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教育需要品牌

时间:2022-10-09 03:39:59

培训教育需要品牌

摘要:培训教育因其作用和价值以及对于社会的贡献,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支持培训教育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影响培训教育成长的因素较多,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大小是一个关键。培训教育需要品牌,品牌是其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有品牌就会有地位和话语权,就会有竞争力。我们要在理念、管理、文化、课程、教师、家长、营销、服务等维度,有序地创建培训教育的品牌。

关键词:培训教育;文化;教育家;品牌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3)01-0036-06

在公众的眼里,培训教育(民办教育性质)的地位还远没有与公办教育平等,因为“公”字在中国人的心中根深蒂固,总以为“公”就是可靠的,是“铁”的,是值得信赖的。对于培训教育,被看成是一种不规范性教育,甚至是某一些人的赚钱教育。当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随着培训教育的蓬勃兴起和综合实力的提升,人们对于培训教育的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对于培训教育的评价越来越理性和科学。

我们仔细地分析一下,目前培训教育还处在一个不洒脱的状态,有两个因素是必须正视的:一是人们对于培训教育的了解与认识不深入不客观;二是培训教育的整体运行力和品牌影响力还在初长期。试想,世界上还有谁迟疑于哈佛、斯坦福、耶鲁、哥伦比亚、康奈尔、麻省理工这些学校的性质和能量?当培训学校也有这些世界上著名学校的水平和名气时,还有谁去顾及它姓什么?我们现在要思考的是如何创立培训教育的品牌。

一、培训教育品牌的哲学认识

通常情况下,品牌会与某商品联系在一起,会与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这不奇怪,因为品牌是从有形物品而来的,品牌是“牌子”的延伸或升华。它是物化产品的表征。品牌也会更多地与企业联系在一起,有一些人认为,创立品牌是企业家的事,是企业和企业家追求的目标,因此,也只有企业家们会思考和关注品牌行为。这也不奇怪。因为,品牌的市场行为多为企业发起。其实,品牌包括两大类:一种是物质形态的品牌,如“狗不理”“微软”;另一种是非物态的,如服务行业品牌“沃尔玛”“新华书店”,人名也是一个品牌,我们称之为“个人品牌”,如“诺贝尔”“雷锋”。品牌是具象的也是抽象的;是物化的也是非物化的;是静态的也是动态的;是组织的也是个体的;是绝对的也是相对的;是有价的也是无价的。我们不能只是从某一个方向来判断品牌的功能或作用,应该从立体空间来综合评估品牌的价值和效应。因为品牌不仅仅是符号化的利益,也是一种文化展示,一种时尚引领,更是一种出色的劳动凝练。它是一种有冲击力的能量,一种实力和信誉,一种知名度和认同度,一种高质量的象征。因此,“品牌”概念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培训教育品牌是在更宽泛的背景下对于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度理解;是在处理教育与社会、经济、文化、自然、人的矛盾关系中,维护学校教育的本真,规范培训教育的市场,优化培训教育的环境,提升培训教育的品质,构建培训教育的形象,铸就培训教育的辉煌,由此树立社会形象和得到社会公众认同。

1.培训教育品牌是一种“关系场”

品牌是一个组织(企业、团队、学校)创建的。培训教育机构从一个简单的“名称”到注册商标,在法律层面已经拥有了品牌权益。但是,如果得不到消费者(学生、家长)的青睐,不能为“我”所用,品牌的实际价值得不到体现,品牌仍然只是束之高阁的符号。教育品牌的承载者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物品,而是一种服务,这种服务实际上是一种教育机构与公众的关系――教育机构内部与外部社会公众共同培育的关系场。因此,我们认识培训教育品牌,实际上是认识一种“关系”,打造教育品牌,实际上是建立与特定的公众群体的认知平台,一种有独特影响力和差异性的“关系场”。

2.培训教育品牌是一种社会责任

正如一个人在享受各种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作为人格化的品牌,其权利和责任也是相对应的。诸如社会慈善、环境保护、资源节约、诚实守信等等,这些都是普遍意义下的社会责任。作为培训教育品牌,两个最基本的也是最突出的责任是创造快乐、践行诚信。在目前状态下,孩子的学习成为了一种包袱。培训学校应该做的就是让学校成为一个放飞青春与梦想的乐园,学生们能在此找到失去的自主(学习)、自由(思想)、轻松(心情)、快乐(生活)与自信(成功)。培训学校不能成为第二个知识的“货运站”。

3.品牌是一种承诺,承诺便注定有责任和义务

承诺的责任是诚实守信。培训学校品牌昭示的是:我们是值得信赖的,到这里来求学是可以放心的、是值得的。欺诈、浮夸、傲慢、轻视、随意、自满都很容易毁掉品牌,很多昙花一现的品牌已经给了我们警醒。

二、培训教育的价值品牌

孩子、家长都向往清华、北大,向往示范性中小学和幼儿园,因为这是社会认定的品牌。拥有这个品牌,学生是荣耀的,学校更是受益的。

“985”、“211”、国家重点学科、国家创新基地,这些牌子,大学都很关注,都希望拥有,为什么?因为这体现实力,更体现地位。有和没有是不一样的。

目前已有多家培训教育机构成功上市了,还有一些正在准备上市。仅上市这一行为就足以让很多人评头品足,也自然地吸引了更多社会人的关注,社会的关注其实是很难得的社会资源。我们为何要争取上市?其实,就是让社会知道你、认同你,增大社会(市场)影响力。从现实情况看,上市公司给予公众的心理趋向力要明显大一些。不管上市公司实际运行状态如何,“上市”就是人们愿意认可的第一“概念”。

品牌是可以赢得地位的。培训教育目前首要的应该是争取地位,争取与公立教育同等的话语权,甚至更多的话语权,实现民办教育与公立教育两条轨道的平行发展。国家政策如《民办教育促进法》等都相继出台,但是要真正落到实处,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和喊,公正的市场是不会同情弱者的,游戏规则也不会照顾弱者,凭实力取胜是硬道理,你胜利了,你的影响就大了。真正成了品牌,你就有地位了。国家越来越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一方面是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民办教育的强势突起,凭实力证明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和获得政府支持的理由,更是不断提升的培训教育品牌赢得了对话社会的资本。这就是品牌的作用力。

品牌是可以赢得优质资源的。资源是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现实中优质资源是向强者集聚的。整个社会都是趋向“锦上添花”的,在你没有成功时,没有人关注你;一旦你有名了,很容易被人们赋予光环,甚至可能还会爱屋及乌。很显然,品牌机构比非品牌机构有着显著的资源吸引力。培训教育品牌在教师资源、学生资源、资金资源、环境资源、舆论资源、关系资源等方面都会占有很大的优势。

从目前情况看,教育市场已经开始显现,教育的自由交易关系已然出现,这意味着形成了一种建立在平等自由基础上的交换机制,有人愿意出钱办教育,有人愿意出钱上学。教育行业中的市场交易关系的存在,显示了教育的服务特性和服务产品的交易性,接受教育可以看成是一种服务消费。实际上,教育投入已经成为公众日常生活中主要的消费或投资行为。那么,从评估风险和投入产出角度来考量,教育投资、教育消费的流向是那些有市场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品牌学校,特别是领导型品牌学校。

家长、学生在学校教育面前,是相对弱势群体,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家长和学生不可能完全知晓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技术,以及管理水平,他们更容易相信品牌学校的优势。这样,品牌就成为“信息不对称”的协调器。培训教育机构数量在10万以上,面对众多的教育信息,学生和家长的第一心理求证的自然是品牌机构。这是学校品牌在市场上自然形成的牵引力和聚合力。

品牌具有“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或者说,优势积累,赢家通吃,这就是马太效应。消费者大都有一种从众心理,在行为选择时,总是先入为主,跟从众人偏爱的品牌,逐渐地建立起对于这个品牌的忠诚。这样,很自然地会使品牌价值呈几何级数增长,一步领先步步领先。赢家通吃,意味着可以凭借自身的优势,击败那些处于劣势的对手;可以制定对自己有利的竞争规则和标准。在经济学上有一个“边际报酬递增”规律。随着培训教育的专业化、品牌化和国际化,当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技术、教育管理、培养模式等技术要素增加时,培训教育的收益必会符合“边际报酬递增”规律,这种收益不只是经济学意义的。

三、培训教育品牌意蕴

1.培训教育品牌的社会性

企业品牌的指向是利益最大化(商业性特征),教育品牌的指向是人才培养(公益性特征)。品牌的社会性是指品牌的公益性和服务性。创建教育品牌的目的应该是为培养人才、扩大学校教育的影响而服务的。打造教育品牌是为更广泛的学生在更优秀的教育平台受到更完美的教育提供真实的选择支撑,以满足他们的心理诉求,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和成长的需要。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类个体的健康成长,实现生命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高度转化。学校应该给予孩子们的是生活的质量、生命的质量、幸福的人生。培训教育的理想应该是创建一个优秀的教育品牌,使广大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持续、健康、全面的发展。

培训教育的兴起,既适应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有经济利益的考量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有教育市场的客观存在就会有市场行为的出现。但办教育必定不是办企业,教育者绝不是纯粹的商人,如果说培训教育中有经济效益的成分,那也只是教育投入的合理回报,更是培训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诉求,因为办教育是要花钱的,而政府对于培训教育的投入几乎没有。但这与完全的商业化行为有着本质的区别。作为培训教育的创建者和管理者,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必须清楚:办教育是为了什么?如果只是为了经济利益,那就丧失了教育的本质属性。衡量培训教育品牌质量的标准不是经济效益指标,而是输出了多少优秀的人才,对于全民族教育有多少贡献。所以,培训教育机构管理者的第一目标形象是教育家,而不是企业家,因为教育的发展要靠教育家。

2.培训教育品牌的文化性

文化性是品牌本身所附着的文化信息,是对某种社会情感诉求的反馈和表达。一般而言,品牌的文化内涵直接表达了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因此选择一种品牌,也就是选择一种情感体验和生活态度。从这点来看,品牌的文化意义还表现为,品牌的社会信息可以帮助顾客实现一种情感体验、价值认同和社会识别。

“没有文化的教育是悲哀的”,这是对教育的审思和焦虑。然而,学校就是文化的集聚地,传授知识的地方,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怎么可能没有文化?教育就是文化的表征,怎么会出现“没有文化的教育”?这似乎有些令人费解。这里所说的文化,其实指的是超越于知识传授与技能培训的、更高层次的自觉追求,是一种健康的、和谐的、积极的、向上的氛围,是人文的关怀、责任的担当。我们对“有文化的教育”,要做这样理解:教育者不仅注重辉煌的成绩,更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利用独特的教育环境、教学设施等教育资源,挖掘孩子们未来最需要的东西:良好的品质,坚强的人格,以及快乐发展的愿望和精神指数,给孩子造成一生的积极影响。“教育必须培育人的自我决定能力,……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费希特语)教育应该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斯宾塞语)。

3.培训教育品牌的博弈性

这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竞争就意味着博弈。决策主体之间相互作用过程中,每个主体都会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和自身的能力,作出对自身最有利的决策。任何一个品牌在成长中,都会面对着许多博弈的主体,不只与同行之间博弈,还有与合作者、社会舆论甚至与政府之间博弈。

我们在追求理想的奋斗中,从创业开始就是在博弈。培训学校的价值追求是经济效益还是教育理想,这本身就是博弈。学校内部各部门为了更出色,时刻都存在博弈。高明的校长在博弈中找到了利益的平衡点,最终的结果是:学校强大了,品牌形成了。同时,你的竞争对手也发展了,你赢得了博弈对象的赞誉、佩服和感激。竞争不是排斥,没有对手的竞争是难以实现自我超越的,群雄竞起方显英雄本色。在当前的市场变革中,博弈的最佳价值取向应该是找到利益的平衡点,实现双赢或多赢。

博弈的方式有两种:零和博弈与非零和博弈。培训行业的博弈应该是非零和的,也就是说,行业内部的竞争是合作式竞争,不是你死我活,而是互相支持、互相关心、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一个行业繁荣了,整个行业就有了地位和话语权,个体都是受益者。因此,形成培训教育品牌联盟是必要的。我们既要发挥资源的个体效应,也要发挥资源的聚合效应。朝着行业品牌的诞生努力,这是对培训教育品牌博弈的理性诠释。

4.培训教育品牌的时间性

品牌的形成有其内在的规定性,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周期,教育品牌的形成也不例外。不要以为做点广告,搞几个大型的活动造点声势,请几个名人装点一下门面,就有了品牌。“知名”与“品牌”不是一回事。品牌形成是要有内涵的,要有特别的内功。内功是什么?是学校的文化。我们无须怀疑一所培训学校在短期内拥有漂亮的校园、先进的设施、超大的规模,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特色的文化元素已经形成。北大品牌不是因为美丽的校园,而是它悠久历史演绎的文化气质。

四、培训教育品牌的成长与壮大

培训教育品牌的出现需要一些前提和策略。

1.优秀的校长

个人品牌往往是一个群体品牌的代表。校长可以成为学校的“标识”,“一个校长就是一所学校”,讲的就是校长的“品牌”意义。虽然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没有优秀的校长是绝对不可能有好学校的。校长的办学理念、办学哲学、办学视野、专业素养、个性气质、交往艺术、管理风格等直接关联着办学的方向和前途。

校长的教育理念需要具有先进性、独特性、简明性、稳定性。

所谓先进性,即在于他的理念充分把握了教育之特性和规律,把握了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又在于他基于此理念而拥有与众不同的抱负。

所谓独特性,就在于他的办学理念生长在自己学校的土壤里,即使有借鉴,亦是借鉴中的创造。

所谓简明性,即它通过一定的概括和提炼来的通俗表达。校长的鸿篇大论常常是需要的,但那些凝练出来的、最具代表性的经典语言,比那些长篇大论的影响力更大、更持久。

所谓稳定性,是治校理念的相对稳定。当理念固化为一种文化积淀和行为习惯时,其力量就是其他因素难以比拟的。

事实上,没有哪一位校长的实际工作会是只停留在提出理念上的,他必须要通过许多具体的行为来践行这些理念,体现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科学研究的方向上、校园文化的培植上、对学生的培养上等这些最基本的方面。

校长需要有文化自觉。什么是文化自觉?就是在理念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自觉行为,把学校的文化积厚起来,使之更为优秀。从结果来看,就是他是否让学校的软实力不断增强。

把学校建成一所自信的学校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有自信才会不怕失败、不怕挑战,才会按最美好的价值观念行事。学校能否自信,关键看校长,校长的作用没有谁能替代。

校长品牌对学校品牌的定位和扩张有极大的指向和促进作用。对一所尚未形成品牌的学校而言,校长品牌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学生和家长就是冲着校长的名气去的,甚至指名校长上课或辅导。就这一点,又一次说明,校长首先应该是教育专家和名师,而不是企业家。

2.优秀的文化

校长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校长不能只是某一个时段独立的“圣人”形象。校长的意义是把一个学校变成一个万人景仰的“圣地”。那么,学校的“圣地”效应从何而来?这就要靠学校的文化。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支撑起一所学校的一定是这所学校的文化。只有学校独特的文化,才能永远闪烁着灵气和光芒。学校文化有显性的和隐性的,涉及理念、组织、行为、教学、制度等系统。

房屋、花草、设施、设备,这都是显性文化。校名、校徽、校训、定位、发展目标、工作标准、行为准则、管理规定等这些CIS元素是学校的隐性文化,是学校形成感召力和竞争力的软文化,是学校信息的传递与社会的呼应,是社会网络中的基本沟通与真诚交流,是学校的差异化发展战略,是学校文化的中枢。它向社会传达的是:教育机构是什么样子,能提供怎样的服务,产生怎样的价值。特别是校名校训,它就是一张名片,显得尤其重要。你看哈佛大学的校训“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与真理为友”,看到这样的训示,你能不感到求学的真谛和力量吗?校训是反映学校办学特色与个性的,是学校文化的高度浓缩,是学校文化精神的凝练。如果校训都不能体现“文化”,你能期待这样的学校能成为品牌么?

3.优秀的教师

学校的教学理念是由教师贯彻的,教学目标是由教师去实现的,教学水平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学效果是由教师创造的,而学校的吸引力主要来自于教学。教师是学校文化的建设者,学校的支柱。学校必须有优秀的教师群体,必须要有品牌教师。许多家长和学生就是奔着名师来的,尽管该名师并不一定教到这些孩子。品牌教师的产生有两条途径:一是“引进”;二是“培养”。要立足于培养,但这需要时间。最好的捷径是“引进”,对于一个刚起步的培训学校,需要“重金”和诚心去网罗优秀教师,这是必需的也是值得的。在造就品牌教师上,我们不能吝啬。培训学校师资的基本特征是高流动性,师资不利是其最不稳定的因素,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多数教师的流动,是因为他们没有“主人”的感觉,没有“家”的温暖,还有待遇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有人形象地描述他们:有忧患心态、打工心态、过客心态,唯独没有主人心态;有疲劳感、失落感、漂泊感,唯独没有归属感。针对这种状况,我们的重心是如何留住教师留住人才,这需要资金的投入更需要情感的投入。切实尊重教师的地位和价值,为教师设计发展规划,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的利益,这是留住教师最关键的工作。

4.优秀的课程

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的所有学习活动都是课程,包括课外活动和其他的文化活动。每个学校的课程都不是一样的,课程的规划需要结合学校的文化要求,社会、学生、家长的需求,尤其是学校对于人才培养的宗旨和目标;课程的设计反映的是学校的文化特色和教学的核心技术。

我们不可能做到任何课程都成为精品,必须要有明确的主攻方向,某一课程有品牌,就可能立起一个学校,就像哈佛大学的商学、哥伦比亚大学的新闻学。

到培训学校来求学的目的和动机是不一样的。我们的课程设置要不要考虑这些个性需求?很多学生的心理、审美都还处在关键的成长期,课程的设置更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只为传授知识是不够的。教育是服务,更是一种以人的终极关怀为目标,体现人本理念的服务。从关爱学生心灵出发,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是教师的责任,更是学校的职责。因此,学校需开发综合自身特色的课程,形成自己的风格和魅力,以特色体现优势,从而产生市场冲击力和广泛的吸引力。

5.优秀的家长

家长优秀,孩子更优秀,这是很多人的感悟。家长优秀与否与培训教育的优劣似乎没有直接的相关性。换一个角度思考,我们发现,家长对于培训学校品牌成长太重要了。

这里所讲的“家长优秀”不是指家长在其事业上的成就,而是指家长对于孩子成长生涯的准确把握。其潜台词就是家长要成为培训教育优质的社会资源。

在中小学阶段,孩子对于自己的发展之路是难以规划的,他们还没有这种预测和判断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家长的规划。此时,家长若没有给予公理引导,孩子就可能走弯路甚至走错了路。

有那么多的培训机构,选择哪个学校更适合孩子?此时,家长就要慎重考虑了。家长必须要有时间、精力、能力去筛选信息,要用心去把握教育市场。

到了学校,为了让孩子高效率地学习,学校和家庭在互动中形成合力尤其重要。此时,家长必须充分地融入到学校的氛围与学校形成良好的互动。

我们要千方百计把家长培训成为优秀的家长。培训家长的过程实际是留住生源的过程,是成就品牌学生的过程(品牌学生对于学校品牌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更是集聚优质社会资源的过程。家长的口头传播比任何的广告都有价值;拥有了家长就拥有了品牌忠诚;失去一个家长,将失去一片天地,甚至前功尽弃。所以,赢得家长是全体教职员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职责要求。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学生、爱护家长。

6.优秀的营销

营销不是企业的专有行为。营销的主要目的是宣传、推介、扩大影响,不仅是保持原有顾客的忠诚,更是让潜在客户认识你并认为你是满足他需求的最佳选择。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在全球开放的时代,应接不暇的市场信息已经在不停地考验着人们的判别力和承受力,“皇帝的女儿不愁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人们已经没有精力去思考和探寻“养在深闺”的精彩。品牌是市场认定的,没有知名度,品牌又何以形成?营销是市场行为,既然有教育市场的存在,教育营销就是很正常的或是必需的行为。

培训学校不是封闭的“私塾”,它是向全社会提供服务的开放系统,它应该向全社会提供优质的共享服务资源。市场不认识你,学校的资源怎么可能为社会共享?学校的资源又怎么转化成效益?因此,品牌要“创”也要“唱”,“唱”就是高明的营销。

要特别明确的是:“唱”是基于实力的,严肃的事情;没有实力的学校,“唱”会使你“创”品牌的主旋律破掉。所以,“唱”只是品牌的“催生剂”,绝不是品牌的“浮化器”。

不同的阶段,“唱”的目的、内容、形式、频率是不一样的。培训学校的创建阶段,有一些庆典、广告等活动,那是“亮相”,主要是吸引生源。进入到品牌成长阶段,“唱”就不再只是为了吸引生源,而是树立公共服务形象。所以,“唱”是很有讲究很有艺术性的。要选择传唱的“素材”,要策划传播形式,要选好传播的时机和渠道。

由于培训学校提供的消费品主要是服务,没有提供像汽车这类商品的刚性评价指标(如性价比、安全系数、耗油量、使用寿命等),对服务质量的评判依据主要是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如魅力、愉悦、激情、信任、信心、进取等)和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这些模糊性评价。那么,“口碑营销”应该是培训教育营销的恰当方式。口碑营销实际上就是“用户告诉用户”,被业内人士也称为“病毒式营销”。这种营销和其他传统营销手段相比,具有成本小、产出大、效率高、成功率高、可信度高等特点。

由此看来,拥有一个优秀的营销团队是必要的。这支团队里有教育专家、品牌专家、管理专家、企业家、艺术家、家长,这些人不是挂名的“顾问”,也不是“门面的装饰”,他们是要做实事的。他们帮你设计和传播形象;帮你进行诊治办学;帮你培训教师和家长;帮你进行品牌延伸和风险管理。

7.优秀的规划

从品牌意识到品牌诞生,需要进程表,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图。

首先成为区域性品牌,然后成为全国品牌、国际品牌。更多的培训学校是打造区域品牌,拥有一方天地已经很了不起了。我们的思路应该是:立足于区域,朝着全国性、国际性品牌运演。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急于求成。

更大影响的品牌常常是在实施规划中的自然形成。实行跨区域的联合或重组或其他形式的扩张,品牌就自然的扩张。我们很多学校成立之初,就与国际培训机构合作,实际上起步就是培训教育的国际化,这是有战略意义的。起点高,学校层次不会低。要做大培训教育品牌,必须要有国际视野。

品牌打造需要政府支持,环境的、政策的、资金的、技术的及政府的力量都在左右品牌。还有舆论的力量、新闻的力量,都应该为我所用。我们要研究政策,研究环境,研究四面八方的动静。自以为是,闭门造车,或坐井观天,那就真的危险。

从一般品牌的意义上讲,培训教育上市是应该不用怀疑的,应该成为众人的梦想,这也是品牌发展路径上的自然跨越。不要简单地把上市与纯粹的圈钱画等号。赚钱有什么错吗?目前,办教育很缺钱,公立学校如此,民办学校更是如此,我们很多的校长想办大教育,却因为没有钱,实现不了自己的教育理想。这是很痛苦的。所以,通过上市募集足够的社会资金甚至是国际货币来办更好的教育,我们可以期待中国的“哈佛”出现,也可以期待一个完全意义的国际培训教育品牌在中国诞生。

上一篇:中草药在肉牛养殖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下一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实施小班化教学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