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初中地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操作

时间:2022-10-09 11:53:49

谈谈初中地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操作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178-02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探究式学习方式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创造性特点。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全面落实“终身学习”这一理念奠定基础。那么初中地理探究课堂教学应如何操作呢?

一、民主、和谐、敢于探究

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学习伙伴的角色出现在学生的心目中。应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探究,教师只是在适时、适当的地方给予点拨,解决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组织与引导下,学生自己发现提出,并让学生学会自己寻找解决的办法。如在学习“地图三要素”之前,我们请全班同学合作测出校园的大小及教学楼等事物的位置,并绘出校园平面简图。在教师的引导下,每一位学生都积极自愿的参与其中,只是有的学生画的部分事物看不明白是何东西,且图的大小比例不等,我便要求他在图边注明(这就是图例),并注上方向,算出并比较各同学的比例尺,于是,地图的三要素由此而得到解决。

二、设疑激趣,自学探究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就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教学理论,陶行知曾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行笨”。设疑恰到好处,能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激起探究兴趣,使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以往的教学也有提问,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肤浅的问题上,是对知识的巩固和回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那么,如何设疑,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和兴趣呢?

1、提出要抓住学生认知或情感发展上的矛盾。问题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然而,如果只是在知识的记忆和是非的层面上设问,学生只是简单的一问一答,那么,问题再多,也不能起到开启学生心智的作用,更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情感的升华。只有抓住了学生认知与发展上的矛盾,并就此设计问题情境,才能使学生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尘封的情愫,从而极大地调动探究的热情。

2、问题的设计要有序列性。探究教学是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而不是面向少数尖子学生的教育,要求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探究的各个活动进程中。教师应该给每一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要有序列性,一方面所提问题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体现顺序性、层次性,使学生围绕某个问题,逐步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对知识有整体的认识;另一方面有次序地叫学生回答问题,使全体同学都能参与探究活动,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三、解疑导拨,合作探究

在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将学生自学探究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这一阶段集中突破,但也不是教师包办代替,面对学生的疑点、难点,教师不要过早地解释,而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表述各自探究中的困难。综合学生的疑问,老师提出问题的关键,组织学生再次合作探究。如在学习我国的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这一特点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时,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教师当主持,负责引导协调,各方合作探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都用各自有力的证据辩驳对方,阐述地形这一特点对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最后,由教师根据双方辩词总结其成功面,并教育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多看到长处,变不利为有利,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四、授之以渔,实践探究

“教是为了不教”。教的目的除传授知识外,更重要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根据探究,引导学生简要归纳、概括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方法回顾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巩固和扩大知识,吸收、内化知识,从而实现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地理学习的最终目标。

总之,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使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施展自己的才华,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养成勇于探究、勇于实践的个性品质,逐步养成独立的探究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上一篇:实施分层教学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下一篇:追寻“有度”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