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方位介词 “上、下”、“up、down”表时间隐喻义的对比研究

时间:2022-10-08 05:39:30

英汉方位介词 “上、下”、“up、down”表时间隐喻义的对比研究

【摘 要】隐喻不仅是语言的基本特征,而且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关于隐喻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语言研究的焦点之一。其中时间是空间的隐喻现象(即时间隐喻)倍受关注。目前在这个方面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的研究成果。关于汉语、英语的方位词在表示时间隐喻意义的灵活度以及其形成机制还有待探讨。

【关键词】隐喻;时间隐喻;汉语方位词;“上、下”;英语方位词;“up、down”

一、隐喻概述

隐喻(Metaphor),不仅是语言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思维组织的一种工具,是人类看待、认识事物的一个视角。 George Lakoff 和Mark Johnson在Metaphor We Live By一书中指出,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不但存在于语言中,而且存在于思想和行动中。我们赖以进行思考和行动的日常概念系统本质上基本是隐喻性的”。[1] (LAKOFF G, JOHNSON M.,1980:4.)。时间是构成世界的元素之一,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却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遇到无法用语言直接表述的时候通常有那个隐喻来表达时间。

二、时间隐喻的概念和分类

关于时间隐喻的概念,周榕、黄希庭提出:时间隐喻是指用隐喻的方式来表征时间,即将其他语义范畴里的概念、表达、关系映射于时间范畴中,从而获得对时间的理解和表征。时间表征从本质上讲是隐喻的,不借助隐喻就难以表征时间。简单地说就是将非时间概念结构投射到时间概念结构上的隐喻。

时间隐喻主要分为三类:时间的本体隐喻、时间的结构喻,以及时间的空间隐喻。

时间的本体隐喻是说把时间作为一种实体来加以感知和理解。人们通常会通过具体的实体和物质经验来理解那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如事件、感觉、信念以及时间等。例如:他的脾性很软弱。在这句话中我们把一个人的主观的、难以把握的脾性比喻成某种感觉起来比较软,易碎的东西,降低了理解难度。所谓时间隐喻就是将时间看成一种本体。时间的本体隐喻又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的小类别:(1)时间是实体(2)时间是容器(3)时间是人等等。用这些本体来表征时间,达到一定的理解效果。

(1)时间是实体。时间本身是难以感知的,为了对时间有效地感知,不论是在哪一种语言中,人们都习惯于将时间看成是一种实体,通过对实体和物质的具体经验来理解抽象概念。如:时光催人老,岁月不饶人;用它来量化,如:十年的时间,将一个踌躇满志的青年变成了一个谨小慎微的中年人了;用它来确定原因,如:他一生中的黄金时期就这样在小镇度过了;用它来确定目标、促动行动,如:她把希望寄托在时间上。[2]

(2)时间是容器。认知隐喻学认为,人是独立于周围世界之外的实体,每个人本身就是一个容器,身体又分界面、里外等。人们将这种概念投射于人体以外的其他物体,如房子、丛林、田野、地区,甚至将一些无形的、抽象的事件、行为、活动、状态也看作一个容器。[3] 尽管时间本身无形,但将时间隐喻成容器的隐喻比比皆是,如:一年之中、月中、七天之内、半夜里、进入新时代、等。通过这种容器隐喻,可以将时间中的某一段理解成有内外有边界的容器,人们就能够在这个由起点、终点或边界所界定的范围中进出。

(3)时间是人。时间是人的隐喻是对实体隐喻的进一步细化。时间作为构成世界的一个重要维度不仅与自然界物体有相似特性,而且研究者也将时间看成是与人类一样具有生命的东西。如:如果珍惜时间,他就馈赠以丰硕的成果;如果人怠慢时间,他就远离而去。时间仿佛像人一样,有自己的思维、判断、感情和力量。[4]

“结构喻”是指以一种概念来构造另一种未知的概念,也就是说,将谈论一种概念的各个方面用于谈论另一种概念。[5] 中英文当中这样的例子相当多,这主要是基于时间是金钱(Time is money)的隐喻义。中文中常有:“投资时间”、“时间宝贵”、“珍惜时间”、“浪费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等。英文当中“Time is money”、“Time is a valuable commodity”、以及“You are wasting my time”等。人们在概念认识的潜意识中,自觉地将关于时间和金钱的认识联系起来,所以“时间是金钱”的隐喻才能如此的深入人心。

空间隐喻,也称“方向喻”,指的是与空间方位有关的隐喻,是以空间概念为始源域,向其他认知域或目标域映射进而获得引申和抽象意义的认知过程。[6] 时间的空间隐喻就是用空间的概念来隐喻时间概念,时间的空间方向主要体现在水平和垂直这两个层面上。因为时间本无前后,其前后是观察者选定的,所以观察者的视野决定了时间的方向。[7]本文主要讨论垂直层面。 这方面,汉语和英语中有一定的差异。汉语中,时间较早为上,时间较晚为下,.也就是过去为上,未来为下。如,上古时期、上辈子、上一刻;下辈子、下周、下一季度等。而英语中的时间隐喻相反:“过去在下,未来在上。”如:“Up to now, I’ve never met him.”、 “Applicants must be above the age of eighteen .”[8]

三、汉语方位词“上、下”的时间隐喻义

综上所述,时间隐喻的种类多种多样,那么构成时间隐喻的元素也必然种类繁多。方位词不仅能构成空间隐喻,而且也是时间隐喻的重要组成元素。然而,方位词表示时间隐喻义的灵活度却因语言而异。本文将以“上、下”和“up、down”为例,对比汉语和英语中方位词表示时间隐喻义的灵活度,从而浅析这一差异的文化根源。“上、下”这一对介词在现代汉语中可以表示多方面的意义,但就其表示的时间意义而言,是属于时间隐喻的垂直层面。

(一)、“上或下+时间词”表示一段时间

在汉语中时间较早为上,时间较晚为下,也就是过去在上,未来在下。如:“上周、下周;上月、下月;上一年、下一年;上辈子、下辈子;上一代、下一代”等。

(二)、“动词+下来或下去”表时间

现代汉语中有这样的表达:坚持下来、坚持下去、发展下来、发展下去、走下来、走下去、说下去、埋怨下去、听下去、熬下去、活下去等。

(三)、“动词+上下”表达时间的开始

(1)、我才知道原来七年前就喜欢上他了。

(2)、他刚躺倒床上就打上呼噜了。

(3)、几十年不见的冤家,一见面就掐上了。

(4)、你什么时候对语言学感上兴趣了?

(5)、表面上恭王没在意,心里可记恨上了。

(6)、一进家门,刁蛮婆婆的嘴就嚷嚷上了。

由上文可以看出汉语方位词“上、下”的时间隐喻意义是十分丰富的。然而与之相对应的英文词汇“Up、Down”在表示时间隐喻方面就有诸多局限。

四、“up、down”的时间隐喻意义

(一)、“Up”的时间隐喻意义

空间核心意义:(1)空间的上升;(2)时间上的终了;(3)方向

隐喻意义:(1)抽象性上升:提升;成功,支持,重要性(2)意义上的终了:事物、动作、时间等的结束(3)特殊意义。[9]

从上表可以看出,方位词up有很多层意义,但表示时间只是一种一小部分,如:1)、Time is up .2)、When the two hours were up nobody had answered all of the question. [10] 3)、Up to now, I’ve never met him.”等等。

(二)、“down”的时间隐喻意义

据《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辞典》(2007:634),方位词Down除了具有“在地处”和“自高处向下”这两个基本义项外,还主要有其他37种不同的用法,可做副词、介词、形容词、名词和动词[11]方位词down的意义非常丰富。但其意义从空间域拓展到时间域时,其表达的时间隐喻意义就比较少了。例如:“The books introduce the history down to 1914.”。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down在表示时间意义时主要是表达出“从较远时间到较近时间”。

总之,和汉语“上、下”构建的时间隐喻意义相比,英语中的“up、down”建构的目标域很少投射在时间域上,也就是说up与down在表示时间隐喻意义时没有“上、下”灵活。基于一些常识以及专家学者的探讨,我们可以发现这一差异是有其深刻的文化渊源的。

五、汉英方位词表时间隐喻义灵活度差异的文化渊源

时间隐喻概念在汉语和英语中的巨大差异主要是由汉英不同民族对世界、社会甚至自身的不同认识而导致的。中西方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决定了他们的时间观。中国人的时间概念是一个周而复始延绵不断的周期性循环过程。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不管是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还是对中国文化颇有影响的道家思想都主张回归自然,回归过去。[12] 中国人倾向于主张“过去在上,未来在下”的时间隐喻观念。而西方的“天人二分”观念将强调主体对客体的控制和把握。他们往往不局限于过去的经验教训,反而投身于挑战未知、开发未来的伟大事业当中。这就形成了“过去在下,未来在上”的时间观念。这里所说的“上、下”就对应于汉语方位介词中的“上、下”。而在英文中表示上下的词有很多,如:up、above、over、down、below等等,但表示时间都不是其核心意义。汉语中表示时间意义的方位词在纵向维度上的丰富性体现了人类共同的认知经验:空间概念往时间概念的转换。另外,在汉语中凡是表示空间意义的介词基本上都能用以表示时间,而且用法多样,因为汉语中表空间方位的词与表时间定位的词往往使用界限模糊,大多数词时空意义共存。从以上几点,我们能发现文化是导致介词在汉英时间隐喻上的差异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Lakoff. G,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4.

[2]杨艳.汉语中的时间隐喻[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

[3]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孟静,王蕙.从概念隐喻的类型看时间隐喻的分类[J].才智,2011(18).

[5]王述文,罗苏秦.汉英时间隐喻概念及其文化意义[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9(2).

[6]吴念阳.隐喻的心理学研究[M].上海:上海百家出版社,2009.

[7]张建理,骆蓉.汉英空间时间隐喻的深层对比研究[J].外语学刊,2007(2):68-73.

[8]同[4]

[9]陶文好.论up的空间和隐喻意义认知[J].外语学刊,2000(4).

[10]刘丹.中英方位词“上”的空间及隐喻意义对比[J].外语教育,2005(00).

[11]胡小颖.方位词DOWN语义拓展的认知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1(7).

[12]清平.中美哲学精神之比较[A].刘海平.中美文化的互动和关联[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184-188.

上一篇:原型与作家创作力 下一篇:从被动语态看汉英翻译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