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在长跑和实心球项目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09 05:31:45

分层教学在长跑和实心球项目教学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1-000-02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分层次教学法在长跑和实心球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和应用成效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的81名学生在长跑和实心球教学中的表现,发现:分层次教学法在长跑项目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长跑成绩的提升。而且其对于长跑基础较差或是一般的学生的促进效果尤为明显,与传统教学方法相较而言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而对于长跑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促进效果则较低,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另外,其在实心球教学中的应用,同样是对于实心球成绩较差或是一般的学生的促进效果更为明显,对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促进效果则相对较差。然而,虽然其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能够较好的促进学生实心球水平的提升,但是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不十分显著。

关键词 分层次教学 长跑 实心球 实验研究 应用分析

分层次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不但能够有效的克服传统班级教学的诸多弊端,还有助于增强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信心和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体育锻炼习惯,这一点在长跑教学和实心球教学中也不例外。鉴于此,本文就针对分层次教学法在长跑和实心球项目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分层教学在长跑和实心球项目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以及数理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其中在教学实验过程中,选取了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的81名学生进行了实验。实验班学生38名,对照班学生43名。教学实验2个月,在实验开始前(第一次测试)、实验进行1个月左右(第二次测试)以及实验结束后(第三次测试)分别对学生进行了长跑和实心球成绩测试,以确保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及时了解。

二、结果与分析

(一)分层教学法在长跑项目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在教学实验中,首先据学生第一次长跑测试的成绩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了分层分组,共分为A、B、C三组,其中6分以下为A组,7-9分为B组,10分以上为C组。并在教学实验开展1个月后,再次对学生进行了长跑测试并分别统计了成绩。

由表1可知,经过教学,实验班A、B、C三个小组的学生的长跑成绩均有了相应的提高。其中,实验班A组和B组学生的成绩提升幅度最为明显。在第一次测试中,A组学生的长跑成绩的组平均值为4.33,在第二次测试时,这组学生所测得的长跑成绩组平均值提高到了7.67,平均成绩的增幅为3.34。B组学生两次测试的组平均成绩的增幅为2.04。

对照班的学生虽没有像实验班一样进行分层分组,而是按照传统教学的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的。但在对学生的测试成绩进行分析时,可同样按照实验班分组的标准来将对照班学生的测试成绩划分为相应的三个层次来进行分析,以更好的起到对照作用。因此,按照此方法在对对照班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时,发现第一次测试中成绩处于A组水平的对照班的学生,在按照传统的长跑教学方法1个月后,学生的平均成绩增幅仅为0.91。第一次测试中成绩处于B组水平的对照班学生,在按照传统的长跑教学方法开展了1个月的教学后,学生的平均成绩提高幅度为0.31。除此之外,实验班C组学生和对照班处于C组水平的学生在两种教学方法下的成绩幅度均基本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两次测试的成绩基本仍维持统一水平。

表2是在第二次长跑测试结束之后,据学生第二次测试的长跑成绩,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调整之后算得平均值,并再教学实验结束后,再次对调整后各组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所得出的成绩表,因此,此表中的分组与表1中的学生分组相比已经出现了变化。

在分组调整之后,实验班学生继续按照分层次教学法、对照组学生继续按照传统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实验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第三次对学生的长跑成绩进行测试时,测试结果为:实验班A组、B组学生的长跑成绩提升幅度较为明显,要明显大于处于A组水平和B组水平的对照班学生的成绩提升幅度,而实验班C组学生与对照班处于C组水平的学生的成绩变化情况均不明显,也就是说,经过这两种方式的教学之后,学生的长跑成绩均没有出现明显差异。

(二)分层教学法在实心球项目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表3是据实验班学生第一次实心球测试成绩进行分层,并在进行了1个月的分层次教学后再次进行测试所得到的学生成绩表。对照班的成绩则同样是在进行了1个月的传统教学后再次进行测试,并为了更好的发挥对照作用,同样根据实验班的分组标准对对照班学生两次实心球测试成绩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所得到的。

由表3可知,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验,实验班A组和B组以及对照班处于A组水平和B组水平的学生的实心球成绩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实验班C组学生和对照班处于C组水平的学生的实心球成绩则无变化。然而,虽然由表7可以看到,实验班A组和B组学生第二次测试的平均成绩提升幅度均要大于对照班处于A组和B组水平的学生在第二次测试时平均成绩的提升幅度,但是两者之间的差距并不大。如:实验班A组、B组学生的成绩提升幅度分别为1.36、1.06,而对照班处于A组、B组水平的学生成绩提升幅度分别为1.19、0.43,差距并不算大。由此可知,分层次教学法在实心球教学中的教学成效,虽然要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是差异却并不十分显著。

表4同样是在据第二次测试成绩对学生的分层进行调整并继续进行了1个月的教学之后,测试所得到的成绩。

由表4可知,实验班各组和对照班处于各组水平的学生的实心球平均成绩均有所提升。其中实验班A组和B组学生的平均成绩提升的幅度较为明显,分别为1.66和1.21。对照班处于A组和B组水平的学生的平均成绩也有所提升,提升幅度分别为1.50和0.84。由此可知,实验班的学生的平均成绩较对照班学生的平均成绩而言,提升的幅度更大,但是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不大,仅实验班B组学生的平均成绩增幅与对照班处于B组水平的学生的平均成绩增幅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差异。实验班C组学生与对照班处于C组水平的学生的平均成绩虽然都有所提升,但是与以往的成绩相比仍然是均没有出现明显性的差异。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分层次教学法在长跑项目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长跑成绩的提升。

2.分层次教学法对于长跑基础较差或是一般的学生的促进效果尤为明显,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而言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而对于长跑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促进效果则较低,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3.分层次教学法在实心球项目教学中的应用,虽然其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能够较好的促进学生实心球水平的提升,但是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不十分显著。

4.分层次教学法在实心球项目教学中的应用,同样是对于实心球成绩较差或是一般的学生的促进效果更为明显,对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促进效果则相对较差。

(二)建议

1.在开展长跑和实心球项目教学时,应积极的进行分层次教学的实践和探索。

2.分层次教学在长跑和实心球项目教学中的应用与学生的基础水平、分层方法、教学手段、评价方式等诸多因素都有所关联,在利用分层次教学法时,为了确保其应用成效应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考虑。

3.分层次教学法在实心球项目教学中的应用成效仍不十分理想,因此在后续的工作中应针对分层次教学法在实心球项目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开良.如何提高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中实心球投掷的成绩[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2).

[2] 李京诚,徐守森,刘小芹,杜吟.中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研究[D].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9.

上一篇:羽毛球运动常见损伤预防策略探究 下一篇:浅析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