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教师培养策略探析

时间:2022-10-10 02:45:29

研究型教师培养策略探析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呼唤一线的中小学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从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加强校本培训、加强校本教研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研究型教师 培养策略

一.引言

课程改革为教育的发展带来新机遇,提出新挑战。每位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做一个新课程的研究者,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才能走在课程改革的前列。

二.研究型教师培养策略

研究型教师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在一所学校范围内,要实现教师从传统经验型向研究型的转变,必须从上到下,构建有利于研究活动广泛开展的管理机制,创设浓厚研究氛围,组织开展多种方式的教师自培活动,提高研究能力。

(一)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

1.民主管理——培养研究型教师的保证

在学校内部管理改革中,要努力为教师的工作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物质条件,要把理论学习、立项研究、撰写论文等要求引入其中,遵循“和谐的精神环境作基础,实用的操作模式作支撑,多元的评价方式作保证”的原则,促进教师成为主动学习者的原动力,在加强形成激励机制的同时,以人为本,营造一个人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让教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境下工作,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科学质量管理——培养研究型教师的保证

学校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传统的质量观就是分数第一,用考试分数的高低作为标准去衡量教育教学质量,从而误导教师采取各种手段来追求高分,这样研究型教师就很难培养出来。只有为教师松了绑,解除了思想束缚,学习理论、开展研究的积极性才能得到调动,也就是说,必须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才能为研究型教师的培养创造出好的外部条件。例如,明确提出衡量教学质量的三个“看”:一看学生成绩是否提高和提高幅度的大小,二看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和参与程度高低,三看教师是否随时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学心得、教育教学论文。

(二)加强校本培训

要在实践中寻求有效提高教师理论素养的途径、方法,并且建立相关制度。例如通过建立一周一次理论学习制度,坚持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心得交流相结合,学习名著与学习实践经验相结合。组织开展读现代教育论著、听现代教育报告、看现代教育活动、谈理论学习心得等活动。除了组织理论学习外,还可以为教师自学提供服务,诸如介绍提供现代教育论著、开设教师阅览室和资料室、摘录翻印报刊杂志理论文章片断、缩印现代教育理论语录册等。

(三)加强校本教研

就像不可能在岸上学会游泳,要想学会游泳必须下水一样,要想成为研究型教师必须在研究中成长,就要加强校本教研。

1.发掘问题,确定研究对象

校本教研研究什么?这是每一个教师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首先我们发掘、收集自己或本校其他教师在教育教学实际中遇到的重点或难点问题,构建“日常教育教学问题资源库”。

2.提出设想,制订研究方案

研究对象确定以后,成立研究小组,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新理念,组织研究成员集体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在思想和物质等方面进行充分准备,使研究工作具有计划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研究方案的内容一般包括课题的提出、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与步骤、预期结果、条件保障等六个方面。

3.开展研究,积累相关资料

研究方案确定以后,教师按照研究方案开始操作,其主要任务是收集和整理资料。第一,要把所有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第二,在每次活动中,要进行现场的观察和记录:校外研究人员和教师是如何互动的?最初的观点是如何发生碰撞的?教研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发生了哪些改变?通过研究如何提炼主题?等等。第三,要收集教师和学生的反思札记。第四,要收集学生的学习成长档案以及对教师、学生和家长的个别深度访谈记录。

4.归纳总结,得出研究成果

研究实施后,要注意对原始材料进行编码分类,对材料进行定量分析或者定性分析,理出一个教研的线索,使研究结论不断明晰,形成校本教研的报告。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对定量材料进行分析,必须首先采用描述统计或推断统计的分析方法,将结果与课题的假设进行比较,以检验假设是否成立,实验效果是否显著等;如果是对定性材料进行分析,就要对材料进行综合、归纳、比较、概括,从中得到新的信息或假设。最后,要对所有资料进行检核和加工,完成研究报告。

三.结语

研究型教师的培养是一件旷日持久的事情,需要学校建设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并且加强教师校本研修,在研究中逐渐成长。

郑妍,河南省实验幼儿园教师。

上一篇:名词用作动词的隐喻思维 下一篇:与孟繁华先生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