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抓好聋生品德教育

时间:2022-10-09 11:30:41

浅谈如何抓好聋生品德教育

对聋生进行良好的、行之有效的品德教育,不仅能增强其自理自立、自强自信的意志,而且,还会使其激感和动力,更好地去掌握文化知识及各项技能和专长,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1.提高道德认识,树立聋生正确的道德观念

在形成聋生道德品质的过程中,首先应从提高道德认识开始,才有可能形成较为稳固的道德品质。因此,在聋生品德形成的过程中,进行自尊、自强、自立的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从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2.做好榜样示范,引导聋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否具有直观性,对聋生来说尤为重要。一个榜样可以胜过无数次的说教,老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也是聋生品德形成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与学生接触中,教师的作风,态度都能给聋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态度和蔼、关心同学、待人礼貌,聋生在各方面都会照他的样子做。

3.创造良好氛围,锻炼聋生坚强的意志品德

可以组织他们观看残疾人运动会的实况录像,让他们看到那些残疾人是如何克服艰难、英勇搏击,从中汲取精神食粮,受到意志的磨炼; 还可以组织他们收看革命优秀电影录像、图片等,尽可能地使他们随时随地就能见到“好人”形象、“好事”画面,生活在健康、活泼、努力进取的氛围之中。

4.注重情理教育,培养聋生积极的道德情感

聋哑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与正常儿童一样,都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组成,但聋哑儿童由于思维的不连贯性,感知呆滞,信息量积累迟缓,因此,对高层次道德理论的理解较为困难,道德情感形成较为缓慢,且不易巩固。要想帮助聋哑儿童完善这个理解与形成的进程,教师必须以赤诚的爱心和坚韧的耐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来完成。从而让聋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5.强调自我教育,促进聋生潜能的主体开发

辩证唯物主义说: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没有教育这个先行条件的影响是不行的,但没有学生的主观努力更是不成。因此,培养聋生自我教育的方法,提高聋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树立聋生自我教育的态度,是聋生品德形成的内部动力。

聋生的自我教育,可以让他们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和行为动机,对自己的品德行为自我判断、自我分析,懂得什么是对的,应该去做;什么是错的,不应该去做,这样才能使聋生自身的主体潜能得到进一步开发。

6.联系家庭社会,引导聋生自觉的参与实践

品德,起源于人类调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三维关系的自觉要求。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在成年人和集体影响下,注重引导聋生把社会公德中的文明礼貌、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公共秩序和勤俭节约等变成自觉行动。

总之,聋哑给孩子带来了很大不幸,这些残疾给他们生活、学习带来了困难。在实施教育当中,离不开教育者的苦心、热心、爱心和匠心。为了使他们健康成长,就需要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用一片赤诚去拨动他们的心弦,让他们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无比灿烂!

上一篇:素质教育下的中学语文课堂训练与习惯培养 下一篇:幼儿的素质教育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