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必要性理论分析

时间:2022-10-10 05:33:02

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必要性理论分析

【摘要】 近几年我国各类安全事件频发,食品、工伤、矿难等等方面不胜枚举,社会各界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呼声日益高涨。另一方面,企业界认为追逐利润是企业的天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现状下,企业生存已属不易,若再让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市场经济规律不符。为此,本文对于在现阶段下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进行了理论分析。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公民 企业利益最大化

一、关于企业是否承担社会责任的争论

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出现至今一直都存在诸多争议,有些学者对其持赞同态度,又有些学者对其持反对态度。随着众多学者对企业是否需要承担社会责任的争论越来越激烈,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也变得越来越明确。

1、反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观点

这种观点起源于被誉为“资本主义之父”的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经济人的思想。《国富论》认为在自由经济下人们关注自己的利益更能实现社会公众之利益,因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有悖自由的,这种观点以当代著名的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代表,其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意味着企业管理者必须以某种非着眼于企业利益的方式而行事,均是企业管理者耗费他人钱财之表现。因此,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社会责任观是有失严密的。而自由秩序的著名倡导者哈耶克作为另一位反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他认为企业参与社会活动的日渐广泛必将导致政府干预的不断强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结果将是不得不按照政府的权威行事从而损害自由。Levitt觉得,企业应当承担的责任只有两种就是诚实(可以大致理解为法律和道德责任)和赚钱。而韩国学者李哲松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说法有违企业的本质,而且企业的社会责任的义务内容具有模糊性”,“企业社会责任的义务对象并不存在”。

2、赞成企业社会责任的观点

赞同者们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其长期发展有着积极影响,而这一理论随着时间的发展正在逐步完善。

早在20世纪30年代,哈佛大学法学院多德(E Merrick Dodd Jr.)教授针对美国大萧条时期的种种社会问题指出,公司对雇员、消费者和公众负有社会责任,尽管这些社会责任未必是企业的法定义务,但应当成为企业管理人遵守的职业道德。当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教授贝利(Adolf A -Berle Jr.) 与多德关于作为其受托人的管理者,是只要承担对股东的责任,还是要承担对公司中的所有利益相关人的责任这一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对谁履行社会责任的问题与多德展开了针锋相对的争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次争论一直持续到上世纪50年代,最后双方对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不再有分歧,只是将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了现实中是否存在一个使得现代公司及其受托人承担社会责任的机制上。

虽然在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各学者都有着不同的观点,但对于企业是否需要承担社会责任,许多学者都表示了赞同。霍瓦德・R・博文(Howard R.Bowen)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有义务按照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的要求,制定相关政策,做出相应的决定,以及采取理想的具体行动,即使这种行为意味着降低企业利润。埃德温・埃普斯坦(Edwin M.Epstein)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主要与组织对特别问题的决策结果有关,决策要达成的结果应对利益相关者是有益而不是有害的。企业社会责任主要关注企业行为结果的规范性、正确性。约瑟夫・麦奎尔(McGuire)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不仅仅要承担经济和法律方面的义务,而且还承担着其他社会责任。里奇・W・格里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在提高本身利润的同时,应当对保护和增加整个社会的福利方面承担责任。以安德鲁斯为代表的现代经济学家及管理学者斯蒂芬・P・罗宾斯(Stephen P Robbins)认为企业应当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也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一种工商企业追求有利于企业长远目标的义务,而不是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所以社会责任(Social Responsibility)是一个企业在履行了经济和法律责任以后还要承担的一个道德责任,它促使人们从事使社会变得更美好的事情,而不做那些有损于社会上的事情。它要求工商企业决定什么是对的,什么错的,从而找出基本的道德真理”。由此可以得出企业不仅仅是“经济人”,而是“经济人”和“道德人”的统一。韦翰尼(Werhane)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具有的那种超出其业主或股东狭隘责任观念之外的替整个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戴维斯与布洛姆斯特斯给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是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的决策者们采取行动的责任或义务,他们采取行动以保护和发送那些与他们自己的利益相一致的整个社会的福利。

3、对企业社会责任争论的分析

通过上述观点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到认为企业不应当承担社会责任的学说存在如下的问题:一是只从短期的角度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的影响,而没有从长期经营的角度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的积极影响。二是只分析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与收益,并没有对政府和第三方组织承担某一社会责任的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自然无从比较谁承担该社会责任的资源配置效率最高。也就是只从微观层面分析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和收益,并没有分析宏观层面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和收益。三是仅考虑企业的经济属性,却忽视了企业的社会属性,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实体,又是一个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意识形态诸方面载体的经济组织。所以企业具有二重性,即一方面它具有合理组织生产力,与社会化大生产协调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具体体现社会关系,实现生产目的的社会属性。正是因为企业的这两种属性,在近几年的理论与实践中不断提出“企业公民”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如同公民,它享有公民对于“生命、自由和财产”的天赋权利,而这些“公民权”是与义务相伴的权利。由此可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就是企业作为“公民”的天职,是必须履行的义务,无可非议。

二、从与财务绩效的关系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从贝利和多德的争论开始,人们就一直试图探究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如普雷斯顿和奥班农仔细分析了美国67家人公司1982―1992年的有关数据,得出了“对美国大公司而言,企业社会表现和财务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也有学者认为企业社会表现越佳,则其经营业绩越好,两者有一定的相关性。虽然,从短期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出现弗里德曼所说的经济绩效的降低,但从企业长期经营看富有社会责任感是组织有效的基石和保证,一套建立在合理的伦理准则基础上的组织价值体系也是一种资产,它也可以为企业带来多种间接收益,而这些间接收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一套良好的价值体系对于取得和维持杰出的组织业绩十分重要,因为一个普遍被接受的目标和一套完善的价值体系是组织力量的源泉,也是组织个性的标识,它能够给组织成员带来自豪感和满足感,帮助公司适应环境,从而有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和繁荣。二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与伦理观念同时也是市场识别一家公司的关键,它有助于公司与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建立起牢固的关系。三是根据《财富》杂志的评判标准,信誉因素比财务业绩更能提升或挫伤一个公司的声望。许多公司的痛苦经历都已证明,今天的财务亏损可以通过明天的盈利来弥补,而失去信任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也未必能够减少遭受、法律制裁和政府限制的可能性,而且可以赢得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和合作,从而有助于获得长期竞争优势(林恩・夏普・佩因)。

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性

1、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生存和长期发展必然要求

Donaldson为代表的“社会契约理论”认为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所遵循的所有契约形式总称为综合性社会契约,企业是社会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利益相关者显性契约和隐性契约的载体,而企业社会责任建立在这种综合性社会契约之上,他们认为应该将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统一起来,倘若企业忽视其社会责任,对其利益相关者的合理利益要求不作慎重考虑且尽量满足的话,那么这种企业的长久生存和持续发展就很成问题了(Donaldson & Dunfee,1994)。该理论坚持一种更广泛的、超出法律的社会契约,即:企业功能的基础在于社会契约,它作为特定社会中的一员,被赋予了存在和经营的权利,因而也理应有义务对社会承担责任,即在任何环境下企业都应自觉、主动地适应社会预期的变化,对其负有的社会责任灵活地予以反应,在社会契约下,企业的社会责任下限是法律责任,而上限则延伸至道德责任。

企业的经营者是人组成的,体现着人的价值观,企业应该关心道德和伦理上的正确与否,而不能仅仅盯住自身利益,这样才能被社会所接纳。企业不可能为了正义而牺牲发展,但同样也不能为了发展而丧失正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推动着个人和社会的良性发展。因此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是社会正义和公平(Justice、fairness)的客观要求。

另外,企业作为社会中的小团体,必须接受大团体――政府的干预和管理,虽然政府对社会发展和公众福利负有基本责任,但既然企业是在现在的法律框架和社会规范下运营的,那么它也应积极配合政府,实现广泛的社会目标。在政府面临困难和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企业更应自觉行动,承担起扶助政府的责任。

2、国际竞争要求我国企业必须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我国加入WTO以来,国际贸易额逐年增加,外贸在GDP中所占的份额逐年增多(2005年我国GCP的外贸依存度还高达70%)。另一方面,随着过渡保护措施的逐渐放开,企业面对的竞争环境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是市场变化,以前我国只注意国内市场,现在必须面对国际市场;二是竞争对手变了,以往竞争大多局限于国内企业,现在面对的却是工业发达国家的巨人企业;三是市场规则变化了,以前,我们习惯了计划经济,依国内规则办事,讲中国特色,现在必须重视国际标准,走国际化道路,做国际化企业,其前提条件就是企业必须按国际游戏规则办事,把企业作为社会公民来对待,赋予市场经济以人道主义。我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欧美国家是全球最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国家。他们要求其供应商必须符合SA8000等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国际标准的要求,我国珠江三角洲很多未能通过这些认证的企业由于接不到订单,被迫停产。因此,全球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采购网络重组,即促进了经济繁荣,也打破了以往的利益格局。贸易上的摩擦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

就我国国内而言,随着人民币的升值,2007年国内物价水平上涨,劳动力价格较前几年已经明显上升,很多城市找工人难,找熟练工人更难的现象普遍存在,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也越来越不明显,2007年,我国土地价格的上升速度超过GDP的增长速度,极低地价甚至零地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国际上,我们接连遭到最大进口国(我国出口到三个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欧盟、日本的商品,2006年占我国出口商品的总额近50%,2007年占我国出口商品的总额近48%)对我国的歧视性做法,如歧视性的反倾销、WTO保障措施限制、绿色标准、技术标准、药物检验检疫标准、环保标准、道德(劳工)标准等等。其中,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已直接威胁到我国的出口贸易。

四、结论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要想保持长期稳定的增长就需要寻求新的发展方式,而且随着部分欧美发达国家向中国等国家强制推行SA8000(企业社会责任认证),企业要想进入国际市场并获得竞争优势以至实现长期生存和发展,就不能再无视企业社会责任的存在。

【参考文献】

[1] Milton Friedman:Capitalism and Freedom[M].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62.

[2] 里奇.W.格里芬:实用管理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

[3] 斯蒂芬.p. 罗宾斯: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4] 田虹:企业社会责任及其推进机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5] Lee E.Preston and Douglas P.Bannon. The Corporate Social-Financial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A Typology and Analysis[J].Business and Society,1997(4).

[6] 中国经济严重依赖国际市场 外贸依存度高达70%[DB/OL].中国经济周刊,2005-08-15.

上一篇: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构建绩效评价体系新思路 下一篇:平台深度融合 构建下一代网媒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