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时间:2022-10-10 01:34:03

谈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一目标同样也贯穿于体育教学之中,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应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理念。教师如何立足课堂,实施创造性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我们每位体育教师在新形势下重视的重大课题之一。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关键是抓好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素质教育;体育;创新;兴趣;参与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而高素质的人才应具有创新能力。学生是创新教育的承担者与体现者,是创新教育的主体,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变,能力向素质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以现代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教育目标,利用体育本身的特点,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作为体育教师,如果进行创新教育,就必须创设一定的教学环境,并需要善于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自己解决问题.把教知识和教方法结合起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大胆地想象,这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动机理论研究成果表明,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动机集中在成就动机上,而成就动机由三个组成部分: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其中认知内驱力是一种掌握知识、技能,阐明和解决学业问题的需要,即一种指向学习任务的动机一求知欲,它表现为好奇的倾向以及为应付环境而提出众多的各种问题。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动脑习惯

肯动脑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因此,为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应激发学生对所学技术动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一方面,教学内容应力求做到“少而精”,使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和参与的欲望。尤其在讲解所学内容的动作要领、学习要点、注意事项时,要简明扼要,不要絮叨不止,尽可能留出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体验、思考,让他们发现并提出问题,引导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应帮助学生了解学习体育技术动作的相关思维方法和特点,引导他们深入学习、熟练掌握辩证思维方法、系统思维方法和逻辑思维方法等,并让学生自觉运用这些方法来观察、分析、解决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给学生以思维的动机和空间,处处设疑、激疑,以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机能,使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让学生由过去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想象是思维活动中最见活力的一个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离开想象不可能取得成效。由于体育教学具有规范性和技术性的特点,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不可能一次性达到规定标准,因此,教师应借助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开启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技巧中“鱼跃滚翻”教学,用“蹬摆如兔跃,臂部比肩高,支撑作退让,滚动紧束腰”的形象语言描述,同时结合优美的动作进行示范,通过直观观察和语言启发,使学生感悟动作的要领,了解动作的程序、结构,明确动作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建立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学观念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素质不但影响其教学效果,而且对人才的培养也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为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知识的源泉,是智慧的替身与行为的典范。教师所有的举止都无疑成为学生模仿和学习的表率。因此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学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前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对当代体育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教学观要坚持人才的培养从注重知识传授到重视技能的培养再到重素质的养成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彻底改变了以书本知识掌握多少来评价人才的质量观念。体育教师自身素质,不仅要有渊博深厚的知识和热爱体育教育事业的情感,还要有符合时展的体育教学工作能力。

总之,创新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永远向前的动力,是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之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在教育教学的一切活动中,都要对学生施以积极的教育和引导,使他们最终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学会并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事物、新知识、新方法,从而不断完善体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者:高文燕,河北省鹿泉市李村镇一中

[2]曹卫.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j].体育科学,2004(3)

[3]万福,于建福主编:[M],中国人民出版,2000年。

[4]李大春主编. 中小学体育课程理念与实施。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年5月

上一篇:思崇高 行尚远 下一篇:宋词中“梦”意象群组的表达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