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文本深处感受生命涌动

时间:2022-10-09 04:03:53

(鹤壁市山城区第六小学河南鹤壁458000)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真正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做的是把自己当作一般读者去阅读教材,解读文本。学会解读文本,是因为要使学生有感悟,教师首先要有感悟;要使学生能体验,教师首先要能体验;要使学生受感动,教师首先要受感动。只有当教师对文本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的时候,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只有深入解读了文本,我们才有可能在语文教学中将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和谐统一起来。

“千万次地问”是我们解读文本的一种姿态。走进文本的世界,面对美景,我们不能走马观花,我们得学会于文本看似不合情理之处着眼,于文本看似矛盾之处着眼,问一问:用意何在?启示何在?在你千万次地问中,文本被你掰开了、揉碎了,直至被你消化、吸收。只有带着问题走进文本,我们才会不断挖掘文本的内涵,了解作者的初衷,领会编者的用意,才会有目的地引领学生去畅游“丛林”、感悟文本,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语文版教材第九册第四单元有一篇课文——《十年后的礼物》,根据前苏联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的《一篮枞果》改编,课文叙述的是大音乐家爱德华用一曲《献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实践了十年前的诺言。在阅读之初,感觉这是一个看似平凡的故事,仅从文本中,难以找到达格妮为什么会从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后来,我查阅了大音乐家爱德华的生平资料,细读了《一篮枞果》,从中找到了文章的动情点,愿和大家共享:

一、达格妮收到的珍贵礼物——诚信

当文中的小姑娘还是一个8岁的天真可爱的小姑娘时,偶遇了大音乐家爱德华,并得到承诺,十年后要送她一份礼物。十年,三千六百多个日日夜夜,小姑娘有过憧憬,有过期盼,有过失落,直至不再抱有幻想,可就在这时,她参加一个在公园举行的露天音乐会,收到了这份意外的礼物。“达格妮听完乐曲,眼泪流满了双颊,她竭力抑制住呜咽,弯下身子,把脸埋在双手里。”达格妮为什么会如此激动呢?经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除了惊喜,当她听到乐曲时,得知这位令人尊敬的大音乐家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美好的品质——诚实守信。因此,这份礼物,不仅仅是一首乐曲,更是一种高贵的品质。

二、十年的愿望——热爱生活

这份礼物为什么要十年后才送出呢?音乐家用心谱写这首曲子固然需要时间,但是也决不至于用时十年,这其中另有原因。爱德华唯一的小女儿,幼年早夭。也许是怀着对自己女儿的心意,在十年后,达格妮18岁时,爱德华将礼物传遍世界。当时,我们也曾考虑过这样诠释会不会让人感觉爱德华有私心,但是,我认为,这其中更包含了爱德华的无私的大爱,这是他送给所有18岁,走向人生、走向社会的孩子的礼物。这份礼物无疑让她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所以她才面对大海高声说:“生活啊!我爱你——”“曙光”、“生命”两个词语,让学生体会到音乐家的祝福其实是一曲生命的赞歌,十八岁的达格妮是这一生命的象征和代表;音乐家的祝福也是人与人之间真挚情感自然流露。

一个历经了十年的承诺,让达格妮的生命从此焕发出异样的光彩,使她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从文本深处,我们也深深感受到生命的涌动。

上一篇:新时期大学生诚信现状调查分析与改进对策研究 下一篇:浅析矿井电网中保护接地系统及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