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培养标准研究

时间:2022-10-10 09:55:09

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培养标准研究

摘 要:“卓越计划”是国家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设立的重大教育改革项目,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文结合河北联合大学自动化专业制定“卓越计划”培养标准的实际经验,从培养标准制定的主要依据和培养标准制定的具体内容两方面展开论述,在归纳和梳理已有工作成果的同时,对如何逐步完善和改进“卓越计划”培养标准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关键词:卓越计划 自动化 培养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c)-0020-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国家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设立的重大教育改革项目,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卓越计划”的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协调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2009年底,教育部开始在部分高校试点“卓越计划”培养工作,2011年10月,我校(河北联合大学)的自动化专业开始实施“卓越计划”。

目前,“卓越计划”已经在国内多所高校全面展开,同时很多学者也对如何推进和完善“卓越计划”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及探讨,其中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的制定是实施“卓越计划”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从“卓越计划”的整个宏观架构来看,“卓越计划”的培养标准一方面是培养目标的具体达成,另一方面又是制定课程体系和工程培训体系的主要依据,在整个“卓越计划”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中间环节。

我校自动化专业自开始实施“卓越计划”以来,就一直非常注重培养标准的制定工作,我们通过组织相关师生座谈、走访企业调研以及组织校企联合会等方式逐步修订“卓越计划”的学校培养标准和企业培养标准,对培养标准进行了不断的完善,最终形成了以五种能力塑造为目标的学校培养标准和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制定企业培养标准。

该文结合我校制定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培养标准的实际经验,从培养标准制定的主要依据和培养标准制定的具体内容两方面展开论述,在归纳和梳理已有工作成果的同时,对将来要进一步开展的工作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1 “卓越计划”培养标准制定的主要依据

1.1 培养标准的制定要以专业定位为出发点

一般来说,工程师可分为研发型工程师、设计型工程师和应用型工程师等几类,根据我校的办学特色和自动化专业自身的特点,我们将自动化专业定位为培养应用型工程师。因此在制定培养标准时,我们着重考虑的就是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由此提出了以五种能力塑造为目标的学校培养标准和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制定企业培养标准,这些都是为了达成培养应用型工程师这个定位。

1.2 培养标准的制定要结合自身实际着眼全局

“卓越计划”的实施不仅与所在学校和专业的教学资源相关,而且还和学校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因此在制定培养标准时必须要从这些实际出发,通关全局。如果标准定得过高,综合各种资源都无法满足这个标准,那么这个标准显然是失败的;而如果标准定的过低,又使其失去了规范“卓越计划”具体实施的作用,无法实现促进教学改革和提升学生能力素质的目的,实际上是资源的巨大浪费。

1.3 培养标准要以实施效果为准绳不断修正

对我校来说,自2011年10月成为第二批“卓越计划”高校以来仅仅3年多时间,很多方面的建设还是不尽完善的。另外“卓越计划”的实施的效果要在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才能体现出来。因此,培养标准中的一些不合理因素的存在是在所难免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时时追踪培养标准的实施效果,加强与企业和已毕业学生的沟通,发现问题后及时整改,不断修正。

2 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培养标准的制定

如图1所示,“卓越计划”的培养标准自上而下可分为通用标准、行业标准、学校标准和企业标准。其中,通用标准由卓越计划专家委员会审定,经教育部联合中国工程院下发,提供各种类型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基本质量要求,是制定行业标准和学校标准的宏观指导性标准;行业标准由教育部会同行业(协会)制定,包含本行业内若干专业的专业标准,它不仅是对通用标准的具体化,还应体现专业特点和行业要求,高于通用标准;而学校标准和企业标准则由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依据自身专业特点并结合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自行完成制定,是行业标准的进一步细化。因此本研究所讨论的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培养标准特指的是学校培养标准和企业培养标准。

2.1 以五种能力塑造为目标制定学校培养标准

学校是“卓越计划”的直接实施者,负责学生从选拔、培养到学位授予的整个流程,因此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学校培养标准是自动化专业实施“卓越计划”的最基本规范。由于自动化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该专业向来就有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的特点。因此,一方面自动化专业与其它专业相比实施“卓越计划”的内在需求更加明确,而另一方面由于自动化专业宽口径的特点也使其课程设置与其他专业相比更加繁杂,这无疑使教学改革的难度加大。基于此,我们将教学方式由以往的以知识教授为导向转变以能力塑造为导向,着重学生通识和专业基础知识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工程管理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职业素养和社会责认知能力等五种能力的塑造,并以此来具体制定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的学校培养标准。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自动控制、自动化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技术、系统工程、计算机应用与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使得学生具备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集成、营销、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维护等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最终使学生能够面向行业生产一线,综合应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成为懂技术、会管理、兼备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工程技术人才。

2.2 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制定企业培养标准

企业是“卓越计划”的重要参与者,“卓越计划”的初衷就在于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而这种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企业。因此实现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的企业培养标准是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实施的根本目的所在。有调查表面,100%的企业认为工科学生不应该取消企业实践环节,但实际上47%企业不愿接受大学生实习,而69%的企业没有接受过大学生实习。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如今学生所学基本上都集中在理论层次上,动手能力太差,眼高手低,和企业的需求脱节,使得企业没有接受大学生实习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平时缺乏实际的工程训练,安全意识淡薄,纪律性差,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得很多企业望实习生而怯步,不敢接受大学生实习。因此我们在制定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企业培养标准时,同时考虑了工程技术能力标准、工程管理能力标准和工程师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标准等3个方面,在注重学生技术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兼顾学生的管理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同时设计学生在企业期间实习情况的评测指标,这些评测指标分为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成果3类共12项目,各项目设定不同权重及考察要点,对每一项目进行强制排序。从而做到及时把握学生在企业的状况,做到不断反馈和修正。

3 结语

通过对往届毕业生的追踪调查和对企业的访谈,我们发现参加过“卓越计划”的学生对现阶段所从事的职业的认同度较高,相关企业对这些毕业生的满意度也较高,这说明我校自动化专业实施“卓越计划”的效果是明显的,也一定能程度上反应了我们所指定的培养标准是合理的。然而无论是从全国还是单单从我校来看,“卓越计划”的实施还都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因此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因素。而且一个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本身就应该植根在其所处的具体环境中,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相应的标准也应该随之而修订。因此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在总结已有经验的同时,不断的完善我校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的培养标准,以不断改进、不断修正为原则,建立一种内部机制不断强化该培养标准的外部适应性[1-5]。

参考文献

[1] 刘建东,戴波,纪文刚.“卓越计划”的宏观模型及评价体系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5):46-52.

[2] 汪泓.打造卓越工程师摇篮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0,(8): 9-10.

[3] 戴波,纪文刚,刘建东,等.以工程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C].2011北京CDIO区域性国际会议,北京,2011.

[4] 曲明哲,解海.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适应性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0(8):135-137.

[5] 康福伟,石德全,曹国剑,等.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改革的探索――基于哈尔滨理工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J].价值工程,2013,32(4):277-278.

上一篇: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与建议 下一篇:图像区域生长分割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