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中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时间:2022-10-09 07:59:54

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中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摘 要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数学学习中敢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对问题勇于探究,对以后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3-0079-02

所谓问题意识,就是在课堂上的教师引导下,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系列的心理认知过程。新课改也提出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作为初中数学教学一线教师,笔者积极利用多媒体这一现代技术手段,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究竟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1 运用多媒体营造有利于学生质疑和敢于质疑的氛围

传统的教学课堂,教师讲,学生认真地听,教师权威、教材权威不容质疑。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发生错误,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或者同学的嗤笑,导致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不敢质疑,而优秀生以为听懂了不需要质疑,这样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长期无法改变。要想改变,首先要创造学生敢于质疑的氛围,让质疑成为学习的需要。究竟如何创设学生敢于质疑的氛围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利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手段创设宽松、民主、和谐、合作的课堂氛围。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学生的益友,不是知识的权威。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当学生提不出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质疑出错时,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和必要的引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再质疑。

在课堂上,教师要学会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营造一个轻松、活泼、愉快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轻松愉快地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质疑、不断成长。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师生互动平等,树立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质疑的热情,进而推动和谐、民主、合作、宽松的课堂氛围的建立。

2 运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形成质疑的环境,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乐于质疑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这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在问题探讨和解决中获得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要选准知识的切入点,并且设计的问题要有梯度,并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

如在学习“变量”这节课时,笔者用多媒体设计教学过程:每张电影票售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日场售出205张,晚场售出310张,三场电影票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若设一场电影售出票x张,票房收入为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学生回答:早场票房收入为10×150=1500,日场票房收入为10×205=2050,晚场票房收入为10×310=3100,从而得出y=10x。笔者接着追问:观察谁在变,谁没变?学生回答:x、y在变,票价为10元没变。笔者总结:票房收入随售出票数的变化而变化。最后,笔者又列举了几个类似的例子,如路程、速度、时间的例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悟变量,起到较好的引疑、激疑的作用。

3 运用多媒体等手段,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教会学生质疑,并以不同方式鼓励学生质疑,只有学生敢于质疑和学会质疑,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在学习中形成问题意识。究竟应该怎样质疑呢?笔者在此列举几种方法。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堂教学时机,不失时机地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质疑。在实际教学中,要把学生看成课堂学习的主人,根据教学内容需要,不失时机地促进学生进行课堂学习。

在每节课学生学习的重难点的地方进行质疑 每节课的重难点往往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是本节课教学目标所必须要求的地方。学生对本地方掌握得是否牢固,关系到能否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要在概念内涵和外延上、知识结构作用及来龙去脉上进行质疑。

在学生存在困惑的地方进行质疑 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存在困惑时,教师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辩论,并提出问题,有助于学生对困惑知识加深理解和形成问题意识。

在每节课知识的深化拓展处进行质疑 每节课深化拓展的地方都是开阔学生视野、深化学生认识的地方。教师引导学生在本地方进行质疑,精心设计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从而培养问题意识。

4 教师运用多媒体提出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问题,促进学生的质疑

教师在数学问题的设计中,问题设计所用的材料应该是学生所熟知的内容,同时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的发展规律,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问题设计得太容易,没有挑战性,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问题设计太难,学生觉着高不可攀,丧失学习的信心,必然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停止不前。教师在问题设计中,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要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恰当地进行问题设计。问题太难的,教师可以逐步分解成学生能完成的子问题,依照最近发展区原理进行梯度设置,引导学生一步步延伸拓展思维,进而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并让学生在问题探讨和解决中获得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在学习“多边形内角和”这节内容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探究四边形内角和。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学生分组交流与研讨,并汇总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到两种方法。

方法一:用量角器量出四个角的度数,然后把四个角加起来,发现内角和是360?。

方法二:把两个三角形纸板拼在一起构成四边形,发现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相加是360?。

接下来,教师在方法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作辅助线的方法,连结四边形的对角线,把一个四边形转化成两个三角形。接着教师追问:你知道五边形的内角和吗?六边形呢?十边形呢?你是怎样得到的?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在教师逐步引导下,学生思考、质疑、解决问题等能力得到提升。

总之,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要恰当运用好现代教学技术创新现在的教学模式,并鼓励学生要勇于质疑;同时需要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敢于质疑,乐于质疑,并掌握学习的真谛。只有学生主动地去质疑,才能真正地释疑。

参考文献

[1]尤常荣.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文理导航,2011(9).

[2]朱晴.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J].教书育人,

2011(19).

[3]冯学兰.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7).

上一篇:法制时代的胎儿权利保护 下一篇:引入电教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