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等艺术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的思考

时间:2022-10-09 07:22:51

对高等艺术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的思考

摘 要:音乐欣赏作为音乐实践中的接收环节,主要表现为欣赏主体的心理活动,因此使综合体验式欣赏在教学中顺利进行,关键在于音乐欣赏中学生心理因素的调动和音响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和理解认识能力的培养。本文对高等艺术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中的音乐欣赏培养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大学音乐教育;综合体验;音乐欣赏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欣赏心理

1.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音乐着力于表达情感,音乐欣赏的过程也就是体验情感的过程。要调动起学生的这一心理因素,就要要求他们不但能准确、深刻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内涵,还要进一步让他们从包括音乐以外的各个方面去理解乐曲情感的含义,使他们自己的感情和音乐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

2.激发想象联想能力。音乐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它善于表达情感,但是由于它自身表现手段的局限性,使得它无法直接表现具体的形象和作者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在让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使他们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培养学生的视听通感能力

由于不同音乐作品的表现方法不同,综合体验式欣赏中的想象、联想活动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无论欣赏哪种类型的音乐作品,视听通感的充分调动都能让想象、联想更形象、更丰富。

1.发挥视听通感,欣赏模拟性音乐。这一类音乐是通过音乐的声音模拟现实的声音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以唤起欣赏者对相关生活形象、意境的想象、联想,如直接模仿鸟鸣、汽笛声、号角声等。无论是逼真的还是近似的模拟,欣赏者在音乐中先是听觉感受到那些现实生活中熟悉的声音,继而激发起视觉联想,唤起现实生活中与之相关的形象记忆,许多以往的视觉情景重新出现,仿佛就置身其中。

2.发挥视听通感,欣赏象征性音乐。这一类作品是由音乐描绘那些由视觉感受到的物象,如色彩、形状、动作等。作曲家用音乐的声音来描绘这些物象,虽然外形上不尽相同但情绪上却极为相似,是借助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的联系,即视听通感。作曲家抓住事物外部形象特征,在音乐中选择相应的音型、音响来象征,如对流水的运动形态的描绘,作曲家往往会通过波浪式进行的音调,快速的音符来表现流水的运动状态,从而唤起欣赏者对流水的联想。欣赏者在听觉感知音响后调动视听通感,抓住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的联系,在想象中就好像真的看见了景物一样。

3.发挥视听通感,欣赏情节性音乐。有一些标题音乐带有一定的情节性。欣赏这类标题音乐的时候,欣赏者要以与作品有关的文学内容为根据,最好在欣赏之前参照有关的视觉资料,如观看有关的电影、电视、资料片等,同时还必须抓住音乐的特征,根据音乐所表现的规律,体验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戏剧气氛和意境,这样欣赏者在联想中的视听通感才能有所依据。

4.发挥视听通感,感知音响并体验感情。在一些作品特别是非标题音乐作品中,描绘性、文学性手段较少用到,在这些音乐中主要是作曲家对现实生活的主观感受和感情体验,因此,欣赏这类音乐作品时听者的想象所受的局限性小,欣赏者是凭借音响感知与情感体验来自由地展开自己的想象联想。当然,由于乐曲本身音乐形象的鲜明性和具体性,欣赏者的心理活动并不仅限于情感体验,而是以情感体验为基础,进一步展开对乐曲形象和意境的自由想象。

三、动态教学模式与静态教学模式交替进行

采取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可以说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在音乐审美教学中,笔者认为采用动静交替的教学模式,对于启发学生的视听联觉、培养形象思维有很好的作用。

1.创设动态的教学模式。所谓“动态的教学模式”,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把传统的教师单向“注入式”教学转向动态的师生互动的“引导式”“讨论式”。其方法步骤为:(1)带问题听赏。教师在播放音乐之前提出问题和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赏。这样可让学生的聆听更加专注和投入,(2)进行讨论。学生回答预先提出的问题,谈直觉的感受,教师给予启发、引导。(3)再重复听赏全曲。(4)讨论、总结。学生再谈感受,教师进行总结。

2.培养静态的听赏习惯。音乐审美能陶冶情操,提高人的情感素质,开发智能。所有这些都必须以悉心聆听音乐为前提。聆听是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它要求听者严谨地对待作品,全神贯注、专心地“聆听”音乐。首先应向学生提出要求并阐明欣赏课上让大家听赏的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感受、理解这些作品能很好地陶冶情操,提高人的情感素质,培养创造性思维。要让学生明白课堂教学中的“听赏”是一种学习,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鉴赏音乐。其次就是教学方法的问题,围绕如何让学生提高“聆听”效果,教师应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如部分与完整听赏相结合的方法、带问题听赏的方法以及精心选择审美客体、提供高质量的视听设备、创设优越的听赏环境等。

努力培养学生的理解认识能力,要使学生对音乐的欣赏由初级的感性阶段进入到感性和理性结合的高级阶段、从音响阶段提高到音乐审美阶段,就要要求学生从音乐形式和对音乐作品的内容和社会意义两方面去理解认识音乐作品,使音乐欣赏达到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1]廖家骅.音乐的直接欣赏和间接欣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

科学版),2004,(03).

[2]刘承华.走向阐释学的音乐美学[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01).

上一篇: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下一篇:多媒体在高校教学过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