浅谈儿童声乐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2-10-10 01:49:23

浅谈儿童声乐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声音是人类交流的主要手段,抑扬、有节奏的音调发出美妙的、给人以享受的声音,就是声乐艺术。歌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它是以声音和语言相结合来传感情、表现形象的一种综合艺术形式。声乐演唱在长期的实践中已形成其自身的规律,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本文浅谈声乐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教学语言的选择

教学语言的选择在声乐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年笔者初学声乐之时,曾遇到许多教法不同的教师,其中两位教师的演唱水平相当,但教出的学生水平差距却很大。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使用深奥抽象的教学语言,学生难以理解,更无从掌握。而另一位教师则选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以生活中直观的感受来引导学生,学生的演唱水平不断提高。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演唱中听出存在的问题,把自己歌唱发声的感受、经验和方法传递给学生,把抽象难懂的声乐概念转换为通俗、精炼准确、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从而引导学生提高声乐演唱技巧。

二、声乐教学要注意因材施教

学生个体存在较大的差异,如:嗓音条件、文化修养、性格脾气、兴趣爱好等方面。因此,我们在声乐教学中不能照搬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因为即使教师讲授同样的内容,学生也有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笔者的两个学生,姗姗和小茹的学习经历就是一个例子。姗姗性格散漫,学习不积极并经常偷懒,笔者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她的学习热情,鼓励她大声演唱。而小茹性格要强,总想把最明亮的声音展示出来,但声音过紧,会出现喊唱现象,笔者注意引导她用中弱的音量,让她感受含蓄放松的演唱,明白优美的声音不只在于追求音量的高低。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两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所以,作为教师,应先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性格、习惯选择不同的教法。只有适合的教法才是最好的教法,只有懂得因材施教的教师才是一名合格的声乐教师。

三、哼鸣训练是不可或缺的

哼鸣亦称哼唱,是把声音送入头腔共鸣的基本手段。哼鸣在声乐训练中是必不可少的,能很好地放松喉部肌肉,有助于打开喉咙,从而找到歌唱的高位置,拓展音域。同时,哼鸣还能纠正不良的发声习惯,能使损伤的声带恢复。笔者曾经接触过很多别的教师教过的学生,他们甚至没有听过哼鸣的概念,更别提训练了。很多声乐教师不注重哼鸣的练习,以至于即使能唱高音,也是干涩刺耳的,形同噪音。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唱者,哼鸣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儿童及初学者来说,哼鸣练习简单易懂,是引导他们迅速入门的快捷方法。教师应该认清哼鸣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广泛地把哼鸣应用于声乐教学之中。

四、把握声乐训练的时间与强度

虽说演唱水平的提高是通过不断地训练实现的,但声乐训练并不是越多越好。儿童的声带短薄、韧性差,即使发声方法科学,长时间、高难度的反复训练也会造成儿童声带疲劳、局部增厚、粘膜受损、声带小结等病变。所以,声乐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声乐训练的时间与强度,保护好儿童的童音。在歌曲的选择上也要把握好难易程度,难度过大的歌曲,不但给儿童的演唱造成负担,还会打击儿童的自信心,进而影响儿童学习声乐的热情。

五、注重作品的情感处理

很多声乐作品,特别是儿童声乐作品,情绪较单一,无明显起伏。很多声乐教师因此忽略了声乐作品的情感处理,致使学生的演唱不能准确表达艺术形象。所谓“声情并茂”,“声”是歌唱的基础,“情”则是歌唱的灵魂。一部音乐作品若缺少了灵魂,那它就是干枯的、空洞的,毫无欣赏价值。因此,情感处理与歌唱技巧同等重要,且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去想象歌曲中的角色,通过对歌曲的创作背景、艺术形象的性格、歌曲表达的内容等方面的了解,把握歌曲演唱的基本情绪,以情带声。这样,表现出的音乐形象才能更加丰满,作品才能更加完整。

儿童的声音具有自然、甜美、清脆、稚嫩等特点,是成年人所不能比拟的。不科学的声乐训练方法,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还会影响到学生声带的正常发育,出现声音嘶哑,甚至是倒嗓现象,造成终生的遗憾。声乐教师背负着指引学生寻找科学发声方法的重任,若不能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会把学生带入错误的方向。我们要通过不断完善教法,为孩子们铺设一条通往艺术殿堂的辉煌之路。

上一篇:论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 下一篇: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