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探究

时间:2022-10-08 02:22:54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探究

一、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不符合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准确,一定程度上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脱离,导致该专业所培养的人才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导致企业难以招聘到称心如意的员工,而毕业生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人才培养与社会的发展需要出现了错位。另外,在人才培养方面,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实价技能的培养也是原因之一。这种重理论请技能的教学模式,势必造成学生走到工作岗位以后难以有效开展工作,对学生就业造成消极影响。

2.课程设置不合理。

由于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理论的指导,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也存在着种种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课程所占的比重过大,一定程度上缩减了实践性课程的课时,例如:国际商务谈判、外贸跟单实务等实践性强的课程。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但是却不能应用于实践,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难以满足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等岗位对员工能力的要求。

3.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的实操训练水平低,实际操作的能力较差。

4.学生缺少实训基地。

不完善的实训基地建设,让学生实训的需求无法满足。虽然一些高职院校具有实训或者实习基地,但是容纳的人数十分有限,多数学生没有机会机会参与实训,得不到必要的训练和提高。

5.缺乏优秀的教学团队。

目前,教师的结构单一也是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存在的问题之一。大多数的教师不具备外贸企业工作经历,教师的进出口业务操作能力不足。另外,一些高职院校还存在教师少、负担重的现象,大部分教师的外贸实践技能不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不足,使之与人才培养的又一大因素。

6.缺乏必要的技能的考核。

考核是提高人才培养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所采用的考核内容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考核的内容多来源于教材,注重理论的考核,对时间技能的考核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学生的应用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得不到锻炼。对学生的操作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利。

二、人才培养的对策探索

1.人才培养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主要会在区域内的外贸行业工作。而外贸企业对该专业人才具有较大的需求,其中对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等的需求最大。外贸企业除了要求员工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意外,往往还要求他们掌握所需要的外贸知识和技能。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为目标,把职场对人才的需求作为发展的导向。注重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满足外贸企业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要。

2.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要根据外贸企业的具体工作岗位进行,根据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等工作岗位对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的要求作为建设的标准。在此基础上,与行业内的专家进行研讨,增加对实践性课程的设置,提高课程体系对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课程的内容要尽量与职位的要求相一致,以便该专业的学生在走进工作岗位以后能够尽快进入状态,在实践的中运用理论知识。同时,注重双语课程的设置,以学生为主在课堂让进行英语交流。外贸企业的工作岗位当中,对员工英语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员工与客户之间进行相关的业务时,往往需要通过英语进行交流,因此有必要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在提高实践能力的基础之上,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行动导向教学法、情境创建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其中,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运用当中,需要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在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学会相应的技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创设出相应的情境,例如,针对进出口业务的函电模拟、交易磋商、合同签订等等进行模拟。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当中,掌握进出易的流程和操作技能。在课堂的开始阶段,教师可以将具体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工作中专业知识,并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针对教学任务中的重难点问题,让学生展开分组讨论或者角色扮演,通过充分的讨论分析,让学生充分把握知识或者工作实践的要点。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会到企业实际工作的感受。

4.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可以以进出口业务流程为依据建设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当中,除了常规的外贸专业所必须的教学软件、教学设备之外,尽量与企业环境保持一致,让学生在逼真的环境当中完成进出口业务基本操作。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让学生在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锻炼实习,在实际的操作当中,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减少或者消除学生在实践方面的不足之处。同时,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与外贸企业合作,共同对人才进行培养。可以让教师到合作外贸企业进行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教学能力。也可而根据学校与企业支架的合作,建立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让专业人才的培养符合企业的要求。

5.加强高职院校的教学团队建设。

鼓励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通过实习、培训等策略提高教师团队的整体水平。可以定期外派教师到合作企业当中实习、实践,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也可以外聘一些外贸企业的一线工作人员,来高职院校进行讲学。承担一部分对实践要求高的课程教学任务。同时,以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任教师为主,建立起一个优秀全面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团队。

6.完善对学生的考核评价。

在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当中,要注重考核的作用。要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高和理念,对考核的内容以及考核的方法进行完善。在心的考核体系当中要把进出口操作技能作为考核的重点。同时把外贸企业的岗位职业能力作为考核的主线。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纳入整体考核的范畴,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同时,可以把外贸企业的考核评价机制作为参照,建立起相应的考核方案,加强考核中对学生操作技能考核的比重,并由学校的教师以及企业的专家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三、结语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考虑到区域经济发展、课程体系建设、实习基地建设以及教学团队建设等多方面的内容。并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效率。

作者:黄蕾 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上一篇:国有企业低碳经济行为目标研究 下一篇:国际贸易课程双语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