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时间:2022-10-08 05:52:59

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 目的 讨论C反应蛋白检测在冠心病中的意义方法 将246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依据是否合并分为两组,冠心病患者合并其他组118人,无其他合并组128人;治疗后按照患者控制水平分为 C反应蛋白7.0%组;取自愿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自愿者54名为对照组。对所有参加实验的人分别测定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 结果 冠心病患者的C反应蛋白和C反应蛋白水平要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C反应蛋白;冠心病

冠心病相关并发症是冠心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人们身体的危害十分巨大。主要通过改变微血管的结构和功能造成心小球和心小管的损害,从而严重影响心功能。冠心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是隐匿的,当冠心病相关并发症患者出现明显的心功能损害的症状时,心功能的损害已经达到了2级以上[1],失去了最佳的预防和治疗时期,所以冠心病相关并发症的早发现、早诊断尤为重要。血清C反应蛋白时近年来发现的一个敏感性,较血清肌酐有更高的敏感性[2],是心早期受损的监控指标;而(C反应蛋白)是现临床阶段被普遍认同的冠心病相关并发症患者诊断与治疗监控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重在探讨和C反应蛋白测定对冠心病相关并发症心功能检测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46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依据是否合并分为两组,冠心病患者合并组118人(男89人,女29人),年龄(51.36±9.87); 无合并组128人(男96人,女32人),年龄(50.38±11.25);治疗后按照患者控制水平分为 C反应蛋白7.0%组,C反应蛋白7.0%组70人(男52人,女18人)。无合并的128人 经治疗控制后 C反应蛋白7.0%者52例。取自愿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自愿者52名为对照组,所有对照组患者皆身体健康,年龄(49.12±14.32)岁。各组患者全都不存在其他的能够引起心功能损害的疾病。

1.2 方法 标本的采集分别于空腹12 h后采集各组人员的静脉血液5 ml,其中用促凝管放置3 ml的血液并及时分离,剩余在的2 ml置于EDTA抗凝管中,在2 h内完成所有的检测。

1.2 标本的处理 使用北京九强公司生产的试剂测定C反应蛋白;运用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在Drew ds5糖化血糖仪及配套试剂中测定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的正常值为4.1%~6.0%,本实验取C反应蛋白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3.0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所有数据经过处理后,组间比较用t检验,数据以(x±s)表示,P

2 结果

2.1 冠心病患者的C反应蛋白 与C反应蛋白的水平比对照组健康者的C反应蛋白 与C反应蛋白水平高,比较见表 1,结果显示,合并有的冠心病患者的C反应蛋白和C反应蛋白分别为(11.64±3.42)和(2.45±1.12),无合并症的冠心病患者的C反应蛋白和C反应蛋白分别为(9.76±2.82)和(1.46±1.08,T2)dM合并组的C反应蛋白和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比T2 dM 无组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治疗前 T2 dM 各组与正常对照组检测结果比较(x±s)

组别n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mg/L)

T2 dM合并组11811.64±3.422.45±1.12

T2 dM 无组1289.76±2.821.46±1.08

对照组544.88±0.760.42±0.32

2.2 治疗后 以C反应蛋白控制水平不同为标准,T2dM患者各组C反应蛋白与C反应蛋白水平的比较见表2,结果显示,C反应蛋白7>.0%合并组的C反应蛋白(%)和C反应蛋白(mg/L)水平都要高于C反应蛋白

表2

治疗后C反应蛋白控制水平不同T2dM各组间检测结果比较(x±s)

组别n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mg/L)

C反应蛋白

C反应蛋白>7.0%合并组7010.19±2.952.24±1.14

C反应蛋白

C反应蛋白>7.0%无组529.51±2.791.12±0.71

3 讨论

冠心病相关并发症心损害是冠心病相关并发症严重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在临床上是造成冠心病相关并发症患者的死亡的重大原因之一。高糖状态下生成变多,与氧合血红蛋白竞争携氧能力,加上高糖状态使血液粘稠度升高,导致微血管灌流不足和组织细胞缺氧,损伤内皮细胞,基底膜电荷屏障缺损[4]。血糖水平对冠心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十分重要,血糖控制得好微血管病变会得到延缓,患者不出现蛋白尿等症状;血糖控制不好,病程会缩短,微血管病变和蛋白尿会很快发生。而C反应蛋白是血红蛋白在高血糖水平下发生的非酶促糖化反应的产物,能够反映测定前2~3个月血糖水平,反映出微血管病变的水平,从而能够做到对冠心病相关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控。本研究中,合并有心损害的冠心病相关并发症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无心损害的冠心病相关并发症患者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 考 文 献

[1] 余红,陆其兵,戴宏斌.C反应蛋白脂蛋白(a)及测定对不同心损害期糖尿病的临床价值.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4):357358.

[2] 周新,府伟灵.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13.

[3] Buse JB, Ginsberg HN, Bakris GL, et al.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people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nd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Diabetes Care, 2007,30:162170.

[4] 赵然,毕呜梓,张冬.全血微量白蛋白检测对冠心病相关并发症患者心脏微血管病变程度的观察.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7(1):83.

[5] 刘燕,柳洁.高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相关并发症患者血胱抑素 C 相关性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9(5):436.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及诊治分析 下一篇:桩核冠修复失败的原因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