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定位与策略

时间:2022-10-09 07:44:22

高职院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定位与策略

摘要:在新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需求呈现出层次性、先进性、学科性、多元性等特点,高职院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要合理定位,文中提出了基于读者需求的个性化服务策略。

关键词:个性化服务;读者需求;高职院校图书馆

在新的信息和网络环境下,随着高职教育的深入和发展,各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需求呈现出诸多新的特点。笔者认为,满足高职院校读者新的信息需求,其核心应是建立起基于读者需求的个性化服务平台与体系,提供满足读者需求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需求的基本特点

1.信息需求的层次性。高职院校图书馆主要服务对象是本校的教师、学生和科研人员以及产学研合作企业的相关人员,这具有较明显的层次性,其需求更多的为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各类职业信息。因此,图书馆要根据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相应的知识服务,构建具有职业特色的信息库资源,为各层次读者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

2.信息需求的先进性。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主要面向高技术或复杂技能领域的职业,这类职业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即使以技能操作为主的产业,其科技含量也越来越多。以此为导向,高职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内容要突出职业技术与技能的先进性,通过采集、加工、整合先进的科技知识、操作技能、实训素材等信息来保障学生知识、能力的增长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保持同步。

3.信息需求的学科性。面向学科方向的信息资源是高职特色资源建设的内容之一,是为学科建设服务的基础和保障。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建立特色馆藏时,要对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的文献进行重点收藏、优先投入,做到馆藏围着重点转,重点围着专业转,以重点带动一般,使重点学科的藏书尽可能丰富、系统和完整。

4.信息需求的多元性。当前各分支、交叉学科层出不穷,这种高度专门及综合的趋势使读者需求也发生相应变化。高职院校的读者既希望能在图书馆查阅到综述性文献,又希望得到具体数据,还希望能尽快掌握国内外有关研究的新成果、新进展、新动向,其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二、基于读者需求的高职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定位

1.服务理念的职业性。高职教育的定位对高职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定位有着极大的影响,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要全方位体现职业性特征,满足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需要,牢固树立“读者本位”的服务思想,树立“服务型”的管理观念,努力改革原有封闭被动的服务方式,采取积极主动的开放措施,开发和利用图书馆的知识资源,为广大读者提供高效率信息服务。

2.服务内容的应用性。高职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信息内容应当着力反映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的发展,反映当代世界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与先进水平,重点收藏具有指导性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资格证书考核标准及相关资源,同时应在数据库中引入实训素材类信息资源,整理大量的各类典型实训教学信息资源,建立丰富的实训素材子库,为学校的实训教学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

3.服务方式的灵活性。与普通高等院校师生的信息需求相比,高职院校读者在教与学过程中普遍要求简明、针对性强、新颖的信息,对理论性较强的信息则较少有需求。基于此,笔者认为图书馆应当提供主动式、个性化的信息定制服务,协助用户获得数据库信息资源,使数据库信息资源得以快速地传播、便捷地使用。

4.服务模式的创新性。在传统的服务模式下,各高职院校图书馆以传统借阅作为最主要的服务方式,信息服务大多停留在最简单基本的服务上。而在新的信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用户需求为主导的服务模式,建立丰富实用的信息资源库,构建高效化的参考咨询等个性化服务平台,更好地满足读者多方面的个性化信息需求。

三、基于读者需求的高职院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策略

1.确立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内容。信息内容是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的前提和基础。为了满足读者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各高职图书馆应通过进行用户需求调查分析,科学确立数据库的信息内容。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方向必须与高等职业教育相适应,在内容和结构上充分体现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这一目标。信息资源应丰富多样,除基础知识和理论外,应侧重职业技术、特色技能,也要关注当前新学科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同时结合学科特色对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的信息进行重点收集、优先投入,使数据库的信息资源既强调专业性更注重实践性,还要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新兴学科的发展,适时地做相应的调整。

2.构建个性化的服务体系。个性化的服务体系,首先应拥有必需的服务器、数据存储设备、网络安全设备、客户机以及各种计算机软硬件等基础设施;其次应选择先进的数据库制作软件,其选择应以系统的稳定性、兼容性,用户界面的友好性,元数据的标准化和批量加工的可行性为原则;再次,应以信息集成服务理念为核心,构建一个由用户界面、调度系统、检索系统、资源加工系统等组成的面向对象的分布式网络结构,进一步加强高性能服务器、规模化数字信息加工设备、高可靠性网络交换设备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逐步形成高职数字图书馆布局结构体系。

3.搭建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平台。图书馆各项服务功能和设施,要以读者需求为导向进行设计和安排,要为读者创建个性化的信息环境,按读者需求组织信息资源。

个性化服务平台,主要应该包括个性化定制与推送平台(采用定制的E-mail、Web页面等,按用户兴趣爱好有针对性传输信息,为信息找人)、个性化检索平台(设计相应的检索智能软件提供针对性检索结果,体现个性化特征、满足个性化需求,培养个性化趋势)、个性化参考咨询平台(实现生产、实习、实训等信息的搜集、分析、加工、组织,并根据用户特定需求,开展咨询服务)、个性化知识决策服务平台(向用户提供用于决策支持、智能查询、科学研究、解决问题的规则和模式)等。

4.提供满足读者需求的个性化服务。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借助现代网络与通讯技术高度发展的优势,设计专门的计算机系统,对各层次读者提供特定的个性化知识服务,以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一是个性化定制服务,通过基于网页控件的方式实现数字图书馆期刊、专业数据库、电子图书、网络信息、个性化检索等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二是个性化推送服务,根据用户需求特点,探索基于现代信息网络,不受时空限制、柔性的、虚拟的信息获取环境,用户按自己的目的和需求,设定信息资源类型和表现形式,选取特定的服务功能,图书馆建立基于Web页面或电子邮件的信息推送系统,主动将信息推送给用户;三是开展个性化知识决策服务,利用数据挖掘、知识发现等技术对有用的信息进行深层次分析与挖掘,从数字图书馆大型数据库和众多网络信息空间发现并提取隐藏在其中的信息,向用户提供用于决策支持、智能查询、科学研究、解决问题的规则和模式。

参考文献:

[1] 傅亚兰.高职院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7).

[2] 海蕊.高职院校图书馆如何实现个性化服务[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6).

上一篇:高校后勤基层组织文化建设初探 下一篇:关于地方高校法学专业定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