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二胡 第12期

时间:2022-10-09 12:26:40

中国的民族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琴、棋、书、画是最能体现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而四艺之首者,琴也,乐也。

在众多的民族乐器中,二胡是我国最重要的,也是人们最为喜爱的民族乐器之一,它大约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根据史料记载。它最早的名字叫“奚琴”。在宋代音乐家陈炀所著的《乐书》中,就曾描述过奚琴的模样:“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而形亦类焉,奚部所好之乐,善其制,以竹扎之,至今民间用焉。”后来随着乐器制作的进步,由竹片改用马尾做成琴弓来演奏,它才有了马尾胡琴的称谓。后来宋代沈括曾提到过胡琴,他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他在督军防御西夏时,曾制凯歌数十曲,令士卒歌之,其中第三首为:“马尾胡琴随汉车,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云中雁,归雁如今不寄书”。进入元代,胡琴又有了进一步的改进,琴筒用一种皮来蒙面,真正形成“马尾胡琴”。到了明清时期,胡琴随着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以及地方戏曲和民间音乐的蓬勃发展,胡琴逐渐的流传到全国各地。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为二胡。

一、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

从哲学普遍联系的观点来说,世界上的任何一件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如同我们阅读莎士比亚的戏剧,再读某部戏剧之前,肯定会了解莎翁的生活年代,创作背景等等。二胡作品也不例外。我们拿到将要演奏的二胡作品的时候,首先尽量地收集有关这部作品的背后的故事。作曲家的生活时代,时代背景,创作经过,创作意图,以及创作个性。比如二胡乐曲《拉骆驼》,我们了解到它是由两首内蒙民歌创作而成,自然的,我们可以想象乐曲以简练的手法,优美的曲调,以及浓郁的蒙古族音乐风格,描写了一支骆驼队伍在无垠的沙漠中行进的场景。而同样的,我们熟悉的《大河涨水沙浪沙》是张锐先生根据云南民歌改编而成的一首二胡小品,它以两种不同的音乐性格对比,向人们展示了云南边陲山明水秀的瑞丽风光。上面所说的两首二胡乐曲,都是根据民歌改编而成,但因为作品所演奏的地域差异,于是就有了很大的不同,都带着各自民族的浓浓的民族风格。所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地理环境所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乐曲。我国民族众多,各有各地的方言、各地的民歌、各地的地方戏曲。“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同时也为二胡作品的创作提供了多样化的地方音乐素材。江南的语调柔和,自然环境优美,它所形成的音乐都有着细腻、柔和的特点;那么相对于南方来说的北方音乐,由于北方人的语言粗犷,性格豪爽,那里没有江南水乡的秀雅,但却有冰天雪地的北国风光,这便形成了刚劲、有力、豪放的北方音乐风格。这就是作品所展现给我们的地域性。

二、抓住乐曲的特色和情感

抒情是艺术,必有特有的功能。艺术缺什么都可以不失为艺术,唯独缺情不能以艺术名之。二胡演奏也是如此。在已经了解作品的前提下,我们还要对作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看它具有什么地方性的特殊的技巧、特殊的语调和特殊的旋律线条,以及这些因素背后作者最终表现的情感。要掌握这一点,笔者认为最有效、最科学的方法就是多听、多唱。听作品背后的共同点,以及共同点中的差异性。除了演奏技巧之外,对乐曲的理解也是很重要的。

风格是所有艺术审美都要达成的美感共识。因此,风格是艺术家思想、情感、方法、技巧等形成的艺术特色,必定由艺术表达充分体现出来。独奏曲《二泉映月》具有独特的风格,二泉石江苏省无锡惠泉山的名胜游览地,全名是“天下第二泉”。这里游人不绝,是阿炳经常卖艺的地方,也是阿炳失明前经常游玩的地方。阿炳以“二泉映月”命名这首二胡曲,是以景托情,在抒情、恬美、诗一样的意境里,流露出阿炳对黑暗社会的愤愤不平,表达了作曲家对现实生活的沉思,寄托了阿炳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二胡曲的演奏在履行作品结构的同时,还要创造演奏者自身的枪杆结构。二胡曲同其他任何音乐作品一样,都有自身内部结构逻辑,演奏者必须准确、清晰、层次分明地将这结构逻辑表现出来,才不至于“一锅粥”。《光明行》是刘天华晚期作品,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于光明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对未来生活的信心。作品采用了标准欧洲复三部曲式结构,可以看出刘天华为使中国的民族音乐更加具有生命力,而将我国的作曲技法与中国音乐风格和密切结合所作出的努力。乐曲旋律铿锵有力,气势豪迈,富于激情,应用侧弦的方法,使旋律调性色彩不断变化,为二胡音乐创作发展又别开一面。

所以说只有通过多听,多看,多想才能逐渐在二胡演奏中体会到二胡演奏风格之不同,以及不同或者相同风格乐曲背后作者的感情表述。

总之,掌握二胡作品风格的方法是多样化的。了解作品、抓住作品特色和情感,都有助于我们去认真地思索音乐、学习理解音乐、走进音乐、演奏音乐,从好的作品中去获得对二胡音乐的最大兴趣,从而更好地发扬我国的民族音乐。

上一篇:浅论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资源环境观的培养 下一篇:《暗战》乍起锋芒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