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识服务职能探讨高校去行政化

时间:2022-10-07 04:49:18

从知识服务职能探讨高校去行政化

摘 要: 本文对高校行政化问题的产生和解决历程作了一个回顾与评价,对其所表现的问题作了分析,从现代服务理念与职能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并指出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解决方向。

关键词: 高校泛行政化 高校去行政化 知识服务职能

1.问题的提出

一直以来,高校泛行政化导致政府对高校行政管理的干预不断加强,高校领导的官员定位和官员意识相当浓厚;高校的办学宗旨偏离,教育质量下降;“计划学术”、“量化学术”在各高校盛行,学术泡沫和学术垃圾增加;机构和人员庞杂冗余,使行政经费增多,而办学成本不断提高;存在教育腐败现象,表现在学校招生、人才引进、职称评定、权力寻租、财务问题等。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明确提出,要推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激励教师专注于教育。“高校去行政化”一时成为“两会”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2010年6月7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颁发,明确指出要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但纵观历次教育领域的改革,例如改革应试化教育为素质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等等,向来不缺乏各类纲要、规范的指导,所获得实际成效却因种种原因与社会期望相差较大,教育问题依然与医疗、房产问题构成新时期长久影响民生的三大问题之一。同样的,“高校去行政化”必然将面临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改革考验。

2.高校行政化及去行政化的内涵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认为,行政化管理倾向有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对学校管理的行政化倾向,二是学校内部管理的行政化倾向。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认为,“高校去行政化”实际上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减少行政对高校办学的干预和管理,比如教育主管部门减少一些行政审批项目,让高校更有自;二是高校内部要减少行政权力对教学的影响,行政、后勤部门加强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意识;三是去除高校管理人员的行政级别。

归根结底,“高校去行政化”就是要降低行政管理色彩,在加强科学管理上下功夫,探索建立多层面、多途径的教育管理体制。

3.高校去行政化的探索与评价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认为:首先要改变校长的选拔方式,可以成立一个校长遴选委员会,由各方利益代表组成,面向全球选校长。要在立法上规定高校的权利义务,校长不是部局级,但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法律赋予他权力,同时也规定他的责任,而不是过多用行政规定。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表示,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过程中,当然要起到重要甚至主导作用,在学校管理当中,也要多发挥他们的作用,有一些具体的管理事务要适当地授权给教授。按照高等教育法的规定明确高校的办学自。进一步减少和规范对于学校的行政审批事项,政府要依法行政。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高校去行政化”的目的依然是为了促进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看似单纯的“去行政化”,其实牵动的所有高校利益相关主体的组成结构变化、各方观念和利益的调整、制度和运作模式等的调整变化。但是,所有的改革遭遇阻力导致减缓、搁置的理由都如此的类似,例如,特色国情,区域差别大,问题牵涉利益方太多,要保证稳定、和谐……其结果,实际上是以更高的代价让问题堆积、延续。

其实,回归分析高等学校存在的价值和使命,可以发现问题的本质远没有想象的复杂,解决方案也早已存在。

4.高校在社会组织结构中的职能和使命剖析

现代高校除了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功能外,高校作为社会的科学文化中心,是创造和传播新的知识、思想和文化的源泉,肩负着为社会的价值、文化、科技发展的重要责任和使命。高校的职能在不断发展中,经历了主要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852年牛津大学纽曼在《大学之理想》一书中阐述道:大学是提供自由教育、培养绅士的场所;大学的目的是“传授”学问,是对古典文化的继承和保持。

第二阶段,19世纪末德国新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家威廉・冯・洪堡认为大学的任务是研究“创造性的学问”,赋予了现代大学新使命――科学研究,同时奠定了大学探索真理、创造知识的社会使命以及科学理性精神的崇高价值。

第三阶段,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提出了大学教育直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大学要把社会服务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能;大学要积极主动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大学要成为向社会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

“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成为大学的主要功能均经历了曲折和艰难的过程,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家发动的大学改革运动,最终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成为现代大学的三大主要职能。

分析这三大职能的具体内涵,可以看出它们之间具有共同的核心――知识。

人才培养的内容就是知识的传承、应用与创造,对国民素质的改造,承担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塑造、传播;科学研究就是在前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和应用的创新,能满足国家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社会服务就是以知识为工具为社会创造价值,满足各类企事业组织的用人需求,提供个人价值实现的知识技能和文明素养的储备。

本质内容就是知识(包括广义的人文素养与专业知识)的提炼、整理、存储、传承、应用和再创造的一个循环过程。这个循环的目的,终究是为社会服务,既可以通过培养人才间接为社会服务,又可以直接通过教师的科研活动为社会服务。同时,需要对这一循环过程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这就是三大职能之间的本质联系。

因此,知识、服务、管理,成为提高高校运作效能与社会价值的三个关键。如果高校的知识传承与创新价值低下,运作效率低下,服务对象与资源投入者不满意,则高校的存在就失去了价值,也就丧失了资源输入的支持,也应该失去支持。

知识的传承与创新过程需要宽松、自由的环境,但长久以来,高校的治学与科研环境受到了很大的制约,表现为高校没有办学自,教学科研评价指标不合理,例如只注重短期的规模效益,在乎论文数量的多少、高学历师资的比例,却忽视了长远的办学声誉、教育质量的指标。官僚、学术权威压制创新、压制“异类”的情况屡屡发生,这些都约束了知识产生和发挥价值的空间。

服务质量的好坏应该由服务对象为主作出评价,但高校的评价机构为教育管理部门本身,缺乏客观独立性。只是上级对下级的封闭评估,而广大服务对象和资源投入主体――各类用人机构和学生、家庭、权威的独立的教育评估机构并未介入,导致了资源投入与运作不透明,教育质量评价不公正、不客观,导致公众对教育服务的不满。

优胜劣汰的公平竞争机制才能促进服务领域的发展,但是,即便高校办学质量导致了不满,却仍然靠行政命令和计划、行政级别获取资源甚至垄断资源来继续支撑,打压私立、民营教育机构的生存空间,破坏公平竞争。

一旦资源受到垄断,权力不受监督和节制,对外部的用人单位和项目需求团体的服务,对内部的教师和学生的服务,就成为了一句空话,反而过度利用权力谋取私利,导致高校官本位倾向、腐败倾向。高校普遍表现偏重学术表面化、管理行政化,追求办学规模化、级别高层化、专业全面化,最终贬低了知识的价值,遏制了知识发挥价值的空间,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枯竭。

5.正本清源,用现代服务理念和管理机制解决高校行政化所带来的问题

现代的服务理念倡导谁消费、谁受益、谁评估的原则,以消费者满意度作为质量的评估标准,并以此作为服务机构的存在理由和使命,接受公平环境下的服务竞争来获取资源回报。政府机构的改革都已经倡导要建立以公民为本的服务型政府,倡导高效、简约、廉洁的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以提高行政效能,高校等事业单位更应如此。所以,高校行政化的问题,从未是一个新鲜问题,而是积重难返。

虽然高校性质是为国家、公众服务的非盈利性机构,因为高校提供根本性、基础性的知识服务,前期投资尤其巨大,而产出效益长远且难以定量衡量,受益人多、广,所以需要国家投资,不同于盈利性机构可以自主从市场竞争中获取资源,其资源来源主要由政府财政拨付与社会、个人的捐赠,但是,政府财政直接来源于企业、公民的纳税,所以,高校的教育质量同样要为这些资源投入者负责。当然,还需要根据知识服务的特点,享有一定的独立性,引领社会知识文化的需求发展方向。

因此,高校本质上就是一个公众服务机构,高校的服务质量,应对资源投入方和服务对象――纳税人、交学费的学生、捐资助学的用人单位负责,而不应该单一对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因为在很大程度上,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并不能代表真正的办学方向,从而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教育管理机构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与历史上的政企不分的问题性质类似。

同样,在内部的管理与服务上,教师作为一线服务主体,承担为学生、为社会服务的一线职责,即承担知识的传承与创新职责,教授群体对于知识管理的过程更有发言权、参与权、决定权,高校的行政部门的角色需要更多定位于服务师生的后勤角色而非高高在上的指挥、命令角色,与历史上国企管理行政化问题性质类似。

因此,高校去行政化的解决途径,与业已存在的诸多服务领域的机构一样,应该走向办学主体自主化、多元化,办学资源社会化、市场化,办学理念差异化,应该更为关注教育资源供给者、教育服务的直接、间接消费者对教育质量的反响,建立长期的良性合作关系。从现代服务理念与管理角度来说,应该引入知识服务的发展战略规划,建立知识管理与创新的运作机制,重视知识创造者的职业发展与激励措施,优化知识服务的业务流程,等等,方可使高校行政化的弊病有根本改观,由此才能实现“知识高价值,服务高水平”。

本文对高校行政化问题的产生和解决历程作了一个回顾与评价,并对所表现的问题作了分析,指出引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解决方向。相关的知识管理与服务具体策略,以及高校组织变革管理步骤,有待探讨。

参考文献:

[1]杨文洁,韦小鸿.高等学校行政化问题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2.

[2]肖洪钧,迟景明.大学社会职能的历史演进[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

[3]韦斯予.高校去行政化的路径和方法研究.科技与生活,2010,6.

上一篇:新时期高职院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的思考 下一篇: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