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基本经验及其启示

时间:2022-10-09 10:20:30

国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基本经验及其启示

摘 要:国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起步早、范围广、力度大,效果较为显著。本文对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国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基本经验进行了阐述,并分析探讨了国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以期为我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关键词:国外企业;职业教育;基本经验;启示

对于职业教育发展来说,企业参与非常重要,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起步较早,各方面已经发展较为成熟,而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就当前来说,我国企业在员工培训经费的投入上普遍缺乏重视,投入金额较低。据统计,我国企业在员工培训经费投入超过销售收入3‰的仅仅占到8.7%,对于培训作用缺乏深入认识,只有3%的企业认为培训对于改善员工绩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以及国有控股企业在员工评价机制上,依然习惯于采用“学历导向”,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很难主动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因而积极参照借鉴国外的经验,引导我国企业积极参与到职业教育中,尤为迫切。

一、德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基本经验

德国最为人赞许的职业教育体制之一就是“双元制”,即职业院校的学生需要接受两个场所的教学培训,一是职业学校,负责向学生讲授一些和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还有一个是企业或者公共事业单位,属于校外实训场所,主要负责让学生进入企业接受实际的职业技能培训。这一体制的核心内容在于企业和职业学校二者的密切合作,德国企业还具有和政府共同协作制订职业培训章程的权利,并共同开发出完备的技能培训课程。为了保障“双元制”的实施效果,德国还成立了专业的管理部门,主要职能是监督企业所辖范围内的教育培训。

德国相关法律也较为成熟和完备,如有和《职业教育法》配套使用的《职业教育促进法》,专门讲述培训员任职资格的《培训员资格条例》,对于学生权益进行保护的《青年劳动保护法》等,这些法律对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中应尽的责任以及义务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关于培训中涉及到的一些重要问题,如培训期限、工作时间、学生报酬、试用期等全部做出了具体要求,确保各项工作有法可依。为了获得充足的资金保障,德国规定所有企业每年都必须向国家缴纳一部分中央基金,然后根据国家政策规定以及各地提出的资金申请条,对这些资金进行统一分配与发放。所有参与培训的企业均能够得到相应的培训费用,通常可以占到培训费用的50%~80%。虽然各个培训企业自身都不可避免地承担了一些培训费用,但是学徒工资较低,只占到普通工人的30%,因而企业可以节省一定的人工费用,同时企业还能够获得一定的政府税务优惠。除此之外,《联邦德国职业教育法》中还明确指出,只有符合本法规要求的企业才可以开展培训项目,因而对于企业来说,这实际上是一种公众认可,是一种荣誉,提高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二、澳大利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基本经验

澳大利亚对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这一问题也十分重视,设立了专门的国家培训局,对全国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进行管理,并积极构建于企业、行业和学校合作的平台。无论是州还是学校都设置了行业咨询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对于行业、政府以及各院校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调节,积极搜集岗位需求以及就业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反馈给政府和学校,接受行业提供的建议,对于本国的职业教育方针具有参与制订的权利,对于职业学校教学以及职业培训结构的教学可以行使监督权。国家培训局联合各级职教主管部门以及相关行业咨询委员会定期进行讨论,商讨和制订符合本国实际的职业教育政策以及行业标准,一旦制订完成后,职业学校必须严格贯彻落实该行业标准。除了充分发挥国家培训局的组织协调作用外,各个行业组织也可以直接参与到职业院校的相关决策中,如专业设置、行业技能资格考试、商讨并制订教育培训项目等,同时还应当指出部分经费以为职业院校建设实训基地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从上述措施我们不难看出,职业院校和政府以及用人企业之间信息和沟通上的顺畅性,是确保该国职业教育能够成功的一个关键保障。

三、英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基本经验

英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在出台法律基础之上,还采用了相关政策加以引导。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已经大量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和澳大利亚一样,英国也设立了行业技能理事会,主要功能是对于全国的职业教育以及职业培训进行监督和管理,引导企业制订新的职业标准。在1986年,英国经过长时间准备后建立了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综合运用在岗观察、问卷调查以及由申请人自己提供证据等多种手段,对于申请者的职业资格进行审查,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行业知识结构、对于工作情境的认知和理解、具有的实际操作技能水平等,如果申请者通过了上述考核,则由国家资格权威机构联合课程权威机构,包括苏格兰资格权威机构认可的评价委员会对于其发放职业资格证书,表明申请人考核合格。

英国企业还直接参与到职业技术学校的创办中,如英国成立大量的企业独立创办或者和政府合办职业学校。对于大型企业来说,间接参与到职业学校建设中来已经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更愿意结合企业需要,和政府通过合作建立一所和企业生产、经营紧密联系的学校,实际上是把学校作为了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行政上直属于国家教育部,本质上属于私人资助的学校。在教学资源上,尤其要提供相关的资金、设备以及仪器等,并派出专门的人员从事技术指导和学员管理,和学校共同负责招生计划,实施技术开发。

四、美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基本经验

美国发展职教中并没有将其孤立或者游离于普通教育之外,反而将其和普教进行了有机融合衔接。中等职教是在公立中学进行的,同时还开始了普通职教课;学生中学学习结束以后接受的高等职业教育是采用预备教育的形式进行的,即是社区学院,只要通过二年制的社区学院学生,都可以直接就业,也可以进入对口的大学继续学习,这就形成了一种职教和普教互相结合、双重教学的模式,能够消除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错误观念。

美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还具有明显的跨国合作特点,其通过合资办学、合作办学以及联合考核等多种方式开辟了一条跨国合作之路,还大力推行职业资格国际认可。在美国,所有的企业大学都可以通过合作的形式接受全球各个国家的行业人才,并接受企业职业培训讲授的相关课程。与此同时,跨国公司的企业大学在世界各地都建立分校,专业承担当地员工的职业培训,不仅能够直接提高企业自身的知名度,同时还促进教育资源的国际分布,有效加强了国家和企业的交流。

法律方面,美国早在1962年就已经颁布并实施了《职业教育法》,在该项法规中明确指出,未来美国职业教育的方向应当且必须是产学合作。克林顿任职期间,对于职业教育这一问题表现出了高度重视,并于1994年制订并颁布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再次重申了学校和企业合作应当是促进本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从而使得工程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合作进一步加深。

五、国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

1.国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特点分析

(1)政府高度重视和扶植,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中。国外各国均已经认识到政府对于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政府一方面大力宣传企业参与职业培训的好处,如为企业更好地选择和培养人才,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一方面采取了大量的法律、行政手段,引导、鼓励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法律约束的基础上,各国还实施了一些列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中,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包括加拿大、韩国等国家,均给予了用人单位一些减税、免税或者直接供给资金等方式。澳大利亚着眼于鼓励竞争,积极开放学徒培训市场,以充分调动起各个行业参与职业培训的积极性。

(2)企业为职业学校提供经费支持。从上述几个国家的经验来看,职业教育发展经费主要来源于无外乎三个方面,除了学生学费收入,更多的在于政府投资和企业投资。这一现象就完全区别于我国一直以来的政府投入占绝对优势,扩大了资金来源渠道。国外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本国的企业或者社会的捐赠一直占到了大部分,仅德国来说,1998年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高达114亿欧元,而同年国家的投入为40亿欧元,仅占35%,2003年,企业为103亿欧元,在投资总额中占到72%。而美国、澳大利亚等国虽然投资不如德国这样多,但是各国的企业也均承担了相当一部分经费负担,比如美国实业界为学校提供奖学金、设备以及实习场所,而澳大利亚为学生承担培训费用。

(3)企业直接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早在2010年,欧盟就制订了欧洲教育与培训的相关准则,强调了企业在其中的重要性,世界各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和国家教育部门综合商讨后,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在学校管理上企业可以派人直接参与到学校、学院的日常管理中,尤其是学生考核,最重要的决定权在于企业,企业会根据当前的行业企业实际决定学生是否合格,真正实现了全方位、多层次、多环节的参与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德国“双元制”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采用“项目教学”法,在教学内容上和企业工作岗位实现了完全的对接,从时间上来说,学生需要有60%~70%的时间在企业进行实习,同时企业还创建了模拟公司、学习岛等。

(4)师资培养的校企互动。师资力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力量,国外职业教育发展中对于教师的执教能力包括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都非常重视,由政府采用政策、法律等手段将其制度化。美国、英国等多数国家要求,从业教师必须经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考试,只有考核通过后才能获得相应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然后凭证上岗,且在获得职业资格证参加工作后,还必须继续参加培训。澳大利亚选择教师时有两个途径,一是学校教师在课余时间去企业工作,即除了在学校教课外,还会在不影响授课的前提下兼任企业的某一岗位,还有一种是企业自己出资,专门引入经验、能力都非常出众的优秀教师,从而确保学校的教学质量,为学生素质提高提供充足的师资保证。

2.国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给我国职业教育带来的启示

(1)充分发挥政府作用。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企业和职业院校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形成了一种自发的合作关系,但是作为两个本来关联不大的独立系统,如果仅仅依靠双方的自觉性显然是无法稳定的,也难以长久,他们之间进行的合作也多是基于自身利益而达成的,在这种情况下,摩擦是必然的。所以需要政府作为第三方,行使自己的监督和协调功能,同时采用法律法规、政策条文等为二者合作提供依据。需要政府为“产学”合作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对于参与到“产学合作”的企业可以适当减免税收或者提供贷款支持,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为学校捐赠资金或者设备等。

(2)改革职业教育课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受基础教育的影响,一直存在严重的学术化倾向,不能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因而课程改革非常迫切。参照外国经验,可以看出课程设置的需求应该基于职校学生和企业这两个主体共同决定。既要考虑到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企业的实际生产需求,充分考虑学生日后工作的性质和需求,直面学生观察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有待提高的现实,以完成学生从学校学习到企业工作的顺利过渡。项目课程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该课程是除了由了解学生特点的职校教师参与制订外,还表现出了对于企业需求的重视,由了解企业需求的企业专家共同参与,能够较好地满足双方的实际需要。

(3)创设开放性职业教育中心。我国大部分企业规模都偏小,且具有较高的职业流动率,因而在未来很长一个时期内都很难真正担负起主要职教重任。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参照澳大利亚的办学经验,充分发挥并适当扩大劳动部门的作用,积极促进各类培训的不断发展。我国政府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有益尝试,如在2006年,劳动保障部的负责人就明确表示,可以大力创建一些专门的高技能人才公共培训基地建设试点。现阶段,上海市的首批开放性实训中心均已经建设成功,实现了教育、培训以及研发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在增强校企合作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各地区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综上所述,企业作为职业教育产品的主要“消费者”,必须意识到自身对于职业教育所应当担负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到职业教育中,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也为企业自身培养更多的精英人才,最终实现企业、学校、学生、社会共赢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曾宪明.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激励机制缺失的原因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8,(22).

[2]李祥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研究――现状与分析[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3]冉义明,陈立万,陈健.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制度体系[J].经济师,2008,(09).

[4]李敏.澳大利亚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政策和机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4).

上一篇:小学音乐体验教学之我见 下一篇: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仿真教学系统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