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街区街道空间特征与活力关联性分析

时间:2022-10-09 10:53:05

历史街区街道空间特征与活力关联性分析

摘要:

本文以天津市一宫花园历史街区为例从城市空间设计的角度,通过对街区内街道空间的分析研究,试图分析历史街区街道空间的特征与活力之间的关联性,探讨如何在延续历史文脉的基础上保护发展其特色特征,丰富与更新其街道空间的活力。

关键词:历史街区;街道;空间;活力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garden of tianjin a historic district as an exampl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urban space desig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treets across space research,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historical blocks the street space and features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energy and discusses how to the basis of continuation of historical context development its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protection, rich and update their street space vigor.

Keywords: the historical block; Street; Space; vitality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历史街区街道活力的评价因子

历史街区的活力主要来自于外来人口和它内部居住的人的行为活动。二者相辅相成,正是由于街区历史文脉的传承和内部空间原生态的保护才赋予了历史街区空间的独特性和吸引力,不断吸引外来人口至此。具体到历史街区内的街道,其活力影响因素可分为三类,即建筑单体、街道环境要素和人的活动[ 苟爱萍,《王江波基于SD法的街道空间活力评价研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富有特色和吸引力的街道风貌特征,重点是建筑单体。二是,为交往提供安全舒适的空间。三是,承载多种行为活动的空间。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一些活动潜移默化也发生着变化,但街道承载历史街区内交通、交往、娱乐、文化等活动的职能却并未发生本质上的改变。

图1:历史街区街道活力影响因素及评价因子示意图

综上所述,评价街道活力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如图1) 。建筑单体和街道环境要素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街道空间特征,这些特征本身就是街道内在文化脉络和人文生态的直观体现,由此焕发出的街道魅力吸引人们不断地到达此处开展各种活动,为街道增加新的活力。

2 街道空间特征与活力的关联性分析

本文试图从街道的空间构成要素及其特征上论述街道活力营造的技术手法。街道空间活力具有三个变量即安全、交往和活力。三者是相互关联的,都通过街道空间特征反应,主要表现在街道尺度、街道界面、广场及开敞空间、室外雕塑等附属物等四个方面。

2.1 街道尺度

影响街巷尺度的因素多种多样,包括街道自身的宽度及横断面组成、地面铺装材料、街道两侧建构筑物的高度、街道两侧界面的虚实、街道绿化及街道装饰等等。其中以街道及与两侧建筑高度界定的街阔影响最大。

由于历史街区街道自身窄路密网的特点,加之两侧的建筑层数多为l层~2层,从建筑高度与街道空间的比例关系来讲,街道的高宽比多控制在l:l~l:1.5。根据《街道空间美学》根据美学原理,道路的空间保持一种平衡状态,行人在道路的一侧,他的视野可以覆盖对面建筑物的全部,并会产生适当的围合感。这就是历史街区的街道往往给人亲切、近人感觉的原因。这点从“一宫街区”内不难看出(如图2、图3)。“一宫街区”内风貌街巷两侧建筑多为2~4层,道路宽为约15米,街廓比(D/H)值为约为1.5,给人以亲切感。

2.2 街道界面

街道界面,这里是指街道的边界,主要是指街道两侧的建筑物。街道界面的设计反应在空间层次上主要有2层含义:建筑本身的形态及建筑与街道的空间类型。首先,建筑自身的形态包括“第一次轮廓线”和“第二次轮廓线”。[芦原义信,《街道美学》]历史街区内街道两侧多为历史建筑,其建筑风格和形式具有独特的历史时代特征,是历史街道最能吸引人们视线的形态要素。其次,建筑与街道的关系处理得当,街道空间层次丰富多样,富有趣味。从建筑与街道的平面空间形态关系来讲,街区内建筑与街道之间的关系可分为靠接式和退接式两种。

(1)靠接式界定:是指建筑紧靠街道设置来界定空间形态。(如图4中的街巷空间类型A)建筑外墙直接形成街道界面。由于建筑和街道距离很近,建筑自身的形态特征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第二次轮廓线”直接影响着街道的空间特征及层次。如处理不好,容易导致街道空间单调呆板而失去吸引力。此时,街道和建筑都强调封闭性和私密性:一方面,在街道上看不到建筑内部,增加了内部私密性;另一方面,在建筑内形成对街道良好的监视。内部空间渗透到外部空间中是“将内部秩序渗透到外部秩序中”。

(2)退接式界定:是指建筑退后街道一定距离或者采取局部退台的形式来界定空间。(如图4中的街巷空间类型B)这种形式往往提供给建筑和街道一个过渡空间,形成开放——半开放——私密的空间层次。既丰富了街道景观,又为行人提供多种行为选择。此时,强调街道和建筑的开放性。值得一提的是庭院。人们在庭院内喝咖啡、聊天、休息,将日常的交往活动从街道引入建筑内部,使街道公共活动与建筑内部的私密生活相互渗透。庭院将“外部秩序渗透到内部秩序之中”。增加了街道空间的层次和趣味。

2.3 广场及开敞空间

广场作为街道的中心,是街道上能够为人们提供驻足、停留、休息的空间场所。历史街区内广场多为封闭的。一宫街区内的马可波罗广场即为圆形封闭广场的典型代表。其两侧界面为建筑前院的通透式围墙,在保持封闭广场形制的前同时,丰富了景观。规划展览馆前广场,作为街道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街区内开展主要文化活动的场所。一宫花园地区作为城市对外宣传和展示的空间,需要有这样一个开敞空间承载大型城市公共活动。

2.4 室外雕塑及附属设施

室外雕塑及附属设施不仅影响街道的尺度、空间层次,还直接影响街道特色的塑造。好的雕塑及街道附属设施,一定是与街道及周边建筑风格协调的、符合美学意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观赏和行为互动的、丰富街道空间的个性的、可识别的设施。最主要的能体现街道内在文脉和非物质文化特色,增强地方认同感。如广州五羊雕塑及华尔街的铜牛,这些雕塑自身已经成为一个城市或一条街道的最具识别性的形态特征。波士顿犹太人纪念广场中的雕塑、布拉格街巷内的装饰性雕塑等都体现了街区的性格特征,使其充满情趣,富有趣味性。一宫街区内的马可波罗广场中心雕塑及内部意国风情的雕塑小品强化了街区的文化特色,使街道空间富有情趣。

3结语

为了使历史街区保持活力,在历史街区的街道空间设计时应该充分认识它,尊重它,然后再从中找出其发展演变的过程和规律。同时还应充分地了解当前市民的生活和发展方向,这样才能发展它、完善它。唯有如此,才能在为街区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实现对历史环境的保护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和精神的延续!

参考文献:

【1】《城市美学》 马武定 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2】《环境美学》 阿诺德.伯林特 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3】《基于SD法的街道空间活力评价研究》 苟爱萍,王江波.规划师2011年第10期.

【4】《浅析历史街区街道活力空间》周琎 山西建筑2008.3.

【5】《城市空间设计》 梁雪 著;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浅谈预制T梁的施工和架设 下一篇:钻孔桩自平衡(自反力)法试桩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