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设计机械制图的习题

时间:2022-10-10 11:38:11

怎样设计机械制图的习题

摘 要: 机械制图习题课的安排是非常重要的。作者主要从设计习题应使之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层次性、现实性、灵活性、多样性和选择性这几方面来阐述怎样学好制图。

关键词: 机械制图 设计习题 七个要点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在学习本课程时,除了通过听课和复习,理解并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外,学生还必须按计划完成作业与练习,从将空间物体表达成平面图形,再由平面图形想象空间物体的反复训练中,掌握空间物体和平面图形的转化规律;通过反复的画图和看图实践,逐步培养空间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提高看图和画图技能。练习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重点环节。因此,习题课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相当多的教师忽视了对习题的研究,习题册上有什么习题就做什么习题,不作任何筛选,有的习题简单重复,而有的不切实际,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在设计习题应注意以下七个要点。

一、针对性

针对性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情况来设计习题,使每一个习题都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机械制图学习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学生学习掌握程度两极分化严重,做练习时往往存在着学优生“吃不饱”,而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是每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需要,教师要清楚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我在设计“截交线”的习题时,将习题分为三个层次,分别针对三个层次的学生:第一个层次是学生学习了基本理论后学生必须掌握的习题,我设计了正四棱柱、正六棱柱、圆柱、圆锥正面切割的截交线,这几道习题主要针对空间想象能力差的学生,通过练习学生能掌握截交线的基本概念;第二个层次针对空间想象能力一般的学生,我设计了各种基本体侧面或水平面切割的截交线,这几题要求学生能换个角度去分析问题;第三个层次针对空间想象能力较好的学生,我设计了不规则平面体、半个或四分之一的圆柱、圆锥的截交线练习。这样每一类学生都有了明确的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教学要求。

二、系统性

系统性是指课堂练习应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考虑前后章节的连贯性,应与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相配套、相衔接,不能简单重复。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经常要列举一些习题,课后要布置适当的作业,习题课的习题要与之有所区别。在学完“截交线、相贯线”基本内容后,我设计了相应的题组,把平面体与回转体相结合,设计了圆柱与平面体相交、圆柱与圆柱相交、圆柱与圆球相交的综合性习题,习题贯穿了截交线、相贯线的基本概念,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层次性

层次性是指习题从简单到复杂,从识记、深层理解、综合理解到灵活应用,必须有一定层次,都是简单的练习,或都是繁杂的问题,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综合题通常把几个重要知识点“组合”在一个题目中,其目的是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和发展综合应用的能力。尺寸标注一直是制图的难点,学生很难做到准确、完整、清晰、合理。在设计习题时,我打破了教学顺序,有意安排了平面图形、简单基本体、简单组合体、复杂组合体四种类型的尺寸标注,通过层层递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当然有时一堂习题课不能涵盖所有类型的习题,可以把一道综合题分解成若干小题,然后进行综合。教师应把机械制图中的许多复杂、难度较大的组合体习题分解练习,使习题由难变易,通过综合到分解,再由分解到综合的过程,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有机结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现实性

现实性是指习题尽可能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从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周边环境、社会现实中收集材料来设置习题。每个人对他周围的事物都很熟悉、很敏感。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要“把培养学习愿望的问题跟学生的意志领域密切地联系起来”,要保证学生“努力地好好学”,必须激发他们的“基本意志动机”。在学完图样画法这一章后,我没有按照常规进行综合练习,而是拿着几个模型和实物到教室里,要求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分析其表达方式,结果同一个模型或实物出现了许多种表达方式,然后让学生相互比较,从中得出最佳答案。可见,教学从实际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灵活性

灵活性是指设计的问题要巧妙,有一定灵活性,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可加必要的提示,促使学生去思考。思源于疑,没有问题就无以思维。数学常常需要一题多解,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机械制图则往往采用一题多变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例如,在分析基本体时,一道圆柱中挖方孔的习题可以演变成圆柱中挖圆孔、圆球中挖方孔、圆球中挖圆孔等习题,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习题的灵活性也反映在习题的开放性和拓展性,所谓开放性是指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让学生自己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的一种练习。机械制图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与机械基础、金属材料学、公差与配合、机制工艺学等多门学科有较强的联系,教师可设计一些综合性强的习题,如识读零件图和装配图等,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多样性

多样性是指习题不能局限于书面练习,必须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特别要设计和布置一些促使学生去观察事物、体验生活、动手制作的实践性作业,促使学生学做相结合。生动活泼的实践性习题既能巩固和深刻理解已学知识,又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机械制图实践性很强,典型零件的结构分析、拆画零件图等实践性习题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和画图技能。

七、选择性

选择性是指提供的习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主选择,灵活处理,不强求某一学生一定要达到何种目标。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又不断解决的过程。教师应提供各类习题,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习题,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自信,多一些成功的体验,促使学生向更多的成功前进。

总之,设计习题时教师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习题的内容应体现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符合知识积累的逻辑顺序,一环扣一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习题课虽以学生的练习为主,但不能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主导作用就体现在教师如何选题、如何设计习题,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机械制图学科本身的特点,从心理学角度组织习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解决问题,使习题发挥出巩固、提高、拓展、启迪等作用。

上一篇:在健康评估实验教学中对护生心理的分析 下一篇:论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