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预防急性阑尾炎手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09 04:26:50

循证护理在预防急性阑尾炎手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评价急性阑尾炎术后患者应用循证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2年7月~2013年8月在我院行急性阑尾炎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措施)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明显低于对照组(40%),观察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4.4±0.5)d明显少于对照组(9.5±1.1)d,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预防应用;循证护理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外科急腹症,发病率较高,任何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患者主要的临床特征表现为右下腹固定压痛、转移性下腹痛[1-2]。为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急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的的应用价值,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50例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7月~2013年8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15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第7版《外科学》中关于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标准[3],同时应对以下患者予以排除:①患有恶性肿瘤患者。②近期2个月内曾动过手术,具有感染史者。③患有严重的肝功能、肾功能不全患者。④合并有严重精神疾病患者。⑤孕妇。所有患者均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观察组中男40例,女35例;年龄13~72岁,平均(36.7±4.1)岁;平均发病时间(24.01±2.81)h;其中单纯性阑尾炎39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1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5例。对照组中男41例,女34例;年龄12-74岁,平均(37.1±4.4)岁;平均发病时间(23.89±2.79)h;其中单纯性阑尾炎36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12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严格按照医嘱执行护理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治疗期间出现任何问题均积极采取有效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循证护理措施,主要内容如下:

1.2.1确定循证问题,并查找相应依据 建立循证护理小组,组员们应明确循证护理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全面评估患者的实际情况,分析、讨论日常护理工作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根据护理人员以往的临床护理经验,护理过程中常见的几种问题主要包括切口感染、术后疼痛、出血、粘连型肠梗阻、排尿困难、下肢静脉血栓等。针对以上问题,查阅大量相关的文献寻找上述问题的科学理论依据,并对这些依据的真实性、有效性以及实用性进行评价,组内人员结合自己的临床护理经验专业护理知识制定更合适的新的护理方案。

1.2.2 循证护理的实践措施

1.2.2.1心理疏导 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加强患者的健康知识宣教,耐心、详细的向患者讲解急性阑尾炎的相关疾病知识以及外科手术的大致流程、基本内容以及注意事项,重点让患者了解手术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安全性。帮助患者重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1.2.2.2 粘连性肠梗阻 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术后极易发生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护理时应对患者采取禁食处理,取患者半卧位,经常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手法按摩,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多鼓励患者定期翻身,待病情稳定后及早下床活动,有利于刺激胃肠运动,尽快恢复肠道功能;在饮食方面,建议患者少吃易产气、不易消化的奶制品等,注意合理饮食,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1.2.2.3切口感染 由于长时间禁食,极易导致患者营养不良,降低机体抵抗力,加上创口长时间暴露,会大大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术后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伤口变化情况,做好切口的清洁、卫生护理,一旦发生切口红、肿等症状时,应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症处理。

1.2.2.4下肢静脉血栓 由于术后切口需要一定时间愈合,加上术后切口疼痛,患者常常需要卧床休息,患者长时间未活动,导致静脉血流运行速度降低,增加血液粘度,促进微血栓形成。因此当患者术后8h若病情并无异常时,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进行股四头肌、足背屈伸等收缩运动锻炼,有利于防止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症状,应指导患者卧床,适当抬高患肢,若下床活动时,应建议患者穿弹力绷带或弹性袜。

1.2.2.5排尿困难 术后患者由于切口疼痛,长期卧床休息,心理紧张、恐惧,身体素质较差等缘故均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尿潴留、排尿困难症状。术后应对患者加强排尿训练,排尿时应按压患者切口,尽可能降低患者切口疼痛,必要时可进行局部热敷处理。同时应加强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1.3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t对计量数据进行检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见表1。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4.4±0.5)d明显少于对照组(9.5±1.1)d,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循证护理是循证医学发展而来的一个重要分支,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 年代,是一种突破常规以主观感受以及临床经验为主的全新护理理念,其主要以护理研究为重要依据,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改变了护理人员的常规惯性思维以及行为表现[3]。进一步规范了临床护理工作,使传统被动式护理模式转变为主动护理模式。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极易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切口感染、下肢静脉血栓、排尿困难、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如何提高患者预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临床相关学者研究的重点[4-5]。本文将循证护理理念应用于急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预防护理中,不仅使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建立了友好的护患关系,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患者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人员的岗位责任感,主动参与临床护理工作中,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组研究表明,应用循证护理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常规护理患者降低了36%,说明循证护理的有效性,与国内外大多数文献报道相符。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以众多学者的理论研究成果为论据支持,针对每一位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同时也可缩短治疗时间,减少临床治疗费用。但循证护理的科学性、理论性较强,对护理人员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我素质,更好的应用循证护理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群芳.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效果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2,33( 2) : 364-365.

[2]黄清萍.急性阑尾炎术前术后的临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 245) : 314.10.

[3]叶兰英.女性急性阑尾炎术后不完全性尿潴留的护理[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0,40(4):357-361.

[4]郝姝睿.180 例急性阑尾炎术后护理[J].中外医疗,2012,12: 140.

[5]钟腊梅,周桂春.循证护理在急性阑尾炎手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3):147-148.

上一篇:急诊血液灌流治疗急性中毒的护理评价 下一篇: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