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课程“问题导学法”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10-09 04:37:33

初中科学课程“问题导学法”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教育观念的逐步更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更快地适应新的课堂教学要求。本文对初中科学课程“问题导学法”教学作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课堂实践。该方法旨在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探究,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各方面的能力。培养新世纪全面发展、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新课程;“问题导学法”;主导作用;主体地位

一、引 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教育,要求教师由传统的教学传授者转化为提高的学生素质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二、研究的内容

1.对问题和课堂教学情景的研究

“问题导学法”的问题旨在通过对问题的提出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问题情景,利于主体的合作交流。加强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及情感目标。

2.对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研究

(1)教师主导作用的认识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的行为角色为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自始至终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营造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气氛。作为教师的教学方式一定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考方向,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从提出有答案的问题开始到提出无答案的问题结束。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走向生活、社会、自然。充分利用校内和校外的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2)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学生是教学环境中的主人。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应当是自主探究、交流合作,通过自己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去认知、去概括、去亲自获取知识,从而达到发展他们自身的目的,在此过程中的交流、合作,更能激发和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的内在潜力发挥到最佳程度。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教学中充当着主人的角色,使他们把教学看作自己的责任,而不是教师的事情。

3.加强问题意识及主导作用的体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会不断地解答问题。但是教师应该注意到:教师的问题怎样才能为学生所关注?“问题导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时学生能够自主的提出问题,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这一愿望并非都能实现,因为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和习惯需要有一个过程以及有些事物与学生的经验和能力差距较大,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确有困难。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探究的问题也可由教师提出,但教师提出的问题应为学生所关注、接纳和认同,最终能够成为学生自己的问题。

三、“问题导学法”在实施过程中采取的方法和策略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结合科学课程的教学特点和教学实际,从以下几个环节实施课堂教学的优化。师生双边活动的教学流程具体可表示如下:

1.指导课前预习

针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必定和以前旧的知识有必然的联系。教师课前应将教学目标分化,布置学生通过自学能够解决的问题及突破难点、重点所必备的基础知识。留给学生更多的课堂时间和空间去探索更有趣、更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应策略:(1)合理解剖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实际,区分难易。(2)正确处理课堂内外的学习,让学生课外独立探究思考,课内教师引导探究学习,教学目标难易全面得到内化。

2.问题讨论和实验探究

教师提出问题或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实施开放性思维。通过演示、分组实验(尽可能多的分组实验)让学生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实现探究自主学习,培养能力。

相应策略:教师问题的提出要针对学生实际;问题的引入力求趣味、新奇、有针对性,能够诱导、启发、激活学生头脑中潜在的知识,使之服务于问题的解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但在“列举、演示事例”活动中,就本层次教学目标讲,主要是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因而举例必须贴近生活,生动形象,易于表象;但从整体教学考虑,举例的根本目的是要能让学生从中分析、抽象出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就这一要求讲,列举的材料又必须突出事物的相似本质,即应选择那些能最直接反映问题本质特征的例子,避免使用那些看起来生动有趣,但非本质涉及过多的例子,避免因素过于隐蔽,增加分析抽象的难度。另外,更新教学手段,开展多媒体教学是学习目标达成的有力保证。

3.点拨导学

“问题导学法”的精髓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进行自主学习。不仅着眼于当前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而且更注重于能力的开发和未来的训练。教师导学是学习的前提。教师的导学可多样化,如:启发、讲授、自学辅导、实验探索、问题讨论等。

相应策略:教师的导学应该从导思、导议、导练入手,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提出的启发性问题不宜过于简单又不能超过学生的实际水平。问题的结论的得出是用“它的意义是什么”,还是用“它说明了什么”或“这是为什么”都值得我们反复推敲。导议的过程中应创造一种民主、合作、主动的教学关系,创设和谐、愉悦、共振的教学环境,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及时指导点拨,善于发现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并给予激励。

【参考文献】

[1]《物理教师》.2000,(2):1~2.

[2]《教学月刊》.2003,(1).

[3]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教育研究.1997年第9期:3~8.

上一篇:如何在初中生物中实行活动化教学 下一篇:用教学反思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