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为语文课堂注入活力

时间:2022-10-08 06:28:12

多媒体为语文课堂注入活力

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枯燥的内容直观化、深奥的知识浅显化,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难点,体现教学的重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因此,多媒体教学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多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觉器官接受到刺激,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九寨沟》一文时,由于许多学生根本没去过九寨沟,对课文内容非常陌生。如果只凭课文上的文字,学生就感受不到九寨沟的美,也没什么兴趣可言。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新课时,我首先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云遮雾绕的九寨沟美丽风光图片,然后将“九寨沟”进行特写,并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九寨沟总面积约620平方公里。自然景色兼有湖泊、瀑布、雪山、森林之美,有‘童话世界’的美誉。‘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九寨沟的精灵是水,湖、泉、瀑、溪、河、滩,连缀一体,飞动与静谧结合,刚烈与温柔相济,千颜万色,多姿多彩。高低错落的群瀑高唱低吟,大大小小的群海碧蓝澄澈,水中倒映红叶、绿树、雪峰、蓝天,一步一色,变幻无穷。水在树间流,树在水中长,花开水中央。九寨沟的森林面积有2万余公顷,在2000米至4000米的高山上垂直密布。主要品种有红松、云杉、冷杉、赤桦、领春木、连香树等。在这里的原始森林中,栖息着珍贵的大熊猫、白唇鹿、苏门羚、扭角羚、毛冠鹿、金猫等动物。海子中野鸭成群,天鹅、鸳鸯也常来嬉戏,是我国著名的自然保护区之一。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当电脑展示完图片后,学生情绪高涨,学习兴趣盎然,心中产生一系列问题,求知欲大大增强。

二、直观演示,变抽象为形象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更是为了在学生对学习产生困难时再现情境,以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形象直观的事物容易理解和掌握,对于抽象的东西就觉得十分棘手。因此,我们在注重文本的同时,要适当地运用多媒体创设接近真实的情境,帮助学生完成对课文内容的阅读和理解、记忆和应用,这是十分必要的。《詹天佑》一文中有叙述火车是怎样通过“人”字形铁路爬上山的一段。让学生自己读懂火车是怎样上山的,这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没有直观的东西,一会儿车头变车尾,一会儿车尾变车头,很难分清。这时,我计划选择直观教具做演示,帮助学生清晰、直观地看清火车是怎样由头变尾、由尾变头,成功地爬上山顶。教学该段时,我采用了多媒体手段:第一步,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前提下,观察多媒体展示的图片——山高、路陡;第二步,动画展示火车到达“人”字形铁路,闪烁显示车头、车尾的位置和动力变化,学生结合文字体验技术的巧妙;第三步,观察火车爬上山顶,感受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情景和画面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永远都不会忘记。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赏“景”悟“情”

古诗以它的对仗工整、节奏感强,深受学生的喜爱,读来琅琅上口,理解起来也较容易。由于它字数少,没有许多景物描述,表达情感的语句也不多。因此,让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感悟作者表达的感情就常由教师代劳。所以在古诗教学中,常常是学生半主动、教师半灌输。那么,怎样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自赏自悟。《望洞庭》一诗中有山、有水、有明月、有诗人,这一系列事物构成了一幅画面。我在教学“悟情”这一环节时,运用了多媒体:先展示洞庭湖的图片,通过图片展示洞庭湖的迷人风光;再配上和谐的音乐,让学生在思乡之音中看一看远山,瞧一瞧洞庭的湖面,望一望头顶的明月。这样,学生就入境入情,自然会领悟到诗人所表达的感情,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在朗诵诗歌时也可配上音乐,因为音乐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在音乐朗诵时,不需要教师重复“要有感情!读出感情”之类的话,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悟出感情来。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究和获取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语文教学活动与多媒体的合理运用,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这无疑是信息时代教学活动的一大进步。它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使语文教学显现出更多的时代特征。

上一篇:技巧让英语课堂变成乐园 下一篇:活用插图 语文教学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