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和对策

时间:2022-10-08 07:53:18

浅析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和对策

【摘要】企业内部审计作为一种自律机制,在现代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有效执行、风险管理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尽管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很大,但由于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近几年来虽然在内部审计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都有了较大的突破,但我国内部审计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内部审计;经济

在欧美一些国家的主要企业中,内部审计职能的演变已经历了多个阶段,目前这些国家的大型企业内部审计已基本脱离传统的审计模式,而是对整个企业的经营运行中所有环节的风险、经营方针进行经营风险分析,对企业设计的应对风险的策略与防范控制措施进行评价。实践证明企业内部审计作为一种自律机制,在现代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有效执行、风险管理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我国近几年来虽然在内部审计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都有了较大的突破,尤其随着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和作用越来越得到发挥。内部审计部门主要是对企业管理制度和措施进行监督和评价,从而达到反映客观经济效益,保护国家、企业及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的目的,为企业加强自我约束机制、承担风险能力提供保障。尽管目前许多企业都已经认识到内部审计的作用很大,但由于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在充分发挥审计的职能和作用方面,无论客观、主观上都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低,其独立性和客观性得不到保证。内部审计活动是企业管理的再管理、控制的再控制,这就要求在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的独特性,应有较高的地位,这样其独立性、客观性才越有保障,审计的职能和作用才能充分发挥。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内部审计部门担当的是单纯的奉命查账角色,目前有不少的企业决策者和经营管理者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不足,内部审计部门隶属监事会、总经理、纪检监察部门等,无论是在地位上,还是在经济上,内部审计部门都不能保持其独立性,审计范围受到很大限制。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使其不能全面了解经营环境、经营过程,无法直接服务于经营决策,也难以对本级公司的财务和经营管理者的经济责任进行独立的监督和评估,审计结果往往没有人重视,难以实现其主要任务和目标。

2.内部审计目标不能有效地服务于企业总体目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目标应在服务于企业总体目标的前途下适时调整,而实际工作中由于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受限、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等原因,致使审计范围受限,内部审计部门往往不能根据企业总体目标适时调整内部审计的目标,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内部审计人员常常处于例行公事和应付局面之中,审计工作很难有突破性的开展,无法深入了解企业经营过程存在的问题,影响审计目标的实现,更不能服务于企业目标。

3.部分企业内部审计缺乏规范化。与外部审计相比较而言,内部审计工作有较大的灵活性,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内部审计活动必须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我国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但对内部审计部门的业务范围、工作流程、工作职责和权限没有设置一项很好的制度,或有些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虽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些规章制度,但与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如:审计证据的取得、审计过程的记录、审计报告的编写与报送、审计档案的管理、审计决定的执行、审计项目质量的控制等都缺乏规范化。由于缺乏这些基础性的规章制度,常常使内部审计处于不知所措的地步,出现审计范围无法界定、操作程序违规、审计方法和技术不当等问题,影响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果,有较大的审计风险。

4.企业内部审计资源较差。内部审计资源包括审计人员的个人素质、整体素质、审计技术和方法以及审计部门的办公配置等问题。目前相当一部分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主要是具备财务方面的知识,缺乏具备管理知识、工程技术知识、生产技术、法律知识、风险管理等技术知识的人才,除了开展与财务有关的审计业务以外,审计范围的拓展严重受限,不能完全适应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影响审计工作质量,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

二、针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现状的对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国有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内强管理、外避风险,以提高经济效益。内部审计活动在新的经济环境中,也必须克服存在的问题,适应形势,来谋求更高的发展。因此要解决目前内部审计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统筹兼顾,全面推进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以下是笔者通过学习先进的理论,同时结合目前内部工作的现状就如何开展好内部审计活动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共大家商榷。

1.找准内部审计活动的定位,提高内部审计的定位。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要想得到提高,必须先定准自己的位置。“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内部审计活动应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将自己定位于当好领导决策的参谋,来促进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回避风险,实现成本效益最优化,提高经济效益。俗话说“有为才能有位”,只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引起企业高级管理层的重视,逐步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

2.转变审计理念,拓展内部审计活动范围。过去内部审计活动主要以财务收支为主,被动地进行事后监督,这样对防范风险、提高经济效益是“亡羊补牢”的作用,有些经济损失已经无法挽回。20世纪70年代,国外的一些内部审计部门已经拓展了审计范围,突破了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内部审计活动关注企业的内部控制,甚至风险管理及公司治理等方面,且强调及时、即时、连续的监控,从经营、管理、机制、体制、法制等多方面去评价审计中所碰到的问题,与企业在行业中、市场经济中的发展相结合,为企业回避风险、堵塞漏洞、提高经济效益发挥极大的作用。

3.注重内部审计活动实践,用理论指导实践。作好内部审计工作,要善于思考,对开展过的审计工作回头看,总结经验和体会,并理论结合实践制定内部审计的规章制度,规范内部审计活动的运作程序和运作行为,使内部审计活动“有章可依,有章必依”,这样可以提高内部审计项目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注意了解国内外内部审计发展的动向,掌握最新审计理论,用现代审计理论指导实践,来推动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

4.优化内部审计结构,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和内部审计技术。我国目前内部审计人员以财务人员为主,知识结构比较单一,造成审计层次不高,审计结果的分量不重,另一方面审计技术和方法落后,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水平及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对内部审计工作形成很大的压力,给内部审计工作也带来了很大的工作强度。因此企业在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地位独立和经济基础的前提下,应大力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专业知识教育,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学习和培训,开展内部审计理论研讨,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熟悉内部审计业务、了解工程技术、计算机技术、质量技术、法律、经济管理等知识的审计队伍,应适应新形势内部审计活动的要求。在审计技术方面注重应用计算机审计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建立与内部审计活动有关的会计信息数据库、管理信息数据库、开发和应用审计嵌入模块,随时监督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活动。总之企业应建立一支有理想、有知识、有技术等高效运作的审计队伍,充分发挥审计的作用,为企业的增效提供有效的服务。

上一篇:浅析江油城市品牌建设 下一篇:会计失真若干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