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图书馆区域知识服务

时间:2022-10-09 04:05:12

论高校图书馆区域知识服务

[摘要]概述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相关理论,构筑高校图书馆区域知识服务模式,肯定高校图书馆在区域知识服务方面具有资源、地缘、人才、信誉等优势,指出高校图书馆尚存在缺乏动力、体制僵硬、缺乏特色、与社会用户沟通能力有限等问题,并对高校图书馆开展区域知识服务给出包括政策驱动和项目驱动并行、优化人力、引进竞争机制、扩大宣传、围绕区域经济建设加强馆藏文献资源建设5点策略。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知识服务 资源共享

[分类号]G250

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研究起源于1999年第1期《图书情报知识》发表的任俊为先生题为《知识经济与图书馆的知识服务》的论文,在国内首次将知识服务引入图书情报界,拉开了中国图书情报界研究知识服务的序幕。2000年,张晓林在《中国图书馆学报》上的文章《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带动了国内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的大规模开展。经过10年的发展,知识服务的理念渗透到图书馆的工作实际中,得到了图书馆人员的肯定。

“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本质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是以图书馆工作人员及工具开发人员等相关人员的知识投入为基础的服务,是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知识创新的需要,以解决用户问题为直接目标,通过对用户知识的需求和问题环境的分析,向用户提供经过智能化处理的、符合用户需求的知识产品”。区域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意义重大。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服务立足于本馆,以本馆直接用户也就是本校师生为服务对象,辐射面窄。开展区域知识服务能扩大服务范围和对象,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1 知识服务理念概述

目前,各领域对知识服务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对知识服务概念的界定还众说不一,所提出的概念在以下3个方面基本达成共识:①知识服务要以信息和知识的获取、组织、整合、重组为基础;②知识服务要以解决具体而实际的问题为目标;③追求知识服务对问题解答的价值效益。不同领域知识服务的适用范畴不同,知识服务概念的界定要与相关领域的服务主体和客体的范畴相适应。笔者认为图书馆知识服务可以定义为:以馆员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知识为基础,针对图书馆用户在知识获取、知识选择、知识吸收、知识利用、知识创新过程中的信息与知识需求,对相关信息、知识进行搜寻、组织、分析、重组,为用户提供所需知识的服务。有针对性地为用户利用图书馆提供帮助,解除他们在利用文献资源过程中的疑虑和困难,为其项目研究提供深层次服务。

2 高校图书馆区域知识服务模式

图书馆知识服务是建立在图书情报机构的服务功能和专门知识基础上的一种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定位体现的是“知识”的价值和“服务”的价值。基于这一取向,知识服务工作不再以规范化的信息资源收藏和组织为标志,而是以灵活的服务模式充分利用和调动知识工作者的智慧进行的特定问题的分析、诊断、解决为标志。

高校图书馆开展区域知识服务的流程为:①图书馆员获得市场需求;②将已有的知识资源分解,汇总分解后的相关知识单元;③将知识单元加工成知识产品;④提供知识产品,满足市场需求。为更直观地反映这个流程,笔者构建了图书馆区域知识服务模式图,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图书馆员在整个知识的重组与流动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整个过程就是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再到显性知识的过程。是一种集成知识管理与服务的模式。整个过程以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为核心,以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动力,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融合了信息资源、信息技术、用户和图书馆员等要素的过程。这种模式将知识资源进行拆分,可以把一个知识单元同时提供给多个市场需求,可以大大提高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3 高校图书馆区域知识服务可行性分析

3.1 资源优势

知识服务的基础是资源库。高校图书馆作为教育、科研和传播知识的机构,一方面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和网络信息;另一方面对信息产品有相对强的生产、加工成知识产品的能力。此外,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从整体上推进了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自动化与网络化建设。跨地区乃至与世界范围内的图书馆以及其它网络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使用户可以不受地理位置和时间限制,迅速获得所需信息,提高了地方高校图书馆和其它图书馆的文献资料使用效率。特别是CALIS、NSTL系统的应用与推广,通过文献传递实现了资源的跨时空共享,最大限度地满足区域经济建设中社会用户的信息需求。

3.2 地缘优势

高校图书馆往往处于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的枢纽,在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过程中,占据优越的地理位置:既便于当地科技工作者就近查找相关信息资料,及时获取有用的文献信息资料,也有利于图书馆馆员将检索并整理好的相关知识及时传达到各类用户手中,便于地方高校图书馆与区域经济建设各领域的人员进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知识需求,适时调整服务策略。

3.3 人才优势

高校图书馆馆员作为知识的搜集与整理人员,依托图书馆学科特色,在信息检索和分类处理上具有优势。近年来,随着人才引进力度的加大,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都得到了优化,其中不乏拥有专业学科背景的高学历人才。这些图书馆新鲜血液的注入重塑了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体系,为高校图书馆参与区域经济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

3.4 信誉优势

高校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摇篮,长期以来在社会享有崇高的信誉,是输出人才的基地和知识的殿堂。高校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教辅机构,依托高校为背景,在长期面对教学、科研人员的服务工作中一直追求良好的服务效果,树立了良好的服务形象。因而在社会中享有较高的信誉,为图书馆开展区域知识服务打下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3.5 相关政策扶持

国家《关于加速发展我国信息服务业的方案》,把图书馆事业归为信息服务业。同时在《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业的决定》中将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文化和教育事业等作为发展的重点。“十五”规划曾指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2002年国家教委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也明确指出:“高校图书馆必须为教学科研服务,为整个社会科学技术及经济发展服务。”这些政策的颁发实施成为高校图书馆开展区域知识服务的有力支持。

4 高校图书馆开展区域知识服务的障碍

4.1 缺乏动力

传统观念中高校图书馆只为本校教师和学生服务,学校本身也把图书馆的工作范围限定为“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原则规定之下,把学校以外的社会单元排除在外,因此一些高校图书馆在向社会开放过程中出现了顾虑。校方对这种行为不予承认或不支持,在很大程度上也打击了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积极性,抑制了高校图书馆知

识服务的社会化。

4.2 体制问题

我国图书馆系统是条块分割的,这种垂直管理体制造成高校图书馆在管理模式上不能或很少为高校外社会服务的现状。现存的行政壁垒从根本上限制了科技人力资源的共享,使科技人力资源不仅没有充分发挥其科研水平,而且没达到优化配置。

4.3 资源缺乏特色

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虽然丰富,但是主要是围绕本校的专业设置而购买的,不注重自身馆藏信息以及网络信息的开发和加工,信息型产品多,知识型产品少,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可供社会用户,特别是企业用户有效利用的知识型资源很少。而社会用户的需求是多层次、多样性的,特别是对科技人员来说,信息的专业性尤其重要。图书馆如果不了解他们的信息需求状况,提供的信息资源就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对社会用户也就失去了吸引力。

4.4 与社会用户沟通能力有限

长期以来,受体制制约,图书馆的工作多以内部工作为主,基本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不与外界发生任何联系。很少有机会走出去与社会上的各行各业沟通、交流与合作。图书馆虽具备提供知识服务的优越条件,但不了解社会上的知识需求状况,而在社会公众眼中高校图书馆神圣又神秘,缺少了解、熟悉图书馆的渠道。

5 高校图书馆开展区域知识服务策略

高校图书馆开展区域知识服务意义重大。网络的发展改变了图书馆的服务职能和服务方式,读者从网络获取知识的比例越来越大。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集散中心和知识管理与服务中心,只有有效地将网络环境与知识经济结合起来,从各种显性和隐性信息资源中针对读者的需要将知识提炼出来,由信息服务上升到知识服务,才能求生存、求发展。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图书馆区域知识服务,笔者提出了几点建议。

5.1 政策驱动和项目驱动并行

所谓政策驱动是指依靠地方政府建立政策,鼓励高校图书馆为社会进行知识服务,在人力、财力给予扶持,调动广大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目前虽然高校图书馆在知识服务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但要单方面与企业建立一种供需合作关系仍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寻求地方主管部门的支持,了解本地区发展大、中、小企业方面的最新方针政策,获取企业的相关信息,力争成为行业性、区域性的科技信息中心,是高校图书馆为地方产业提供知识服务的有效途径之一。另一方面依靠项目驱动。目前科技资源共享在我国很多地方已达成共识,许多地区已建立了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还有些地区正以项目的形式鼓励地方高校进行申报立项。高校图书馆可利用这些机会通过项目驱动刺激区域知识服务工作的开展。

5.2 优化人力

知识服务是基于集成的服务。它通过开放式服务模式,采用系统集成、服务集成、团队工作等多种方式进行联合和协调,并利用多种知识、资源、人员、系统、服务来组织和提供知识服务。知识服务同时是一种基于人力资源的服务,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熟悉图书情报资源体系,掌握情报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捕捉信息、挖掘知识的能力;具有比较宽阔的知识面,不但有自然科学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也要有一定的社会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能熟悉和应用最新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及知识处理;有创新意识和求索精神,对各种信息和知识能以新颖独特的视野和创新精神进行激活、巧用,为现实中各种复杂问题的解决提供咨询方案。

图书馆员作为知识和信息的把关人和管理者,必须保持持续学习的意识和行动。特别是在知识社会中,读者需求多样化程度提高,知识信息的更新速度提高,这些变化更要求馆员加强学习。馆员的学习意识是高素质知识服务的首要关键。知识服务的效果如何关键也在于馆员的队伍素质与能力。图书馆领导应重视并建立健全一整套能持之以恒执行的馆员培训计划,依据各个馆员专业技术、学术水平、特长等等方面,鼓励他们有针对性的接受培训与进修学习。知识服务要求图书馆员具备一定的专业背景。可聘请高校各个学科、各个专业专家教授给图书馆员做专业知识的专题报告或讲座,图书馆员从这些方面基本了解掌握各学科、各专业领域教学、科研的信息知识需求,了解掌握各学科、各专业领域教学、科研的最新研究动态与研究的热点及方向,以便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科研乃至区域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知识服务。

5.3 引进竞争机制,促进信息服务社会化、专业化

现行体制阻碍了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开展。长期以来图书馆不需要承担任何市场风险,工作中缺乏竞争意识和竞争压力,使对外知识服务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要改变目前的状况,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要运用企业化经营和管理机制,把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工作推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引入灵活多样的管理机制,密切与市场的联系,增强竞争意识,逐步形成“能者上,平者下,庸者下”的有效竞争机制,走社会化、专业化道路。依靠高校图书馆各类优势资源和不懈的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努力开创属于自己的知识服务空间。

5.4 扩大宣传

目前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障碍之一即为用户需求问题。一部分社会用户并不知道图书馆能提供知识服务。对此,高校图书馆应加大宣传力度,进行自我推销。可建立地区资源共享平台,在平台中增强知识服务功能。此外,也可采用适当的宣传推广途径:①定期召开科技资源使用讲座,宣传平台资源,详细介绍各个资源数据库的收录范围、收录年限、使用方法等,吸引科技工作者和科研单位以个人会员和单位会员的形式使用资源;②针对地区范围内对科技资源需求较高的单位,如医疗机构、政府部门、政法系统、中外企业等,组织人力按行业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上门宣传介绍平台和介绍开展的多种服务,争取更多的用户理解平台,使用平台;③在共享平台上建立公共目录查询系统;④努力寻找协作单位,以横向联合的形式提供个需求。为合作单位整合资源,建立虚拟资源检索平台。

5.5 围绕区域经济建设,加强馆藏文献资源建设

扩大文献资源补充范围,以本校专业设置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为依据,确实做好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可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建设特色数据库;同时,依托本地历史文化特点,为推广和发展区域性文化开发和建设地方性馆藏文献资源。图书馆是社会知识、信息、文化的记忆装置、扩散装置。高校图书馆承担着区域性知识、信息存储、整序、传递乃至增值服务的职能。在这些职能中区域性知识的存储是服务的物质基础。高校图书馆地方性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将直接影响着开展区域知识服务的效果。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改变过去那种只注重普遍性知识收集而忽视区域知识收集的做法,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地方性知识,为教学、科研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逐渐把传承地方优秀文化由自然引向自觉。有针对性的充实资源库,以此为区域知识服务提供资源保障。

6 结语

高校图书馆从单纯的信息服务走向知识服务已是必然的趋势。网络的发展使得图书馆事业发生了重大变化,高校图书馆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图书馆人应该把握好这样的机遇,做好图书馆队伍建设、人才结构、资源建设等工作。提升自己的形象和地位。充分利用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整合社会人才资源,做好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提供知识服务的平台。在多样化的市场中打造高校图书馆自己的品牌,为促进区域发展和经济建设贡献一份属于高校图书馆的力量。

上一篇:基于现状调查的高校图书馆机构设置优化模式构... 下一篇:Library2.0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