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需要善思多思

时间:2022-10-10 01:50:59

语文教学需要善思多思

学而不思则罔,教学更是这样。语文教学尤其需要善思多思。而我们一些语文老师,在推进新课改中,主动实践还可以,积极善思多思却不够。我认为,积极善思多思有如下六个有利于:

一、有利于对教材的深入研究

教材是教与学信息的载体,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对象。能否对教材有深入的研究,是教学质量好差的关键。七分理解三分教,强调的就是要不断学习教材、研究教材。任何教材都是一个客观载体,教师必须边教边思考。高明之师对教材的理解总有独到之处,就在于他们善思多思。教后再思,思后再教,这有如沙中之金,越淘越多。新课程更向我们教师提出新的目标、新的要求、我们要在勤教的基础上不断善思多思,才能真正对教材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把教材研究得清清楚楚、透透彻彻,教学时才会如数家珍,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如果对教材浅尝辄止、浮光掠影。甚至囫囵吞枣,对教学是百害而无一益的。

二、有利于对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

教学过程中信息反馈尤为重要。可以说,没有及时的信息反馈,就不会取得教学的成功。

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教完之后,总得要问问自己,教学目标设计是否恰当,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的处理如何,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还有哪些疑点,等等。教完之后,必须仔细考虑,慎重反思,跟踪调查,反复询问,以掌握更多的信息,从而化被动为主动,转消极为积极,在反思中摄取信息,掌握情况,不断调整、补充、优化教学方案。如果只教不思,缺少对教学信息的收集、反馈,不了解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就很难如期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

三、有利于对新教学方法的优化设计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盲目搬用。别人的好方法,只有在边教边思考中才能得以完善。否则,就会走进程式化的死胡同。即使是特级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考虑一定场合、一定条件。更合适、更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取得,不是一下子就可以获得的,要通过反复的实践――思考――再实践。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对比、研究、分析、综合,才能筛选出针对各种不同文体的课文、不同的教育对象的确有实效的教学方法。如果机械搬用,邯郸学步,教而不思,则必然收效甚少,事与愿违。

四、有利于多元教学风格的逐步形成

文无定法,教也无定法。当今教学改革的浪潮汹涌澎湃,各种风格的教学法,如雨后春笋不断出现。这些千姿百态、绚烂多彩的教学风格,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反复思考、不断探索才得以形成的。于漪经过几十年艰苦的探索,钱梦龙经过不知多少次实践、研究,才形成了他们独特的教学风格。如果教而不思,今朝这一套,明朝那一套,不去考虑得失影响、权衡利弊,不去扬长避短,思索研究,就很难促成自己良好风格的形成。

五、有利于新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

无论是一个年轻教师,还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教师,他们都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积累、对比、归纳、分析、整理。有经验的教师教完之后,坚持写教后感,正是对自己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分析。学生要努力积累知识,教师也要勤于积累经验,积累出经验,思考出智慧。不断思考,不断积累,才能教学相长,有所提高。只教不思,是谈不上积累教学经验的。

六、有利于对教学效果的了解

一切教学行为都无疑要考虑教学效果,自己的教学方案是否科学.教学行为是否民主,教学手段是否全面,教学效果是否明显,都离不开教学的善思多思,在教学过程中多问一问自己教学的自我感觉如何,学生反映怎样,如有可能还要和同事讨论。语文教学要思考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听、说、读、写等能力培养有没有到位,善思才能发现问题,多思方可保证效果。如果只教不思,必然对教学效果一片茫然。或者只知道教学效果不理想,不知道原因之所在,更不能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

如果说语文学习是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悟、品味、积累、运用的过程,那么语文教学则是实践――思考――再实践――再善思多思的过程

(作者单位:东台市南沈灶中学)

上一篇:感动:触摸言语生命的体温 下一篇: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情感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