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发展论文

时间:2022-10-09 09:32:02

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发展论文

内容摘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出现下滑。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应及时调整宏观调控的方向,是应对目前困境的迫切要求。

关键词:金融危机货币危机宏观控制政策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内外失衡的双重困境,一方面,人民币面临着不断升值预期;另一方面,物价水平不断上涨,人民币又面临对内贬值的压力。面对经济内外失衡的两难困境,决策层和学者们提出了各种应对措施。但政策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人民币仍然存在很强的升值预期,另一方面国内价格总水平依然产生波动。在这种内外失衡的经济环境下,继续目前政策的后果如何?笔者认为,如果继续这种政策思路,中国经济的“硬着陆”不可避免,“滞胀”将不期而至。

美国次贷危机造成全球经济的下滑

2007年8月集中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造成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使得美国经济滑向衰退,并波及欧洲、日本乃至全球经济,进一步造成欧盟、日本等主要金融市场的次贷危机。从英国到爱尔兰再到西班牙,房市开始降温,银行面临坏账激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已经有7000亿美国抵押贷款资金以投资方式流向国外,这将给全球金融体系带来巨大影响,加大全球信贷紧缩和经济下滑的风险。

(一)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加大

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采取减息、增加货币投放、加大对受次贷危机影响金融机构的援助等措施,以遏制可能出现的金融动荡和经济衰退,但效果并不如意,美国经济衰退已现端倪。2008年7月在美国国会作证时,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一改上月底货币政策会议声明中的乐观,转而承认经济增长面临“极大”的下行风险。在向国会提交的半年度经济预测报告中,美联储表示: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认为,经济增长前景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未来的风险更偏于下行。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1.房地产市场和建筑业继续下滑。受次贷危机的直接影响,美国房地产市场趋于衰退,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销量锐减,2008年1月现有住房和新建住房销量分别比2007年的高点(7月)减少51.2%和21.6%。二是住房价格下跌,2008年1月现有住房和新建住房价格中位数分别比2007年的高点(7月)下降12.1%和12.3%。房地产市场价格下跌和销量下降,进一步导致建筑业严重不景气。到2008年1月,美国建筑业支出环比下降1.7%,累计已连续5个月下降,为1996年12月以来最大跌幅;新批准住房开工量为1994年6月以来新低,实际开工住房为1991年6月以来新低。此外,建筑业裁员严重影响到整体就业形势。2008年1—2月,美国总体就业出现减少,其中有一半以上来自建筑业。

2.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受到严重冲击。伴随着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的出现和恶化,众多次级抵押贷款公司遭受严重损失,甚至被迫申请破产保护,其中包括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美国两家房贷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陷入困境,考虑到房利美和房地美在美国房地产金融行业中的主导地位(在美国12万亿美元的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中,房利美与房地美拥有或者担保了一半左右的贷款),一旦这两巨头轰然倒塌,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将彻底停摆,楼市困境更显风雨飘摇。同时,随着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愈演愈烈,一些买入此类投资产品的美国和欧洲投资基金也受到重创。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受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拖累旗下两只基金近来倒闭,导致投资人总共损失逾15亿美元。美国第一大银行花旗集团公司宣布,去年第四季度亏损98.3亿美元,合每股亏损1.99美元。

更为严重的是,随着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扩大至其他金融领域,将会造成整个金融体系的全面危机。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银行普遍选择提高贷款利率和减少贷款数量的办法来应对次贷危机。美国、欧元区和英国利率2月中旬再度扩大到50个基点左右,比危机爆发前的2007年7月高出40个基点。尽管美联储为了拯救美国经济,多次降低联邦基准利率,增加窗口贷款,信贷市场依然很不景气。投资者对信贷市场和美国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致使美国股市大幅下跌。截至2008年2月29日,道琼斯股指比上年底下跌了7.5%,纳斯达克指数下跌14.4%。大量资金从债市和股市转移到国债、期货市场避险,一度促使两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跌破1.5%,成为四年来最低点。

股市、债市价格的大幅度下滑和信贷萎缩,使企业投资意愿和消费者信心受到严重打击。2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仅为75,为15年来新低;投资预期指数仅为57.9,为17年来的新低;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48.3,环比下降2.4,为5年来最大降幅。投资者信心和消费者信心的下降,股市低迷、银行贷款意愿下降,导致投资不振、消费低迷,进一步冲击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加大美国经济发展下滑的风险。

3.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由于房地产市场、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建筑业受到严重影响,次贷危机已明显影响到美国的实体经济。主要表现在:就业形势恶化。2007年12月美国失业率两年来首度突破5%,今年头两个月略有回落,主要是因为部分长期失业者离开劳动力市场所致,并非就业市场改善。相反,1月和2月全国非农产业就业岗位环比分别减少2.2万人和6.3万人,为2003年以来首度减少。住房投资下降影响到投资需求。截至2007年四季度,美国私人住房投资环比连续8个季度下跌,其中2007年四季度环比折年率跌幅超过25%。在住房投资需求快速下降的带动下,总体固定资产投资2007年三季度和四季度持续下跌。居民消费需求增长大幅放缓。住房市场衰退本身就带动了相关消费品支出减少,加上实际收入增长停滞不前,作为国内需求中最稳定部分的居民消费需求将大幅放缓。2007年12月零售额环比名义下降0.4%,2008年1月增长0.4%,2月下降0.6%,考虑到2007年11月至2008年1月消费者价格环比涨幅均在0.4%以上,零售额实际上已连续三个月为零增长或负增长。由于房地产业约占美国GDP的13%,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住房市场衰退影响到相关产业,从而直接或间接对整体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由于内需不足,从2007年第四季度以来,美国经济增长近乎停滞,美联储不断调低对经济发展的预期。

(二)欧盟、日本和世界新兴经济体受次贷危机影响增长减缓

由于欧元区和日本与美国经济联系密切,美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的25%以上,加上美元贬值造成了欧元和日元升值,次贷危机和美国经济增长大幅放缓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尽管近期统计数据表明,欧元区和日本经济虽然仍保持一定的增长,表现出对次贷危机有一定的“免疫力”,但这只是暂时现象。随着次贷危机的进一步显现,欧盟和日本经济下滑不可避免。

与美国经济前景恶化相比,日本经济也出现了下降。2008年7月16日,日本央行在月度经济报告中下调了对经济增长的预期,为三个月来首次。根据日本央行的预期,2008财政年度经济增长率平均值为1.2%,比上次预测值下降了0.3个百分点。日本央行总裁白川方明7月15日表示,受能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日本经济减速倾向已经更加明显。他表示,贸易状况的持续下滑将会导致日本经济进一步放缓欧元区经济也在持续恶化,经济衰退的阴影开始在欧洲大陆蔓延。丹麦成为第一个陷入技术性衰退的欧盟国家。欧洲各经济体目前面临着通胀压力加剧、油价高涨、汇率走强、全球经济增长疲软以及信贷紧缩等种种难题。经历了最近的楼市繁荣之后,丹麦、西班牙、英国和爱尔兰也步美国后尘面临房价节节下跌的情况。2008年7月15日,西班牙建筑集团Martinsa-Fadesa申请破产保护,成为欧洲房地产泡沫破裂的第一个牺牲品,也是西班牙有史以来最大的破产案。同一天,欧元对美元汇率再上1.60的纪录高点,而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的投资者信心则下跌至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衰退以来的最低水平。欧洲陷入衰退的风险越来越大,显示始于美国的经济低迷正蔓延到其他地区,打消了认为全球经济的相互影响或许已经减退、足以令世界其他地区安然渡过美国经济低迷期的希望。

随着三大传统“火车头”陷入困境,世界经济前景也更加充满不确定性。由于美国、欧盟和日本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占有很大份额,这些经济体的下滑,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对外出口减少,进而制约其经济的发展。中国作为世界第四经济体,在美元贬值和全球经济紧缩的背景下,很难独善其身,未来经济增长下滑不可避免。

美元持续贬值造成通货膨胀全球蔓延

受到美元贬值和市场供求等多种因素影响,世界石油、粮食和初级矿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国际石油价格从2007年10月的每桶85美元,上涨到2008年7月的150美元左右一桶,几乎上涨了一倍。国际市场大米贸易价格进入2008年以来一路暴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统计,作为全球大米价格基准的泰国大米,高品质100%B级大米1月的出口价格是每吨385美元,2月涨到483美元,3月攀升至546美元,较1月上涨42%。2008年3月27日,报价达到每吨760美元,26日报价每吨580美元,涨幅超过30%。根据泰国米商出口公会的最新数据,4月9日,高品质100%B级大米出口价格已暴涨至每吨854美元,是年初价格的两倍多。除了大米价格飞速上涨外,大豆、小麦、玉米等粮食价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铁矿石价格在2007年上涨的基础上,2008年涨幅达到65%。石油、粮食等初级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带动与此相关的其他产品价格的上涨,如运输、食品、钢铁等价格的上涨。世界上因石油、粮食价格上涨造成的罢工、骚乱相继出现。

埃及工业城市大迈哈莱因粮食价格上涨持续两天发生骚乱,造成一名抗议者死亡;海地爆发了近一周来暴力抗议活动,导致5人死亡,20人受伤,其中包括对联合国维和人员的袭击;在喀麦隆,今年2月因粮食危机引发的骚乱夺走了40人的生命;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说,因粮食价格上涨引发社会普遍动荡的国家,目前还包括布基纳法索、喀麦隆、印尼、毛里塔尼亚、莫桑比克、玻利维亚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2008年7月,为抗议过高的燃油价格和各项过重的税收负担,印度数百万卡车司机开始举行全国罢工。而在同一天,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英国货运司机在伦敦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

全球石油、粮食等初级产品价格的不断上涨,成为这次全球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之一。全球通货膨胀的加剧,一方面降低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另一方面增加了投资的风险,使投资、信贷活动受到抑制,加上美国次贷危机所引起房地产泡沫破裂、经济衰退,全球“滞涨”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双重紧缩性货币政策强化中国经济“滞涨”风险

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币值不断攀升。而美元贬值引起的粮食、石油等矿产资源价格上涨,通过各种途径输入国内。物价不断上涨,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中国经济面临人民币升值预期和通货膨胀不断上涨双重压力。如何应对这一困境,是现阶段我国宏观调控的重点。

面对人民币预期升值和通货膨胀日益严重的现实,中国政府采取了人民币小幅度逐步升值和紧缩性货币政策。2007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先后10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共5.5个百分点。2008年1月25日、3月25日、4月25日和5月20日,准备金率再次各上调0.5个百分点,一般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6.5%。先后六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从年初的2.52%上调至年末的4.14%,累计上调1.62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从年初的6.12%上调至年末的7.47%,累计上调1.35个百分点。2007年12月,在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同时,较大幅度地上调了一年以内的定期存款利率,其中,三个月期存款利率上调0.45个百分点,六个月期存款利率上调0.36个百分点。在不断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利率的同时,央行灵活采取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回笼货币,对冲由于国际收支顺差对国内货币政策的冲击。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累计发行中央银行票据4.07万亿元。年末中央银行票据余额为3.49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600亿元。通过特别国债发行,逐步加大以特别国债为工具的正回购操作力度,全年共开展正回购操作1.27万亿元,年末余额6200亿元,比年初增加5600亿元。对部分贷款增长较快、且流动性充裕的商业银行定向发行3年期中央银行票据5550亿元,既有效收回了流动性,也对信贷增长较快的机构起到警示作用。适度上调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利率,引导市场利率适度上行,发挥市场利率调节资金供求关系的作用。2007年以来,3个月期、1年期和3年期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利率分别上升90、126和155个基点。

紧缩性货币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2008年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6.3%,增速比上年同期低1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增长明显放缓,3月末余额同比增长14.8%,增速比上年同期低1.5个百分点,比上年年末低1.3个百分点。第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3万亿元,同比少增891亿元。3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7.0190元,比上年年末升值4.07%;2008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10.4%,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7.9%。其中,6月份上涨7.1%,环比下降0.2%。

但就人民币汇率来看,紧缩性货币政策并没有改变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人民币对美元中间汇价从2007年12月的7.3572上升到2008年7月6.8271。在人民币升值预期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国际热钱不断流入。目前对热钱具体规模众说纷纭,有说1.75万亿美元,也有说5000亿美元。郝大明认为2002~2008年流入我国的热钱总规模为4807亿美元。其中2002年和2003年流入热钱很少;2004年这一比重达到13%;2005年后,在人民币升值预期高涨和资产收益预期不断增强的影响下,热钱流入加速;进入2008年,热钱注入更加汹涌,规模更大,前5个月,流入我国的热钱为1196亿美元,2005~2008年流入我国热钱共有4593亿美元,占同期新增外汇储备的40%。

尽管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7.9%,但如果扣除由于对石油、粮食的价格管制造成的价格变化,那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能会上升的更大。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持续上升的趋势仍未改变。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我国PPI同比上涨6.6%。1月至2月累计,PPI同比上涨6.4%,这一累计涨幅已经比2007年全年3.1%的增长速度高出一倍以上。5月份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8.2%,涨幅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加快5.4个百分点。这是今年以来月度PPI增幅第三次冲破8%,也是我国PPI在近3年来标出的最高刻度。PPI的不断上涨,不可避免的通过多种途径进一步推高CPI指数,国内通货膨胀水平仍将处于高位。经济增长速度在紧缩性货币政策和货币不断升值的情况下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2008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为10.4%,大大低于2007年上半年修正后的12.2%,增速明显放缓。中小企业面临经营困难,房地产企业出现资金短缺。大批外销型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仅以广东省为例,2007年一年,一般贸易汇兑或损失500亿元。汇率变动频繁,成本难以控制,通过涨价转嫁成本的空间越来越小,直接造成出口兑换收入下降,企业不想出口、不敢出口。广东省外经贸厅在最新一轮的调研中称:仅加工贸易一项,广东省涉及的直接和间接出口额达1500多亿美元以及1100多万人就业,人民币不断升值,使广东省外贸出口企业的持续发展受到了严峻考验,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出口企业造成冲击,直接导致这些企业的生存问题和就业减少。全国上半年出口较上年同期增长21.9%,增速低于2007年全年的25.7%;同期进口则增长了30.6%,增速大大高于2007年全年的20.8%。其中,6月份当月出口仅增长了17.6%,大大低于5月份的28.1%。2008年前五个月我国的贸易顺差是78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6%。货币升值对出口的抑制作用正在逐步显现。

总的来看,货币缓慢升值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并没有改变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通货膨胀上涨趋势并没有改变,但经济增长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如果不改变这种政策,那么中国经济可能由偏热转向偏冷,随着现有政策的继续,“滞涨”将不可避免的出现。

我国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的选择分析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已经出现了下滑,人民币升值预期并没有改变,通货膨胀并没有明显得到遏制的局面,CPI下降与部分产品价格管制有关。如果不改变目前货币政策,未来中国经济可能出现严重下滑、通货膨胀高企的“滞涨”局面。那么未来中国宏观政策如何选择?具体来讲主要是:

改变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干预外汇市场,保持目前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简单地说就是果断停止人民币继续升值。在维持外汇收支基本稳定前提下,加大对海外能源、资源类的投资,鼓励有能力企业在海外投资,有效利用我国外汇储备。

继续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同时防止由于内外利差增加引起的热钱大规模流动。但在货币政策具体执行上要有针对性,对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的产业,要采取相对优惠的利率;而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污染严重、资源耗费比较大的行业,继续采取限制性的利率;对民营经济,尤其是出口型、劳动密集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信贷支持。

密切监管国际套利性资金的异常动向,可以适时宣布采取征收托宾税,加大资本流动成本,加强对各种套利性资金非合规进入和流出的审查。

鉴于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造成很大影响,为了抵消货币快速升值对经济的破坏,应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对于纺织品等劳动密集性产品出口应加大退税力度。

鼓励企业转变增长方式,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对节能、减耗、未来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和行业,在财政和金融方面给予支持。

把经济增长真正转移到主要依靠内需推动上来,提高居民收入,完善消费环境,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刘思跃,肖卫国.国际金融[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2.郑晓玲.我国当前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困境分析.现代经济探讨[J],2007

3.王允贵.“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启示[J].国际经济评论,2004

4.范幸丽,王晶.广场协议、日本长期经济萧条与人民币升值[J].世界经济研究,2003

5.杨惠昶,杨会晏.日本经济怎样掉进了美国设计的陷阱[J].东北亚论坛,2001

6.劳伦斯.S.科普兰著,康以同,唐旭,周兴新,张美玲译,周林审校,汇率与国际金融.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上一篇:调压器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 下一篇:天然气球罐置换方案化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