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途径

时间:2022-10-10 02:55:00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途径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88-01

21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只有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创造能力的培养,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在下个世纪后继有人,真正走上强国富民之路。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力上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1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现代学生观要求教师主动、全面、立体地了解每个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是师生间的互动过程,师生关系融洽,方能获得良好的互动效果。师生间民主平等、亲密和谐关系的建立,主动权在教师。教师要“尊重、研究、帮助、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是前提,研究学生是基础,帮助学生是桥梁,相信学生是关键”,因为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谈得上热爱学生;研究了解学生,才会理解学生;帮助信任学生,才会在师生之间搭起一座友谊的桥梁。

2提倡自主学习,促进创新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东西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小学生更是如此。所以,我在教学中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持之以恒,加以训练。

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教材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应减轻学生阅读时候的心理压力,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是对美的体会和感受。其次,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且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知识的欲望。最后,我们在教学中重点交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知识。

3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求异

我们的教育方法往往倾向于教导学生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但生活中的大多数问题并非如此。如果在教学中我们只给学生一个答案,那么学生就会停止对其他答案的追求,就会失去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大好时机。因此,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见解,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发散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奶奶的阳光》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认真读课文,想一想鹿儿把阳光放进裙子里送给奶奶对不对。同学们经过自学思考后,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说对,因为鹿儿的奶奶腿有毛病,不能出屋,鹿儿想送给奶奶阳光说明鹿儿爱奶奶,关心奶奶;有的同学说不对,因为阳光不能放进裙子里的,鹿儿应该给奶奶买个轮椅,推奶奶出来晒太阳。这两个答案各不相同,都是经过学生的思考获得的,这些答案包含了独立的创新因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而,我们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4创设教学情境,发展创新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和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为此,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并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多方位、多角度思考、讨论,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独特见解,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如学习《草原》这课时,我就和学生一起找了几幅壮阔锦绣的草原风光图,先让学生通过视觉欣赏草原的迷人景色: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小丘的线条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还让学生想像此时此刻草原上出现的各种声响:叭叭的鞭子声,得得的马蹄声,哞哞的牛羊声。在这声、色交融的图画里,我又启发学生想像:如果这时你也骑着骏马在那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扬鞭驰骋,那该多好啊!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教学挂图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更好的进入教学情境。再如教学《桂林山水》,先让学生通过视频课件观察漓江的秀丽景色,感受桂林山水的无比秀丽,从而引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由衷赞叹。

5教师要善于聆听,仔细观察

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学生的个人知识),首先倾听他们现在的想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在语文探究活动中,教师首先要认真倾听学生对作品的初步认识,了解学生们初步的感受、分析和理解。在倾听学生发言的过程中,一位好的教师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学生的疑惑、学生经验背景中已经拥有和仍然缺乏的东西,从而判断学生理解到的深度,并决定需要由教师补充哪些有关作品的背景性介绍。通过倾听学生,一位好的教师能准确地判断学生们是否已基本充分交流完他们所能想到和理解到的一切,从而果断地决定在何时介入讨论,以何种方式介入。通过倾听学生,教师还能对各学生的理解水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判断由教师对作品的补充分析深入到什么程度是在学生的接受范围之内的。正是通过倾听学生,通过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学生的观点和发言,通过关注学生的兴奋与疑惑、教师对自己何时参与、如何参与做出决策。

6语文教学还要向生活开放

师要把学生带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学习生活中鲜活的语言,这是学生语言发展的源和流,因此教师要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例如,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出外“踏青”。春天,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找春天的气息,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能够自己寻找自己需要的东西、素材,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而自主的学习。还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诸如捡拾白色垃圾、调查造纸厂对河流的污染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环境保护活动,然后组织演讲活动,或者在作文课中写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使学生们加深与大自然的接触,领悟到自己的生活与大自然息息相关,懂得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影响,熟悉环境保护的知识,得到培养和锻炼。

上一篇:如何培养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下一篇: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