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区社区居民体育消费影响因素研究

时间:2022-10-10 12:11:04

地震灾区社区居民体育消费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等对地震灾区社区居民体育消费的态度、动机以及影响因素等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旨在为我国灾区的居民体育消费研究以及形成积极健康的体育消费模式提供示范和参考;为提高地震灾区城市居民体育消费水平提供一些有利的措施,引导居民体育消费,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关键词:地震灾区;居民;体育消费

地震灾区居民受自然、地理、灾后重建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其体育消费受到很大影响。随着城市的重建与变迁,也带来了新的体育需求,因此灾区居民体育消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地震灾区居民家庭体育消费进行调查研究,不但有助于了解城市变迁后人们的体育消费在其生活中所处的位置,并可为我国区域体育消费理论特别是城市变迁的体育消费理论形成提供实证资料,旨在为灾区重建的居民体育经济研究以及形成积极健康的体育经济发展模式提供示范和参考;为提高地震灾区社区居民体育消费水平提供一些有利的措施,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对地震灾区的绵阳市、涪城区、游仙区、北川县、平武县、三台县的500名居民进行调查。调查于2008年9-12月进行。

2 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需要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79份,回收率为95.8%,其中有效问卷为442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2.2%。经检验,调查问卷的效度和信度符合本研究的要求。

(2)专家访谈法。在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对问卷内容进行归类排列与增删,并对问卷进行修正与完善,使问卷具有满意的结构效度。

(3)文献资料研究法。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收集和查阅了有关消费理论、体育消费及体育产业等方面的专著和文献资料,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基础。

(4)数理统计法。在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基础上,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做出符合统计学规范和本文研究目的和要求的数理统计,作为课题研究的重要依据。

二、结果与分析

1 地震灾区居民体育消费现状分析

体育消费就是指人们在体育活动方面的个人消费支出。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消费者的体育消费行为分为不同的类别。本研究根据体育消费者通过支付货币而获得的体育消费品的不同功能,将体育消费者的行为分为观赏型体育消费、实物型体育消费及参与型体育消费三类。调查结果显示:地震灾区城市居民中每年体育消费支出值“低于100元”与介于“100-300元之间”的居民占大多数,其比例分别为20.9%与67.3%,二者之和为88.2%。据国家体育总局2002年12月5日公布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我国城乡居民以家庭为单位全年体育消费平均为397.42元,地震灾区社区居民体育消费绝对值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地震灾区居民首选“实物型体育消费”占到83.7%的排在第一位;其次为“参与型体育消费”占13.2%;最后为“观赏型体育消费”,占3.1%。但同时我们应注意到的是地震灾区居民对观赏型体育消费的投入不高。

2 地震灾区居民体育消费态度与动机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地震灾区居民中15.3%的人认为进行体育消费“非常值得”,有71.6%的人认为“值得”,二者的比例之和为86.9%;相反,认为进行体育消费“不太值得”与“根本不值得”的居民比例分别为12.4%、0.7%。上述数据说明,地震灾区居民对体育健身消费从总体上持肯定态度。与此相对应,地震灾区居民体育消费动机比较单一,其消费动机依次为“保持身体健康,增强体质”为56.3%、“减肥和健美”为35.4%、“消遣娱乐”为15.6%、“提高某项技术水平和能力”为7.7%、“扩大社会交际面”为7.3%、“宣泄苦闷,排除忧虑”为3.2%、“过有规律的生活”为5.6%。上述调查结果表明:现阶段地震灾区居民进行体育消费的第一需求仍然是强身健体。但同时我们应注意到的是,地震灾区居民体育消费在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以不断满足人的持续发展需要所占的比例不高。

3 影响地震灾区居民体育消费的因素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表1):制约与影响地震灾区居民体育消费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及居民自身的经济条件。而制约地震灾区居民进行体育消费的因素排序在前三位的依次为“经济收入水平较低”占到了53.4%,“缺乏完善的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占76.7%,“体育消费价格较高”占45.3%。调查数据表明(表2),地震灾区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参与体育消费的主要群体集中在个人月收入在800-1200元的群体,而2005年成都的体育消费的主要群体集中月收入在1600-2000元的群体,与东部相比相差更远。恩格斯将人民的需要划分为三类:生存性消费、发展性消费、享受性消费。体育是一种高层次的消费,只有人们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才可能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及享受的需要。基于此,我们能够理解的是当地震灾区居民的实际经济收入及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等社会经济条件均没有达到理想状态时,他们的体育消费水平存在着较大的潜在发展空间。研究结果表明:即使现阶段地震灾区居民拥有较积极的体育消费价值观,但是在现实客观条件还没有达到一定水平的前提下,他们的体育消费水平仍处于较低级的水准。但是可以预见的是,今后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势必会在体育消费方面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

三、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1)地震灾区居民对体育消费从总体上持肯定态度。调查结果表明:地震灾区居民中有86.9%认为进行体育消费“非常值得”或“值得”。

(2)现阶段地震灾区居民体育消费动机呈现出单一化的特征,其进行体育消费的主要需求是“保持身体健康,增强体质”。

(3)地震灾区居民体育消费支出结构不太合理,“实物型体育消费”的支出远远高于“观赏型体育消费”和“参与型体育消费”的支出。

(4)现阶段地震灾区居民因受实际经济收入水平及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等现实条件的限制,他们的体育消费水平仍处于很低的水准。

(5)地震灾区居民体育消费的人群主要在月收入800元以上的群体。

(6)制约地震灾区居民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为经济收入平较低、缺乏完善的体育健身场地设施、体育消费价格较高等,此外也与缺乏组织专人指导等因素有关。

2 建议

(1)相关主管部门应在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在体育消费行为方面,利用地震灾区重建的机会,提供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各界关注灾区体育市场开发的层次性,为促进灾区体育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建立社区体育专项经费,拓宽城市社区体育经费的筹措渠道,社区体育经费实行公益型的管理方式,多渠道筹措经费。

(2)政府等相关部门应在加强对灾区社区体育消费整体发展重视的程度上,加快对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建立配套的体育场所,全方位地向大众开放,全面提高现有体育场馆设施的服务质量。

(3)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灾区社区居民健身活动的宣传力度,适应灾区的经济水平,进一步正确指导体育消费,是促进其体育消费结构改善的必要措施。引导社区居民全面认识体育的价值,使社区居民认识到经常性的体育行为是一种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基金项目:西南科技大学重点科研项目(08SX2102)

上一篇:高校教师人文素质现状分析与培养模式创新 下一篇:大学生心理危机呼唤学校社会工作的积极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