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读数学书吗

时间:2022-10-09 01:49:34

你会读数学书吗

课本是教师备课和授课的主要依据,但是现在不少数学课上的数学教学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一:许多数学教师在讲课时,也很少阅读课本,喜欢滔滔不绝地讲,满满黑板地写,或者一个个幻灯片地放, 一节课下来学生课桌上的课本一点没动.

误区二: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数学发现过程的展示和让学生对直观背景的体会这些方面注意较少.学生的很多数学知识,如定理、规律的证明和公式的推导往往都是教师在黑板上讲授得到,忽略了对数学教材合理充分地使用.

误区三:“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有些教师和学生认为只要把数学书上的结论记住,在做题时会用就行了.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科学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学科特点使得数学科比较枯燥乏味. 如果数学教师把课本当成教学上的一个摆设,或者做作业时查查公式而已,倘若遇到题意隐晦些, 学生就一筹莫展,无从着手,等到老师剖析之后,他们又恍然大悟,其实不过而而,“眼高手低”,究其原因就是对数学课本阅读不够,基础不牢自然会造成解题困难.先进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学习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从教会学生阅读课本开始.课本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凭借.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那课堂上是不是只要安排了时间给学生看书就可以了呢?应该如何读数学书呢?

下面是本人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实践经验:

第一,阅读章节引言对全章的学习能起到高屋建瓴的作用.

例如,在“三角函数”一章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对引言的阅读能了解到三角函数是刻画客观世界中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因此在这章的学习时紧紧抓住“周期”这一特性.

第二,阅读概念、定义时要求学生像学古文一样咬文嚼字,标注出重点字、词,必要时教师还可以提些问题引导学生阅读.

例如,在“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中学生阅读棱柱的定义时:

[师]你能从定义中总结出棱柱的哪些结构特征?

这样学生有的放矢,不至于盲读.

例如,学习映射的定义时:

[师]你自己能画出映射定义中的重点词语吗?

这样学生就会逐字逐句去细读, 发现标注一些关键词语——“对应法则、任何、唯一”.

第三,一些定理、法则、公式重要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边读边做,或者先读后做,先做后读.

例如,学习“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中书本P43的小边框中有这样一句话:“本章对几种圆锥曲线都是分范围、对称性、顶点及其他特性等来研究它们的几何性质”,我让学生对比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几何性质发现范围、对称性、顶点这三种曲线的几何性质里都有,这样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对比共性、特性可以建立本章知识网络.

第五,培养学生读例题.

例题的教学不是简单的解题,阅读例题时要弄清问题推理过程中的思路、方法和逻辑表述.即深入地思考课本上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引进了什么数学工具和方法,“万变不离其宗”,学透例题,你就学会了解题.

例如,在“圆的标准方程”中引导学生对比例2、3、4总结出求任意三角形外接圆的方程的方法,通过对比条件找寻合适的方法.

第六,阅读课本时注意教学内容以外的知识的阅读.

例如,在“直线与方程”章节后的“笛卡尔与解析几何”阅读后就能让学生理解解析几何的思想和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一个基础.

第七,一节或一章学完以后, 要全面系统地再读课本, 其目的是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 将零星分散的知识点组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知识网络——这有助于知识的系统掌握、深刻理解、牢固记忆和灵活运用.

例如,在“圆锥曲线与方程”一章中学生从小结中领悟“人们借助坐标系把数与形结合起来,通过研究圆锥曲线的方程得到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再分别对三种圆锥曲线的定义、方程、性质作总结,从而牢固掌握知识.

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数学书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学生学会阅读之后能大大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还能触类旁通学好其他学科.

【参考文献】

[1]王建华.如何阅读数学书[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2).

[2]吕烈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4).

[3]王海清.浅谈指导中学生阅读数学课本[J].湖州师专学报,1995(6).

上一篇:多媒体辅助中学数学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提高高中数学课堂趣味性策略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