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

时间:2022-10-09 05:44:27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也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有资料表明,多达80%的课堂时间被用于提问和回答。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形式。它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的集中反映,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利用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笔者有以下观点。

一、在知识关键处发问,诱导学生思考

教师提问就要问在点子上,问在关键处。在知识关键处精心设计问题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的障碍。难点是学生认知上的障碍,不同学生的学习难点也会有所不同,教师要有意识地去了解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学会思考。在知识的关键处发问是为了提醒学生注意并引起思考,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接受问题后有时间酝酿、思考。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坚持让学生唱主角,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起码要做到“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最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如讲授朱自清的《春》,教师在提出“课文描写了那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等问题之前,可先提问:“同学们,你们心目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由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问题,逐步过渡到新学的、较陌生的问题。由于学生已经进入问题的情境之中,所以讨论的时候就非常热烈,教学效果自然比较好。

二、在认知偏差处追问,诱导学生思考

认知偏差处是指学生似懂非懂、似明非明的地方。在知识的讲解过程中,由于教师固有的思维或理解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认识与教师认识之间的差异,教师往往以自己的话来代替学生的话,教师自己理解了,就认为学生也理解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在教《清平乐・村居》时,对于“最喜小儿无赖”一句,若直问“无赖”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必定索然无味。不如变直为曲,绕道迂回,可问“小儿子是个‘无赖’,怎么还会讨人喜欢呢?”问在此而意在彼,则可以增加思维含量,使提问别具一格,新颖有趣,富有启发性。通过讨论,学生便理解了在这里“无赖”不是“游手好闲,品德不好”而是“顽皮”的意思。学生的回答尽管不甚全面、完整,但毕竟是经过了一番思考。

三、在规律探究处设问,诱导学生思考

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就是突破重点的过程。指导学生的学习要像进行科学探究似的,提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找到答案或者总结出结论;也可提一些有启发意义的提示性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自己去寻找答案,实现知识的顿悟与内化。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1.找题眼

学习《草船借箭》一课,学生问:谁向谁借?为什么借?怎样借?这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学生认识上的冲突,激起探究欲望。学生有了求疑解题的心理,就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积极举手发言。

2.抓中心词句

学习《草船借箭》一课的中心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一学生由此提出:诸葛亮敢于用草船借箭,他依据什么?从“神机妙算”中看出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3.抓感兴趣的部分

如《田忌赛马》一文,有学生问:“同样的马匹,为什么只调换了一下马的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呢?”从而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进而积极思维,到最后豁然开朗。如此递进,将会达到更加完美的学习效果。

4.在内容的拓展处设问

一些课文会在结尾处设置悬念,让读者展开想象。如《凡卡》一文,课文在凡卡睡熟并做着甜蜜的梦的时候结束了。但梦总是要醒的,想象一下,凡卡睡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凡卡的信,他爷爷能收到吗?他的信如果落到老板手里后,其命运又会怎样?凡卡如果逃了出来,是流浪还是去找爷爷?通过这些问题,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的及时提问和适时点拨,能促使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去。当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时,教师要尽可能恰当地从不同角度提出一些新颖的问题,激发学生“学而知不足”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主观能动性。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疑启思,才能使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从而把学习的潜力充分发掘出来。正如叶圣陶所说:“上课之时主动求知,主动练,不徒坐听老师之讲说。”只有让学生靠自己的能力学会思考,学会自觉学习,进而才能使学生学会生存,形成独立自尊的健全人格。

上一篇:浅谈良好课题氛围的创设 下一篇:谈谈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