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文言文参与式教学策略探索

时间:2022-10-10 03:18:27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参与式教学策略探索

参与式教学是指全体师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参与和发展机会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其核心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教学发生的基础,学生必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因此,参与式教学能有效地提升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学习的技能,使他们有机会按自己的能力和进度学习。

一、巧设导语——激发学生参与热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

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秘方。导语设计,可采用悬念式、激情式、音像式、活动式、故事式等多种形式,好的导语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源泉”,会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激发学生参与热度,使学生能在最短时间内投入课堂。

七年级学生喜欢表现自己,课堂伊始就提供一个大多数学生都说得上话的导入,积极营造学生参与的机会与气氛,让他们尝到参与的成功与乐趣,参与越多越积极,学生主体地位感性体验越强烈,主体意识越得以增强,从而越促使其向理性理解的方向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反复诵读——促成学生参与广度

诵读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目视其文,耳闻其音,心悟其情,意会其理”。“读”本身就是一种由口入心、琢磨、体验的过程。诵读是学生的重要阅读实践,教师的任何讲解、分析都不能代替学生对课文的体验、感受。

蒲松龄的《狼》,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文章显得比较长,学生一看就可能会产生畏难情绪,于是第一课时我以读为主要方法,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取名为“勇闯狼关”。

(一)第一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借助书下注释和《词语手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指读、笔读等)朗读课文,读准课文每一个字音,读通句子。

留给学生自读的时间后(5分钟左右),随机叫三四排学生轮流接读课文,这也是对预习作业的检查。读可逐段读,但我个人觉得还是随机停随即接读得效果更好,这样后面的同学就会更集中注意力听读,而且读得流畅的可以让他(她)少读点,把更多的机会留给那些字音还没完全掌握、语感不是特别好的学生,这样,即使出错,他也能因为是大家或老师帮他纠的错而更深刻的记住。

在课前初步自读五遍的基础上,课堂上再安排充分的时间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自由支配的时间还给学生,使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能进行积极有效的参与学习。

生1:……其一犬/坐于前。

我叫了停,请他再读。

等他读完第二遍后,我让大家自己读读,读过几遍后,质疑的声音出现了:

生2:这里应该是“其一/犬坐于前”,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前面,像他停顿意思变成其中一只狗坐在前面了,很明显不对了,说的是狼,没有狗。

……

课堂就在不断出现冲突,教师引导学生不断解决冲突中向前推进。参与是沟通,不仅要表达自己,还要倾听他人。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表达自己,还要倾听别人,从而引发真正的思维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

(二)第二关:读懂句子

借助书下注释和《词语手册》自读课文,读懂故事大意,读不懂的句子、词语可用铅笔简单做好标记。

然后安排一个“解困惑”环节,让学生自由提出自己觉得不能理解的地方,可让同学答疑,实在不行老师答疑。一些重点文言词可在这一环节让学生边学边积累。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说道:“我们感到,学龄后期学生的精神生活中的一大缺陷,就在于他们被剥夺了一项巨大财富——自由支配的时间,而自由支配的时间对于全面发展和形成他们智力的、审美的需要又是必不可少的。”我力求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对学生的发展来说真的非常重要。课堂上还要尽量采取多种诵读的方法(齐读、轮流读、分角色读、自由读、分组读),这样既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又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素养。

当然,在这一环节里,教师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积累文言词时也应教予一些文言文翻译行之有效的方法,或者引导学生复习运用已学的方法,如:加字法、改字法、根据上下文猜测法等。

(三)第三关:读文章,讲故事

立足课文,发挥合理想象,要求添加适当的心理、语言、神态等描写,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狼的故事。讲故事采用接龙形式,下一个讲故事的同学由前一个同学指定。(可以给同学们三五分钟准备时间)

生1:有一天,一个屠户终于卖完了肉,天已经晚了,他挑着担子,担中还有一些没卖掉的骨头,他匆匆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他觉得后面有什么跟着,回头一看,竟是两头狼,那两头狼紧跟着屠户走了很远,屠户越来越害怕,他心里想:“别跟了,求求你们别跟了!”后来又一想:“啊,对了,我有骨头,把骨头扔给它们不就得了,嘿嘿,我还真聪明!”……

生2:……狼不敢贸然向前,相互看了一眼,似乎说:“兄弟,他手里有刀呢,我们不要轻举妄动,咱们悠着点,静观其变吧!”于是两只狼就瞪眼看着屠户。

生3:……屠户突然跳了起来,大喊一声:“蠢狼,看刀!”手起刀落,一刀狠狠劈向狼头……

罗斯杰认为学习的自由是主体参与的最佳境界。本堂课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越到后来特别是讲故事环节,同学的精彩发言层出不穷。

在上面案例中,学生基本是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事实上正是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才促成与保证了学生参与的广度,使全体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展示与发展。

三、鉴赏评析——引领学生参与深度

对于文言文内容、思想的鉴赏评析,因为是七年级学生,所以可以尝试先给出范例,让学生照着赏析评价。初中学生,特别是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使课堂真正活起来、动起来,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注意问题的设计不宜过于抽象,门槛不宜过高,要让学生有话可说。

蒲松龄《狼》的第二课时,我做了以下设计:

(一)动脑参与——读课文,品语言

自由放声朗读课文,然后选一两个词语、句子写好批注。(五到八分钟后小组交流,相互补充、修改)

批注示例:

“晚”: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也从侧面写出当时时间已晚,路上无人,屠户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缀行甚远”:写出了狼紧跟人的时间之长,距离之远,既写出了狼对屠户的力量还不知底细,还在进行观察,突出了狼的阴险与狡诈。

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首先要让学生和文本充分对话。本环节的设置,因为有了第一课时学生对课文的熟悉,老师再给出赏析语言的范例,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就有了。教师在小组交流前后一定要巡回看看,并及时予以引导,特别是基础较弱的学生,最好都能引导他(她)评析一例。也可倾听学生的研讨、交流并即时评价,即时评价的范例能够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生1:“屠惧,投以骨”一个“惧”字直接写出屠户内心的恐惧,“投以骨”的动作描写也反映了屠户内心的害怕、恐惧。

生2:“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写出了狼的凶残、狡猾、贪婪。

生:贪婪?为什么能说明贪婪?(有学生质疑)

生2:都已经把骨头吃光了,还不走,何况现在它们也没有百分百的胜算,但它们还想着要吃掉屠户,这不是禽兽的贪得无厌的本性吗?

生3:“晚”字我觉得还写出了屠户的勤劳,他干活干到这么晚。

生4:那“缀行甚远” 我觉得还写出了屠户的处境已经很危险了。

……

精彩的发言一个接着一个,生成比预设的更精彩。叶圣陶先生认为:“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蔽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啰里啰嗦,能使他们开窍就行。”“学生入了门了,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

(二)动情参与——读文章,悟道理

朗读二课文最后一段,结合全文,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这篇文章带给你的启示。

生1:做人要是太狡诈,要是老是算计别人的话,会像这两只狼一样,没有好下场。

生2:对那些不好的人,坏人,我们不能一味妥协,我们应该鼓起勇气智斗。比如遇到敲诈勒索的高年级的或社会上的人,我们不能和他们硬着来,我们可以回去告诉家长,让家长报案,然后警察就可以蹲点,到时把他们一网打尽。

生3:我要像屠户一样遇到事情要善于动脑筋;还有,狼的结局也告诫我,不要太贪婪,有骨头吃就好了,还想吃人,最后非但没吃到人,连自己的命都搭上了,生活中也一样,要好好珍惜自己得到的、拥有的,不要过多的去索求,否则我们可能连拥有的都会失去。

……

参与不只是行动上的呼应,更重要的是思维同步、情感共鸣。在上面案例中,教师正是通过深入挖掘文本内涵,很好地引导学生深度地参与,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并且日渐形成健全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总之,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上一篇:“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探究 下一篇:论金庸武侠小说写作特色及流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