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整体性思想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10 01:22:07

地理环境整体性思想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环境整体性思想是高中地理教学的核心,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切实掌握这一思想的内涵,并在教学和复习中引导学生将之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地理环境包含各种地理要素,如大气、岩石、土壤、水等,它们联系紧密、相互渗透。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研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使学生懂得善待我们的生存环境,珍惜唯一的地球。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环境整体性思想,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分析具体问题,在复习中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一、在教学中分析具体问题

整体性是地理环境的特性之一,也是教师开展地理教学的基本原则。地理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或多或少都与其他要素发生着单一或多重的联系。因此,在具体的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逻辑衔接,将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引入教学,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帮助学生分析具体问题。

例如,在教学“城乡人居环境”这部分内容时,我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归纳组成人居环境的要素,并寻找自己居住环境的组成要素。在寻找自己居住环境组成要素时,有W生提问:自然要素中的“阳光”是什么意思?是不是采光?这与房屋的选择有什么关系呢?有的学生说:阳台向南的房屋可以晒衣服。还有的学生说:大窗户、大阳台有利于采光。对此,我通过开展“发现之旅――寻找中国古代的居住观”活动,使学生明白了我国属于季风气候,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国土大部分都在北回归线以北,具有“背山面水”的特征,“背山”能挡住冬季北来的寒冷空气,“面水”能迎接夏季南来的暖湿空气,满足人们对温暖的需求。在我还没有提出拓展问题时,就有学生将地理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了起来,开始评价自己家或同学家的居住环境了。这样学生就能了解合格人居环境的特征,并将之运用到生活中,树立以人为本的居住观,用地理知识服务生活。

二、在复习中构建知识框架

在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在教学实践中,每教完一个相对完整的内容后,教师就要进行复习,这是因为如果不对分散的知识进行整合,学生就难以做到融会贯通。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地理环境整体性思想,并引导学生将之灵活地运用于实践中,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在地理环境整体性思想的指导下,理清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学生就能抓住关键信息,构建知识框架。

例如,在复习“水圈与水循环”这部分内容时,我给学生展示了图片,图片左下方是地表和地下横截面,右下方是海洋,上方是云朵,具体如下:

这样,学生就能一目了然,从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另外,该图也可用于其他内容的复习。

例如,在复习“大气圈”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根据大气圈与水圈的交换,联想到势能的传输与交换。

又如,在复习“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地下水循环,讲解地下水具有强烈的侵蚀作用。

由此可见,几乎所有与水相关的复习都可用到该图。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隐性线索,以该图为支撑,解决现实问题,正确认识人、天、地的水关系。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思想,分析地理知识,归纳、总结相关规律,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系统看问题的综合能力和思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因果观、资源观、空间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等地理思想。

上一篇:谈立体构成的制作对三维空间思维的培养 下一篇:高中生学习政治逆反心理的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