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自杀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10-10 11:02:31

中小学生自杀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 要】近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进入“高发期”。尤其是中小学生的自杀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本文关注中小学生自杀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找出如何更好地预防中小学生自杀的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中小学生自杀;现状;对策

1 中小学生自杀的现状

1997年,北京市一初三男生因考试成绩不好,从12楼跳下自杀身亡;1998年,吉林省长春市一初三女生因为,“老师把我同小流氓相提并论”而卧轨自杀;1999年,福建省一名初二女生因为家贫,产生自卑心理而割腕自杀;2000年广东省顺德市一初三男生因家长不让玩游戏机而上吊自杀;2001年新疆石河子市四名初三女生,因考试成绩排名靠后相约服农药自杀;2003年,甘肃六名中学生因感情问题服毒自杀;2011年3月10日下午,安徽省阜南县柴集小学五年级4名女生为了考验彼此友情,服用了100片安眠药相约赴死;2011年5月31日成都某名校高二学生易明(化名)在17岁生日那天跳楼身亡,留遗书称自己心理肮脏……根据卫生部资料数据统计,我国每年有500多名中小学生死于自杀。这也就说明,自杀作为一种不必要的死亡,已经成为了社会的热点问题。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中小学生自杀现象的频频发生呢?如何解决呢?这值得人们深思!

2 预防中小学生自杀的对策

中小学生自杀行为是社会、家庭、学校、中小学生自身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此,预防中小学生自杀就应从这几方面入手。

2.1 社会方面

2.1.1 改革应试教育,推行素质教育

改革应试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彻底将考试与选拔分离。分离的办法就是所考与所学无关,而只与所需胜任的工作的能力有关。使选拔与教育脱离关系,把选拔的功能归还社会。这样教育才可健康发展,社会亦可选用优秀的人才。素质教育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以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2.1.2 创造健康、向上、积极的社会环境

社会应加大监管力度,严控涉及暴力、色情内容的影像制品及书刊等不健康产品对中小学生心灵的影响。加大对大众媒体的监控,严格限制不适合中小学生健康发展的节目。为中小学生的发展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积极的社会环境。

2.2 家庭方面

2.2.1 家长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孩子温馨的港湾,是孩子人生的起点。宽松和谐的家庭能为孩子提供丰富的营养,同时又可以帮助孩子消除疲劳、紧张和烦恼,为成长中的孩子注入生机和活力,增强他们前进的信心和勇气。据调查发现在和谐愉快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常表现为精神振奋,、积极向上、性格豁达、充满自信。相反,成长在压抑的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常表现为缺乏热情,性格内向,感情脆弱,甚至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出现忧郁症、逆反心理等。

2.2.2 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转变重智轻德、重养轻教的观念,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自觉性。其次,要纠正片面的人才观,树立现代的、全面的人才观,现代社会需要的任何职业的出类拔萃者都是人才;退一步说,只要孩子将来能自立于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也就是成材了。最后,要加强孩子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的培养。

2.2.3 家长加强与孩子的沟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学习方面,家长应该和学校积极沟通,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让孩子的学习不至于为分数所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想正确引导孩子,就要对他们有细致的观察,了解他们的行为目的和情感愿望。同时父母要向孩子敞露内心,表示出对孩子的尊重与信赖,加强与孩子的情感联系。

2.3 学校方面

2.3.1 落实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生命教育的具体目标与内容涉及学生成长的整个历程:生存与自我保护能力,健康的生活习惯,两性问题,尊重、爱护其他生命,对生与死意义的探讨等等。生命教育的实质也就在于使学生能够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提升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2.3.2 重视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而且是把德放在第一位的。要实现这个教育方针,学校首先就必须摒弃重智育轻德育的错误倾向,也不能忽视其他各“育”。同时,定期开设法制常识课,要让学生懂法。让学生从法律庄严中感悟生命的可贵与美好,让学生不仅珍视自己的生命,也珍惜别人的生命。

2.3.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挫折教育;其次,切实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再次,学校要开设心理咨询处,为思想有障碍的学生排忧解难;最后,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发展,营造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氛围。

2.4 主体方面

2.4.1 树立远大志向,提高认识水平

一个志向远大、认识水平高的人,往往对人生有清醒的认识,能理智地分析挫折、调控情绪。站得高、看得远,自然也就不会被一时的情绪所左右,被一时的的困难所吓倒。即使有悲观绝望的时候,甚至有自杀的念头的时候,也往往能自我控制。

2.4.2 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

客观公正地评价自我,只有正确地评价自我,才能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并与他人协调相处。愉快地接受自我,十全十美的人是不存在的,正视自己的不足。合理规划自己的未来,为自己确定一个适当的目标。在设计自己未来时,不可好高骛远,一定要注意目标恰当。

2.4.3 学会消释与克服不良情绪

过分强烈或持续的消极情绪不仅威胁人的身体健康,更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因此,对于自己的不良情绪,应善于理智地克服与消释。可采取以下做法:自我暗示法,宣泄法,音乐调节法,体育调节法,舞蹈调节法等等。

2.4.4 寻求社会和专业机构的帮

维护心理健康,加强自身心理调控固然重要,同时也应该积极取得家庭、学校、社会的支持,在遇到心理压力或心理负荷过重时,主动访问心理咨询机构,求得帮助是自己最明智的选择。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这是著名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话。演绎成今天的话来说,他说的“轻”是指对生命的轻漫,对生活的浮躁,对人生的不负责。中小学心理健康,也是如此,无数的生命是承受不起其“轻”的,但愿我们都能记住这句话。

【参考文献】

[1]俞国良.中小学心理健康发展趋势[J].光明日报,2002.10.31

[2]王玲,刘学兰.心理咨询[M].2版.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3]杨善堂,等.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李志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M].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

上一篇:长春市红民村地块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取用水合理... 下一篇:论校友资源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思想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