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处理方法

时间:2022-10-09 01:07:00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处理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文言文教学是比较困扰教师和学生的一项难点内容,但它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它同时又具有不可替代的教学价值。从学习文言文当中,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陶冶人的情操。

一、合理巧妙地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针对初中语文的文言文学习,大部分学生都不会自觉自愿地去学,主要也是文言文题材跟现代的汉语学习之间的差异比较大。因此,教师如果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效率也会相应的得以提高,教师要循序渐进的去改变学生,将一些文言文的知识和古诗贯穿于日常学习当中,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看一些简单的文言文知识,为更好的学习文言铺垫。合理巧妙地导入,能够很快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虽然课程的导入时间简短,如果教师能够设计的既有创意,又新颖,一定会打动学生,恰如其分地找到教学的切入点,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教师可以结合现代来引入,我们国家能成为“桃花源”的景点有很多,像台湾、重庆、安徽等地都有“桃花源”的景点,这些都跟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有什么联系吗?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一起来揭晓答案。再如,《湖心亭看雪》一课,教师则可以设计提问的方式来导入,在我们学过的诗文当中,有很多是描写西湖美景的,大都是以西湖春夏的景色为主,那么,有谁知道西湖冬天的景色美不美呢?我们一起来学习《湖心亭赏雪》。课程的导入没有规定标准统一的模式,需要教师根据所学内容和班级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具体分析和灵活设计,要注重课程导入的新颖、趣味和启发学生的效果。

二、提高诵读的效率,正确引导学生

诵读也就是朗读,在语文课堂上,这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学内容,在读文言文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三到:口到、眼到、心到,朗读声音要响亮,节奏轻缓有致,逐渐体味文言文的情趣。对于初中学生刚接触到的文言文,在语感和诵读停顿、断句常识上都比较缺乏,因此,要加强学生的诵读训练,才能有助于学生学好文言文。对于文言文诵读的方式比较多元化,针对篇幅短小,内容简洁的文言文,可以多练习通篇朗读;有要求重点理解或背诵的部分,要加以精读;针对篇幅较长的文言文,需要通篇朗读时,可以让学生个别轮流进行,也可以分组轮流朗读,比较朗读效果。等学生朗读比较熟练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进行答题式的诵读。不是按照文章的顺序来进行,而是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选择性的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答案。在学生进行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加以指В而且要针对学生朗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具体的评价措施,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讲解,复述等形式来加强朗读练习,切实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朗读能力。有句名言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熟读文言文,其中的大概意思也就能够理解了。关键还是教师控制好学生读书的“度”,要的是读书的目的和读书的效率。诵读是朗读的提高,诵读也是初中学生文言文入门学习最有效的途径,熟读成诵,通过背诵,还有助于学生文言文语感的培养。

三、加强适时地点拨,提高学生主体性

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明确要求,让学生通过探究合作,自主创新的学习方式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同样针对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转变原有的以教师为主讲,学生机械地接受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和平台,通过学生的相互合作与探究,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课堂主体性的发挥同样也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学生交流的方式可以分小组进行,学生交流的内容由教师设计,针对学生在合作交流当中出现的异议,需要教师适时地给予点拨和引导,从而促使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对学生的知识点拨,也需要讲究方式,才能够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像目光点拨,教师敏锐的目光具有很强的透视性,能够及时捕捉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当学生在课堂上回答正确问题的时候,期盼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赏,看到教师肯定的目光也会感到知足和快乐;当学生回答不上课堂问题的时候,教师给予鼓励的目光,会增加学生思考问题的信心和勇气。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高效课堂,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离不开教师实施合理的教学策略,来加以正确的引导,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地探索创新,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语文文言文的教学效率,使学生掌握更丰富的文言文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徐宏,江苏如皋市长江镇港城实验学校教师。

上一篇: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价值取向及实现 下一篇:让师生称谓更具“语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