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学习

时间:2022-10-08 12:07:32

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学习

1、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合作学习也越来越多地被我们体育老师所采用,但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所采用的合作学习往往是比较表层的合作:简单分组后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虽然在教学中这样的合作学习已经帮助了我们的教学,但针对每个教材是否都适合,怎样的合作学习才能根据体育学科教学的特性更大潜能地发挥学生之间的这种合作作用,在教学的指导上我们的老师又应该怎样来处理和指导,这些都是让我们想要去深入地研究,找到适合我们小学体育课上的合作学习最佳策略。

2、合作学习的界定

虽然众多关于合作学习的解释,但却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界定。所以我们把我国学者刘吉林、王坦在《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一文中指出的含义作为它的界定。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具体可以理解为以下几个关键词:小组活动、异质小组互助合作活动、有目标导向、小组评价、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3、课题的研究价值

一是进行合作学习的研究可以让我们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找到更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方法,让我们的体育教师能根据教材内容,不同的年级段的教学要求,找到组织合作学习的最佳策略,有效地组织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较高、较快的学习效果。同时在与同伴的合作或是在帮助同伴的过程中巩固运动技能,以使学生逐步学会运动技能的迁移学习。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实现“健康第一”的新课程理念夯实基础。

二是通过合作学习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掌握适合自己身心发展规律的合作技巧,懂得如何在合作中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为自己的学习和小组的进步作最大的努力。改善现代小学生比较严重的“自我为中心”的心理问题。

三是进行合作学习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在之前进行的新教育实验中我们一再提到,课堂教学要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成为主体,教师心里时时刻刻装要着学生,为学生的生存与发展着想,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脑分析问题,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看法,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生命,真正成为一个健全、独立、完整的人,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一段完整人生的发展过程。

4、研究对象与方法

4.1研究对象: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1-6年级24个班1158名学生。

4.2研究时间:2012.9-2013.6

4.3研究内容:通过研究,找到最佳的分组方式。通过研究,制定出适合小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容模块。通过研究,建立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最佳策略。通过研究,建立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

4.4研究方法: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数据统计法

实验中,我们先对每个班的学生进行学情分析,采用异质分组方式,并告知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与意义。实验老师按自己所教年级段的计划进行教学,但在教学中注意了对实验内容、教学策略进行思考,根据不同的班级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采用对实验学生合作小组的跟踪记录,学生学习动作技能所需时间与学习效果的同期对比;实验老师间相互的听课、评课进行讨论与交流,逐渐整理研究思路,探索有助于体育教学的,真正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体育技能的有效合作方式。

4.5结果与分析

4.5.1优化组合,有效合作的基础

创设合作的氛围,包括合理分组,分好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为了让每个合作小组操作方便、协作有力、反馈及时,使具有不同能力的学生能相互帮助;合理分配任务和角色,使每个学生能根据各自的特点发挥各自的角色作用。学期初,根据课题研究计划,我们针对不同的年级都采用了“异质分组”,所谓的异质有两种,一种是学习能力上的异质,一位运动能力比较强的带一位运动能力较弱的;另一种是纪律调控上的异质,体育课基本上是在室外进行的,良好的纪律约束是安全活动的重要保证,所以在分组时既要考虑到运动能力上的互补,更要注意纪律上的互补,让一个自控能力较强的带一个自控力较弱的。如果条件允许还应该考虑到男女生的互补。体育成绩好的男生可以带运动能力弱的女生,管理能力强的女生可以带自控力差一点的学生。

在分组中还要考虑到学生人数的安排。在常规的合作学习时,我们通常以两人合作组合为最佳,我们称之为小小组。小小组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节约商量讨论的时间,而把练习的时间加到最大。当学习的内容需要时,两个小小组就组合成为4人小组,二个四人小组又可组合成8人大组。为了方便我们的教学,集队时就注意分组的站位,通常以八人组为基本的小组集队,八人中又分四个两人合作组,这样的分组站位,学生可以在上课时按老师的要求很快地明白合作的对象。这样分组的方法充分利用组内学生的差异性、互补性,有利于学生的参与互相合作,又有利于组内水平的平衡。在这样的集体中,只有集体目标达到是个人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4.5.2明确指导,有效合作的策略

仅把合作学习看成徒有其形式的教学方法、简单的分组、自然的合作并不能使学生相互协作,不能保证合作学习取得成功。为了正确认识体育合作学习的本质,使小组学习真正具有合作性。在每次的体育课课堂实践前,作为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对所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来进行一个明确的指导,才是最有效的合作策略。

低年级的学生因为表达能力不是很强,观察也不够细致,对于动作重点的理解和把握都表现得很弱,技能的积累又很少。所以在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需要教师把合作时所站的位置,观察的重点,怎样来提示都要讲给学生听,只有引导到位了,低年级的合作才能做到真正有效。比如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学习小篮球运球时,我的第一个合作目标是学生通过相互的指导来改进原地运球的动作。根据这个目标,我对学生提出的合作指导是面对你的小伙伴,看一看他的手指有没有分开,按拍球的时候有没有紧紧地粘住球;身体有没有协调地配合按拍动作。当你发现伙伴有什么没有做到时就提示他。学生在这样的指导下进行合作可以很明确地知道看什么,知道怎么来提示。当我把合作目标设置为适当地引导你的伙伴把眼睛从球上离开进行运球时,所对学生提出的合作指导就成了:站在伙伴两大步远的距离,用手指的变化来引导伙伴观察,并要及时给伙伴正确地评价。低年级的合作指导更多的是根据每一个练习的小目标来进行方法与要求上的指导。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做到为同伴服务,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是与同伴一起完成一个任务。

中年级的学生比起低年级来不仅在技术技能上已经有了一些积累,更重要的是,他们表达的欲望与方式已经比较丰富,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高,好胜心也强,但自我为中心也体现得更加明显,所以这时候的合作指导更多的是要让合作者明确各自承担的角色,及所给予的合作时间、需要达成的合作目标,对于达成目标所采用的合作方式就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实践自己的想法。比如,在学习集体舞阳光校园时,当学生初步掌握了基本步法后,四人的组合动作必须要通过学生的合作才能完成,相互间如何更好地完成动作就是所需要达成的目标。“谁来指导动作,谁来呼喊节拍,大家的站位及配合”就成了老师指导学生合作的提示,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很快会确定各自的角色,有了各自所要承担的任务,合作起来效率才会提高。对于中年级则可以在低年级的基础上强调如何正确地给伙伴纠正动作,观察要注意动作的细节等。

到高年级,学生对于动作的理解已经有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和经验,这时的学生更喜欢表现自己对于技术与技能上的优势。这时的合作不仅是给予动作上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在学习动作过程中的相互交流,用什么样的方法能更快,怎样的动作才能让身体跃起更多等等。这时对于学生来说,老师要给的合作指导,更多的是让他们很快明确自己应该怎么做、需要为伙伴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当伙伴给予我指导时我应该怎样处理解决以帮助自己更快地改进动作,掌握技能…… 比如,小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这是一个本身就需要两个人的合作才能完成的动作,这时老师要给予学生的合作指导可以是:对于传接球的动作两个人需要相互的提示,手型,脚步的配合,迎球与引球的信号提示;更重要的是要告诉学生传球的目的是让同伴能轻松地接住球,明确目的后,学生才会有目标的交流,并通过交流来改进动作。

4.5.3全员参与,有效评价的完善

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需要一个良好完善的评价机制,这个评价如果单纯地让老师来完成就会显得面不够广,因为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可能全面地观察到每一个合作小组的合作学习的全过程,而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却可以弥补这一点。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表现及合作的效果采用两种评价方式。一种是符号式评价,每一位学生都要对自己的合作伙伴进行符号式评价。合作意识好,接受或给予帮助,并且共同完成合作目标的可以给予的评价,表现一般,或是基本达成目标的可以给予,没有合作的意识,目标没有达成的则给予。这个评价没有固定的要求,由伙伴间的自我感觉来评定。另一种为评语式,在伙伴有特别表现时,评价者可以用写小纸条的方式来告诉老师。小小纸条传递给老师的是一种对伙伴的肯定,也让老师更好地了解在学习中没有发现的学习细节,帮助老师更全面地了解合作的过程。在实践过程发现,这样的评价简单有效,学生间很注重伙伴给出的评价,也知道努力的方向。有了伙伴间的相互评价后,老师也要有合作小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效果评价,这是对于一个合作小组的评价,这个评价可以让组内成员有一个共同的努力方向,同时也可以激发起组内每一位成员的潜能。

经过一年的实验,我们对于体育课的中合作学习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只是初期,还需要有更多的内容来进行实践、验证,以帮助我们找到最好的合作学习的措施。真正从学生的主体意识考虑,真正让合作学习着眼于全体学生,特别是那些体育基础较差或学习有障碍的学生,使他们能够普遍达到课程目标,促使他们喜欢体育运动,具有与人协同活动的能力,紧紧抓住学生的相互交往与作用这个主线,切实的落实到每一节体育课,让学生“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学习”,最终乐于学习、乐于合作。

【作者单位: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 江苏】

上一篇:浅谈现代企业中的员工激励 下一篇:幼儿创造力培养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