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的构建与实践

时间:2022-10-08 07:08:12

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的构建与实践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小学生在欣赏音乐时,会对节奏、高度、力度、音色等方面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这就会在听觉方面有很好的提高和加强。我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主题教学,总结出以下三种教学模式。

一、主体探究式

(一)鼓励小学生进行音乐表现

音乐是表演的艺术,表演被称为“二度创作”,音乐的演唱、演奏是极富个性魅力的。教师必须对音乐的美有充分的感受、认识和欣赏能力,了解音乐艺术的表现手段和特点,把握音乐艺术的表现规律,允许小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以个人化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会充分尊重小学生各自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才不会以自己主观的、唯一的、以成人为中心的“好”和“不好”的模式化标准评价和衡量小学生的艺术表现。总之,如果我们无视小学生音乐能力表现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无视音乐表现的个性差异,要求孩子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达到整齐划一的地步和水平,就不仅违反了音乐艺术的表现规律,更有可能扼杀小学生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和对音乐的热爱。

(二)从研究教师的“教”转向研究小学生的“学”

教师要把小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到重要的位置,切实转变观念,重新确认自身的角色定位,从“权威型”的发号施令者转变为小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应重视教学环境的营造,丰富材料的提供,使教学活动不仅建立在尊重小学生内在的独立和主体健康的基础上,而且为小学生的终身着想,鼓励其有自己的思考方法、独立见解、个性特点,充分调动主动性和积极性。当然必要时要有讲授或示范模仿式教学,因为音乐本身是一种表现艺术,首先要让小学生对音乐有自己的感受。鼓励小学生在演唱、演奏、表达中自己探索、发现,在跳、听、敲、想、弹、编、讲的活动过程中提高音乐素质,增强音乐表现的能力,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二、游戏活动式

小学生音乐教学游戏活动式就是用游戏化、活动化的方法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学。游戏化不仅体现在音乐游戏这样特殊的成分,而且体现在它的一切活动形式、方法都比较自由、灵活、丰富多彩,具有游戏和类似游戏的特征。

(一)内容的游戏性。

1.活动内容多样。每个音乐活动都有各种音乐素质和能力训练的小游戏。

2.活动内容设计情节化、趣味化。

3.发声练习要做到活动化。每节教学活动唱歌之前用各种小游戏活动做简短的模式发声练习,训练小学生用自然好听的声音唱歌。如看动作发声或看图片内容发声,或由老师即兴用歌声问小学生,小学生发挥想象即兴创编歌词回答,也可让小学生模仿各种车辆或小动物的声音发声。

(二)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自由性。

老师通过多种形式让小学生感受作品。小学生在这种多样感受的活动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感受音乐,一直高兴地用心听、看,并情不自禁地跟着学唱,自觉地投入活动中。将音乐学习与小学生的活动融为一体,使小学生自觉地听、唱、动,不仅能增强学习的效果,使学习过程轻松愉快,而且能具有培养高层次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长时效应。

三、环境互动式

在音乐的家庭内长大的人较在非音乐的家庭中长大的,往往更能接近音乐。大多数人爱好音乐,并且具有欣赏音乐的能力。许多较具水准的音乐会与演奏会虽然票价昂贵,但是往往很快票就被抢购一空;一些家庭购买乐器并鼓励子女学习音乐,这都表明了现代人对音乐的喜好。以前的人们以为音乐只是学校课程的一部分,只有少数懂得音乐的人才了解它的价值。小学生在学校可以得到老师指导正统的音乐,但邻居和街上发生的靡靡之音,小学生听了在不知不觉中会学着唱。因为成人有辨别好坏的能力,小学生往往没有,所以在学校里老师虽尽力教导,但社会人士如不加以注意,就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四、教师要适当实行激励制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尊重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学习空间,努力排除畏惧或缺乏自信等创造力发挥的心理障碍。教师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设想要及时给予称赞和鼓励,对学生的创造成果要持欣赏的态度。教师的有效称赞,可以鼓励学生的创造勇气,使他们体验到创造的成功感,继而获得继续创造的动力。如我鼓励学生进行旋律片段的创作尝试。尽管有的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不是很好,创造出来的旋律不是很流畅,但我都给予积极的评价:“非常好!你可以创作出很美的音乐。”当然,教师良好的课堂评价要遵循以下两点原则:第一,延迟判断原则。所谓延迟判断,就是教师对学生在学习和探究创造过程中发生的错误、走的弯路不急于下结论,而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出谬误,发现真知。这样做能给学生提供创造的时机,使他们能够自主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第二,摈弃权威原则。允许学生存在不同意见,和老师与同学争辩。当然,争辩不能没有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师生双方的互相尊重。合理有效的课堂评价有利于学生自信的树立,更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五、结语

小学生的音乐体验可从探索、模仿、实验开始,这会培养他们的辨别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并进一步促进他们的改编能力,动手能力、概念能力的提高。综上所述,音乐教育主要是审美教育,只有结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特点,从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质入手,符合音乐教学实际需要进行教学,才能有效地发挥音乐艺术教学特有的教学功能,逐步完成音乐艺术教学促进小学生发展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宫臣.小学音乐教学方法浅议[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10.

[2]朱丽娟.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8.

[3]顾丽华.有效:收获缘于体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体验[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

[4]朱名燕,彭志修.音乐教学实施指南[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盛青,宋慧琳.论音乐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7.

上一篇:“80后”班主任对话“90后”高职生 下一篇:大学英语四、六级网考对高校英语教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