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09 04:16:59

谈谈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中,它在教学领域也掀起很大波澜。笔者认为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是最有益的。由于物理学科接触生活实际较多,因此生活中的现象或者没细心观察的物体或者科技新成果,这些用语言描述,学生是很难理解的,这时通过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展示此过程,效果一目了然。再比如电路图的连接能够多展示几种连接方法,这比实物连接或版画要节省时间。但如果打印几种电路图让学生动笔连接,效果会更好,因为学生训练会落到实处。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既有优点又有缺点,那么如何让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地结合,是新课程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1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利用多媒体可以非常形象直观地讲述清楚过去很难描述的课程内容,而且学生可以更形象地去理解和掌握相应教学内容 例如讲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的工作过程以及热机的4个冲程时,以前利用书中图描述很难讲清楚,学生也很难理解,但利用多媒体展示4个冲程的实际过程或制作课件进行慢放,效果非常直观,学生也非常容易理解和掌握相应的内容。

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多媒体课件的精美图片、形象生动和不断变换的画面、声情并茂的声像资料等,都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兴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引言这个环节可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最好是生活中的真实录像,如讲摩擦力时播放冰雪路面撒煤灰渣子、运动员上单杠擦镁粉等实例,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样做的理由,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具有动态特性,有利于概念的建构过程 例如讲杠杆的概念时,通过展示几个实例,如剪子、瓶起子、单轮车、压水井、撬棒、钓鱼竿等简单工具的使用过程的课件,引导学生分析它们在使用过程中的共同特征,这样就很容易总结出杠杆的概念,即:一根硬棒,如果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以上通过展示实物动态过程来反映概念建构过程,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利用多媒体可以节约教学时间,增加课堂容量 如讲杠杆的五要素时最好使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剪子、钳子、镊子、筷子、钓鱼竿、单轮车、船桨等物体,因为它们不可能都拿来讲解,而且直观性不强。这时就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其动态过程,标出支点、动力、阻力,做出动力臂、阻力臂。如讲滑轮组时在课堂上没有充足的时间多做实验,这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虚拟实验多展示几组实验,引导学生分析滑轮组的绕绳规律以及绳子移动距离和重物上升高度的关系及省力情况,这样在有效时间内完成很多相关内容,节约了教学时间,增加了课堂容量。

利用多媒体可重复播放的特点,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加强理解 在物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对某一问题、某一图像的再现,这样能够加强理解。如讲压强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几个对比试验可通过录像重复播放,进行对比,得出结论。再如讲压力与重力区别时,可以重复展示它们的概念、方向、作用点、大小之间的联系等有关图像,这样避免学生枯燥思考和记忆。

利用多媒体可以增大信息量,有效扩展学生的视野 制作课件时,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选取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和社会热点问题以及现代科技新成果,尽可能采用图片、摄影、多媒体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如讲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可以扩展飞镖的种类和飞行过程分析原理及赛车的导流板的作用,足球的香蕉球形成原因,还有吸尘器、吸油烟机等工作原理,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增大了信息量,同时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2 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注意事项

注意调控好播放速度 如果教师在进行课件展示时速度过快,大量的信息在眼前一闪而过,学生还来不及思考、理解,只能被动地接受授课内容,缺乏思维的过程,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如物理教学中实验表格的设计经常用到多媒体,它比板书方便省时间,但注意不能一下子把表格全部展示出来,让学生每思考一项就展示一项,或者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自己设计,然后利用多媒体一次性展示进行对比,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因此,教师播放课件时,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活动时间,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

注意问题的设置 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时,教师的大部分精力集中在课件操作上,对于知识的过渡缺少问题情境,缺少启发思维的训练,师生间的互动没落到实处,难以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选择能突出重点或突破难点或学生不常见的物体或者没细心观察的现象,对研究问题有价值的课件。课件不宜过多,只要起到辅助作用即可。

注意适当选用多媒体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用多媒体技术来完成,有些教学内容如果用实物或投影演示,往往比多媒体效果好,就没有必要运用多媒体技术。例如讲右手定则时,教师用一个装薯片的纸筒在上面缠绕导线,并用标签标出电流方向,学生就容易理解明线、暗线的位置及电流方向,这比课件更容易理解。

由于精心拍摄的实验或演示过程的录像都是成功的,但课堂实际操作中出现的失误,可能是一次解决问题的机会。例如电路连接的实验,学生错将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观察到小灯泡不亮、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这比教师画多少遍电路图讲灯丝断了、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时的现象,或者反过来根据此想象判断电路故障,效果都好。

多媒体不能代替板书 由于多媒体技术多以电子文稿形式展示教学内容,而且在屏幕上是一闪即逝的,一堂课下来,学生对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声音、动画有较强的记忆,而他们所记忆的知识点是零散的、不系统的,不如板书能留下一节课完整的轨迹。板书不仅停留时间长,而且可以揭示教学内容的要点和逻辑层次,体现知识脉络和体系。此外,物理作图或解题时,学生利用板书还可以发挥评价作用。如果讲解例题过程也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效果不如教师在黑板上边讲边写解题步骤,这样有利于学生跟上教师的思维,利于学生理解每一步间的逻辑关系,真正牵动学生思维。

多媒体不能替代学生动手实验 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往往只强调学生去“看”,而弱化了让学生去“想”和“做”,从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对于一些实验操作,如果用视频录像或动画模拟或多媒体虚拟技术来代替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操作实验,那是更不可取得。对于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形成,只能通过实际训练才能获得。如摩擦起电一节就可以让学生用塑料笔杆摩擦头发,然后靠近纸屑观察到纸屑被吸上笔杆,过一会儿纸屑又跳离笔杆,这一现象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再比如天平的使用、电路的连接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只有学生亲自动手反复操作才能熟练,而且虚拟实验不利于学生的科学观的培养。

3 结语

总之,在设计多媒体教程时,要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处理好多媒体和实物、教具、黑板、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特别要考虑停留时间长短,处理好使用多媒体的时间与课堂讲解、板书、交流、反思时间的关系。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克服其缺点,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上一篇:让你的教学“懒”得精彩 下一篇:关于小学音乐实验教学的相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