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体验教学之我见

时间:2022-09-12 12:41:17

小学音乐体验教学之我见

[摘 要] 音乐教学中的体验是新课程标准别强调的部分。本文试图从理论和操作层次这两方面来论述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体验,提出了课堂教学实践体验的四个操作阶段:激发兴趣阶段、实践感受阶段、体验内化阶段、反馈评价阶段。希望能对我们处于第一线的同行们于启示,以起抛砖引玉之目的。

[关键词] 小学音乐;体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339-1

一、体验的前提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体验总是与个体的自我意识紧紧相连的。因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是让学生进行体验的前提。“要我体验”和“我要体验”效果是不同的。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应努力把自己融入学生之中,试着扮演“学习伙伴”的角色,重点放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上,即能让学生说的老师不说,能让学生做的老师不做,变教师是演员为导演,变学生是观众为演员。

二、体验过程的四个阶段

根据心理学研究的体验的特点,我们再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提出了以下适合于音乐中体验的四个阶段:激发兴趣阶段――实践感受阶段――体验内化阶段――反馈评价阶段。

(一)激发兴趣阶段

激发兴趣是进行体验的启动阶段。在音乐课中我们常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音乐是最富于情境性的,通过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可以唤起学生原有的认知图式和情感体验,能从情感受上激发学生与教材的共鸣,为下一阶段的情感体验进行情感储备。在上《拉藤》(印尼民歌)一课时,先用多媒体展示学生所熟悉的劳动场面引发学生回忆,从情绪上产生亲切感,然后迁移到印尼热带雨林藤条遍地,人们拉藤场面,产生学习兴趣。在教学《到小熊家里去》这一课时展现给学生: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憨憨的小熊。一大早,小熊就忙碌起来,扫屋、买菜,它要干什么呢?原来今天小熊请客。学生自然而然进入情境并产生悬念:小熊要请谁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有效激发了学生体验的主动性。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1要向学生提供一个能合适进行体验的环境,既可以是真的,也可以是模仿的,关键感动引发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使之产生兴趣;2 注意消除环境中的不相关因素,从而使学生能够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当前所要学习的知识体验和探求上。

(二)实践感受阶段

实践感受阶段是导入学习的阶段,即个体亲历阶段,如上例《拉藤》中当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后,让学生在创设的“热带雨林”中亲自扮演劳动者角色(主动进入情境并担任一定角色),参与拉藤劳动实践,亲自体验拉藤劳动的感觉,产生个体真实的感受就是实践感受阶段。又如欣赏民族乐曲《黄昏》,让学生在优美乐曲声中,在柔和的富有启发的语言中进入体验的实践感受阶段:“这是一首描写黄昏美景的乐曲,乐曲把我们带到了乡村。你一定对黄昏的乡村充满遐想,脑海中会呈现出怎样的情境呢?”学生在乐曲中驰骋遨游并张开想象的翅膀。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落日、牧归、水车。”有的说:“我看到了乡村、小屋、炊烟。”他们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都表达了出来,为“黄昏”这个轮廓充进了农村生活的色彩,进行了充分的实践感受,虽然个体的感受往往是不同的,但却是最真实的。

(三)体验内化阶段

体验内化是体验的关键阶段,是个体通过反思,同化或顺应等方式,将亲历中对事物、知识的感知觉内化为自身观念的过程。如上例《拉藤》中通过拉藤劳动实践等,让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与个体实践刺激相互作用,从而主动将拉藤这一劳动号子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过程,反映在情感上就是演唱时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理解,自发的情感投入即二度创作,反映在认知上就是对劳动号子知识的掌握,反映在能力上就是有意识的根据劳动号子的特点创作一些简单劳动号子(如创作出不同节奏、不同衫词的劳动号子“海哟海哟”等等)。

其实这一阶段实质上是学生主体心灵与外部世界发生联系的一具张力场,在实际情境中,学生能过悟解、想象、神思等多种心理因素的交融、碰撞、互汇、实现对凝固和静态的知识经验,在个体心灵之中被激科学研究,催化起来,赋予新的意义,产生出更强烈,深刻的生命活力。

(四)反馈评价阶段

反馈评价是体验活动的最后阶段,它决定着学生体验的方向和价值,是体验的“结果”,起着调节作用。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体验过程,要用宽容的态度,对学生在体验过程中采用的不同思维方式,出现的不同体验感受进行积极评价同学还要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通过反馈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在体验过程中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从而为学生进一步更深层次的体验提供必要的条件。

上一篇:探讨石化工程项目建设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 下一篇:国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基本经验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