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

时间:2022-10-26 10:34:16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

【摘要】《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

【关键词】信息; 技术; 促进;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102-01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全国教育界上下都在研究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的创新与转变,尤其是教学方式的转变上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信息技术为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协作交流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革新了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构建了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新型教学结构,为学生搭建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创新性学习的平台,培养学生能力与技能,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信息技术不仅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也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提供了很大空间。

1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手写,教师自己修改或与同行共享做起来比较困难,而且学生通过看教师的设计进行自主学习的可能性极小,而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准备教学的重要工具,从备课查找资料到设计、制作教学软件都可以应用信息技术,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电子备课有其独特的优势,可随时修改、完善,可以使用链接的方式随时补充新内容、新材料,体现即时性、快捷性。现在大部分学校都提倡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成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平台,成为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载体,成为大量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主要机制,应该说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和长期性。利用信息技术能帮助老师在集体备课时,合理整合创设教学情境。如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教师可以分工合作收集整理教学中需要的素材。通过集体备课互惠互利、相得益彰,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既发展了学生又成长了教师,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可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师的功夫下在课前,效果体现在课堂上。

2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课上各环节教学方式的转变

2.1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灵动学习情境: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创设情境氛围方面,具有其它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多媒体计算机集图、文、像、音于一体,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生动形象,能以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好奇心,利用计算机动画和丰富的色彩,它使真实的情境灵活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人类最常用的信息交流手段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进行的,约占人类信息总量的95%左右,科学家在研究感官与学习、感官与记忆之间的关系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听觉和视觉学习效果最佳,对记忆率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了相同的结论。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创新地运用电教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反映客观事物,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能极大地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求,充分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多种信息具有数据处理、编辑、存储、播放等功能,成为中小学课堂教学信息呈现的重要手段,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可以提高教学媒体的展示力和交互性,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2.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造的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可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教师对学生的充分信任、鼓励,会使他们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让学生在充满情趣与快乐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自主探究、完成任务的乐趣,同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研究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学生围绕专题收集、加工和处理相关信息,与学生一起开发校内外学习资源,共同回答和解决问题。

2.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切实做到因材施教: 每个人的性格、接受事物的能力和方法等因素是不同的,对信息的获取、加工与处理也存在着差异,只有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实现“抓两头、促中间”好中差兼顾,出现好生吃不饱,差生消化不了的现象,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教学,教师可以设计分层次的任务,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进行人机互动,教师在宏观调控中发现问题,个别辅导,全体学生达到“下保底、上不封顶”的学习效果,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3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与学生的沟通方式

网络使我们的交流更加有针对性,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平台进行自主、合作、远程培训等方式的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观看优质课堂实录,研究优质教学设计与教学案例,不断学习、实践,不断反思教学,不断探究教学方式,不断超越自我,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搭建了更好的平台。现代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教师可以利用QQ、MSN、博客、微博、电子邮件等与学生沟通,不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而且有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现在的学生较以前的学生,更有思想,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能力的渠道更为广泛。因此,其亲师性、向师性较以前的学生来说大大较低。面对这个变化,我们应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中的网络资源,了解学生关注的话题,浏览最新的时事动态,涉猎更为广泛的人文知识,做学生信赖的老师和朋友,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作为教师我们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选用合适的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电子课件的优势,适当改变教学方式,逐步提高自己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能力。我们要从课程的整体观考虑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作用,创设主动学习情景,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我相信:只要我们在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不断研究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定会迎来课程改革的新一轮生机!

参考文献

[1]任友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教师定位[J].现代教育技术。2004(2)。

[2]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3]刘卫华:浅析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要求[J].教育信息化.2006,(3):6-7

[4]陈伟平、金炳尧.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07(09)

[5]蒋骁华: 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

[4] 张晗.幼儿双性化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研究[J].早期教育,2010,(3).

[5] 李晔.因性施教,培养集两性优点于一身儿童[J].无锡教育学报,2003,(6).

注释:

[1]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5)[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

[2] 钱铭怡等编著,女性心理与性别差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3] 臧传鹏,靖国平.教师应积极促进学生“双性化”人格的形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7).

[4] 赖长林.不可忽视的性别角色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9).

[5] 胡江霞.论因性施教及其实施策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6,(5).

[6] 戴斌荣.儿童性别教育中的“扬长”与“取长”[J].教育评论,2006,(2).

上一篇:使用多媒体技术 提高健美操教学效率 下一篇:对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