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多功能钢丝钳的研制及在锁骨骨折内固定物取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时间:2022-10-08 10:40:23

医用多功能钢丝钳的研制及在锁骨骨折内固定物取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 研究多功能钢丝钳在锁骨骨折内固定物取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笔者对2007年1月~2010年1月本院收治的150例锁骨骨折钢丝内固定物存留患者研究其取出的方法,并对钢丝取除时间、断裂例数及皮肤切口长度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病例术中钢丝断裂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3532,P

【关键词】医用多功能钢丝钳;锁骨骨折;内固定物

锁骨骨折是临床常见创伤,约占全身骨折的6%,各种年龄均可发生[1]。锁骨骨折保守治疗难以达到解剖复位,常出现畸形愈合,随着骨折生物力学治疗理念的发展和内固定技术的提高,为使锁骨骨折能够达到解剖复位,固定可靠,早期肩关节功能锻炼,提高骨折愈合率的目的,临床逐渐倾向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内固定方法及固定材料较多,其中采用克氏针、钢丝组合内固定比较常见。在术后2个月由于功能锻炼的需要以及克氏针引起的不适感等原因,克氏针往往需要先期取除,而钢丝则要等到锁骨骨折骨性愈合再手术取除。2007年1月~2010年1月笔者对收治的150例锁骨骨折钢丝内固定物存留患者,随机对其中的86例手术时采用自行研制的医用多功能钢丝钳治疗,显著降低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0例患者中男96例,女54例,年龄16~81岁,平均年龄59.2岁;损伤原因:车祸伤29例,高处坠落伤37例,骑车跌伤40例,滑倒摔伤44例;右侧83例,左侧67例。全部病例常规行术前必要辅助检查,肩关节X线片均显示锁骨骨折已经骨性愈合钢丝存留。全部患者均行手术切开钢丝内固定物取除术,术中应用普通钢丝钳操作治疗组(A组):64例,男39例,女25例;右侧38例,左侧26例;内1/3骨折者6例,中1/3者37例,中外1/3者21例;斜行骨折21例,粉碎性骨折43例。术中应用自行研制的多功能钢丝钳操作治疗组(B组):86例,男57例,女29例;右侧45例,左侧41例;内1/3骨折者10例,中1/3者49例,中外1/3者27例;斜行骨折29例,粉碎性骨折57例。两组资料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以及骨折分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较性。

1.2 多功能钢丝钳的设计 医用多功能钢丝钳,其中包括钳体,钳体上带有剪切口和钳嘴,剪切口靠近钳体前端,钳嘴为两个半圆柱结构,钳体后端通过锁定钉固定安装有钳柄,钳柄从其中段至后端外扩成半圆弧状。

1.3 手术操作方法 患者仰卧位,臂丛加颈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下,患肩垫高,常规消毒,铺无菌巾,贴皮肤保护膜。以内固定物为中心,在锁骨前缘沿锁骨纵轴作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显露内固定钢丝。

1.3.1 A组 应用普通钢丝钳提起钢丝打结端,将钢丝结拧开,把钢丝一端剪掉一部分,此时如果切口过小不利于操作,可根据需要将切口适当向两端切开延伸,钢丝钳夹住钢丝的另一端将钢丝拉出。拽拉钢丝时,由于钳嘴和骨骼的切割原因可能会导致钢丝的断裂,部分残留。如果钢丝断裂残留,应重复上述操作予以取除或将钢丝分段取除。拽拉钢丝时,由于钢丝的弹性作用发生弹崩现象,容易损伤周围的血管神经,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生理盐水冲洗,闭合切口,包扎。

1.3.2 B组 应用多功能钢丝钳提起钢丝打结端,将钢丝结拧开,因采用小切口,将钳柄调整到合适的角度,通过钳嘴向切口深部深入,剪断钢丝一端的一部分,夹住钢丝的另一端旋转钳柄形成扭转力矩,随着钢丝的徐徐取除,钢丝会缠绕在圆柱形钳嘴的内侧,整个操作过程力量均匀一致,对钢丝的切割力量小,不会出现中途钢丝断裂。操作过程中不会因为钢丝的弹性作用导致周围组织损伤。生理盐水冲洗,闭合切口,包扎。

1.4 统计学处理 所测数据采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P

2 结果

A组手术中钢丝取除时间15~30 min,平均(22±0.16) min;术中钢丝中途断裂28例,占43.75%;皮肤切口长度5~10 cm,平均长度(7.6±2.12) cm。B组手术中钢丝取除时间4~12 min,平均(7±1.23) min;术中钢丝中途断裂2例,占2.33%;皮肤切口长度2~5 cm,平均长度(2.8±0.12) cm。两组病例术中钢丝断裂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3532,P

3 讨论

3.1 锁骨为一S形管状骨,在肩胛骨和躯干之间起骨性连接支撑作用,并有稳定肩关节,参与上肢活动,保护臂丛神经和锁骨下血管的作用。锁骨骨折多见于青壮年及儿童,当患者跌倒时手掌、肘部及肩部着地或锁骨受到直接打击,均可出现锁骨骨折。儿童锁骨骨折由于骨折愈合能力和塑形能力强,固定时间短,多保守治疗。但成人骨愈合能力和塑形能力减弱,采用手法整复“8”字绷带外固定保守治疗,整复后难以达到解剖复位,绷带过紧易出现腋部血管神经受压,绷带过松难以维持复位,骨折常畸形愈合。对于成人锁骨骨折移位明显者,无手术禁忌证,行手术治疗可达到解剖复位、早期锻炼肩关节功能的目的。锁骨骨折应用克氏针钢丝内固定治疗操作简单,易达到解剖复位,创伤小,骨膜剥离少,对骨折断端血供破坏少,利于骨痂形成,可缩短骨折愈合的时间,固定可靠,可早期肩关节功能锻炼。连学全认为克氏针固定后,活动肩关节时,由于锁骨仍有微小的轴向移动,可在骨折断端产生时断时续的挤压应力刺激骨折端,利于骨痂形成和骨折愈合,骨折愈合后克氏针拔除方便,钢丝取除损伤亦较小。所以,切开复位克氏针钢丝内固定是临床治疗锁骨骨折的常用方法。

3.2 应用克氏针钢丝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术中尽量不剥离或少剥离骨膜,减小对骨折断端血运的破坏;按照先克氏针固定再使用钢丝捆扎的顺序进行操作;术中选用粗细合适的克氏针,过细没有足够的强度和硬度,无法承受骨折移位的剪力而易出现折断或弯曲,使固定不可靠,过粗不但会破坏髓内骨质及血运,还会使克氏针在髓腔内走行的长度变短;克氏针尽量在髓腔内走行足够的长度,针尖及针尾尖端均要穿透骨皮质,以得到可靠的固定,防止克氏针旋转滑脱,出现退针;折弯前可先将克氏针向外退出,尽量贴紧皮肤折弯,折弯角度要尽量小,尽量贴近折弯处的根部剪断,再将克氏针推入髓腔,折弯处旋转后埋于皮下。

3.3 本医用多功能钢丝钳,钳嘴的两支末端各为一半圆柱状结构,当钳嘴合拢时即为一突出的短圆柱。钢丝钳的剪切口接近前端,钳柄与钳体的前部分形成可调式关节,并通过可调式锁定钉锁定,可将钳柄固定在任何便于手术操作的角度。钳柄从中段至末端外扩成半圆弧状,加大了剪切用力时的力臂,使剪切力加大。通常在取固定于骨骼上的钢丝时,手术切口较小,而且由于周围的肌肉等组织使钢丝位置较深,采用一般的钢丝钳无法将钳子插入很深,即使将钳子的剪切口插至钢丝的位置,由于横行钳柄已经紧贴切口周围的皮肤肌肉,而无法用力剪断钢丝,新研制的多功能钢丝钳由于剪切口接近前端,不需要插入很深即可达到钢丝处,并可将钳柄掀起调至合适角度用力剪断。所以,采用多功能钢丝钳进行手术通过很小的切口就可以进行操作,两组病例皮肤切口的平均长度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取固定于骨骼及其他部位钢丝时,先将拧紧的钢丝拧开,常用的方法是用一般的钳子末端钳嘴夹住拧开的钢丝一端用力往外拽,如果用力小则不易取出,如果用力过大很容易使手术者受到晃闪,不利于掌握用力的程度。并且由于钢丝的迅速抽出,钢丝的弹性使钢丝抽出路径周围的血管神经等组织受到损伤,导致严重的后果,再者有时钢丝中途折断,导致部分残留无法取出。使用多功能钢丝钳时,将钳嘴夹住钢丝的一端,旋转钳柄形成扭转力矩,将钢丝轻易取出,这样用力较小且平稳,不会由于钢丝的弹性而损伤周围组织,并且随着钢丝的徐徐旋出,缠绕在圆柱形钳嘴的内侧,对钢丝起到阻挡作用使其不能滑脱;再者由于用力均匀,钢丝不会中途断裂;另外由于钳嘴的圆柱状结构,旋转时不会对周围组织造成切割损伤。本研究A组病例术中有28例钢丝在取除过程中断裂,占本组总数的43.75%,钢丝中途断裂往往需要进行更为广泛的周围组织剥离,才能将残留的钢丝取除,大大增加了继发性损伤,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多功能钢丝钳使用极其方便,实用性很强,也适用于对克氏针的操作使用。

参 考 文 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405.

上一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21例... 下一篇: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治疗广基声带息肉的临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