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回归生活世界理论当代阐释及其意义

时间:2022-10-08 11:34:24

马克思回归生活世界理论当代阐释及其意义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扎根现实,追求发展,通过实践将理想与现实连结。我们要做的是,在现实中改变世界,在改变世界中创造历史,用实际行动追求理想,践行信念。然而我们必须注意到:现实的生活世界在人类的改造下始终处于不断的发展与变化过程之中,而这种发展与变化了的世界又是我们完善自己生活世界的依据。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世界

一、生活世界是人的存在与自我生成的地方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由我们人类的生成活动所形成的一个世界,是人们在日常的生产活动中所形成的一个空间,它与我们日常的存在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认为:生活世界的回归是历史时代的要求,也是人们生活、生产发展的需要。

世界上生活的承载者和主体是人,生活是在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世界上别的事物所展开联系的,是人所具有的一种特殊的活动。人通过自身的活动,在接触自然界的时候去认识它们,这是属人的世界,这样的世界对人来说是现实的是有真实意义的。在世界中,只有人才是有生活的,人们平常的生命活动都是根据自己的一直和意识展开的,人作为自我生产的现实存在,人的自我生成活动就是人的日常生产生活,我们现在所生活的世界即是我们生活与生存的现实环境,也是人们在今后的生产生活中,不断改造我们现有世界的基础与前提。我们人类认识和探索科学秘密的原因就是为了去更好的生存。人们不可能满足于某种固定的状态,总是会通过对实践的不断总结与反思,去实现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向前发展,人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改善自己的生存现状,也不断的实现这自我的提升。所以,生活世界就是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现实世界,是人之为人的创造性活动结果的生成之域。

在人的社会实践当中,人与世界之间是双向生成,并存在着互动性,实现“现实的人”与“现实的自然”的一个统一,在我国目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时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质是促进我国普通个人的生成,不断的解放个人,使他们走上独立自主的经济道路。人们在不断的变革社会的过程中,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也会变得更加的全面、更加的完美、更加的真实。真正实现马克主义的“自由人联合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人的存在和生成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性通过人们的不断劳动,实现人的自主性,全方位立体型的培养人的独立人格。马克主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的解放的关键在于人类劳动的解放,劳动解放的关键是人们可以进行自主性的劳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每个商品的生产者和经销者都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主体,他们的每一项经济活动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和社会责任。形成相应的独立人格。并且不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将会由经济领域发展到政治领域,实现社会主义的政治民主。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要求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必须进行公平的交换,在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中,要求大家必须进行自主的劳动,自主的劳动必定带来的是自由、平等的交换,这样会促成人与人之间不断密切的合作,在我们国家内部就可以形成丰富的社会关系,人们也获得更加自由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要求在经济活动中,一定保证交易的公平公正,这样也可以保证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自主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人的发展完全相适应的,更能很好的适应人在社会活动中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促进人的主体的生成的。

二、现实生活世界是对象化实践活动的展开

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是我们日常实践活动所生成的产物,它是以人类的物质生产为基础存在的,进行对象化活动展开的一个过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的劳动产品其实就是固定在某一个劳动对象的劳动,这就是马克主义哲学中讲的劳动的对象化,马克思认为:人就是一个社会的主体,也是一个对象,,人不可能离开社会和自然界单独存在,人们的生产劳动必定是与社会紧密相联系的对象化的客观劳动,人们在社会中,根据自己和社会的需要进行相应的生产劳动,因此,对象化的劳动是属于劳动的本质。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永远不变的真理。只要社会存在一天,对象化的劳动就会存在一天。如果老哦的那个不是对象化的,那么劳动就是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了,

马克主义哲学认为,对象化的劳动,不仅仅是以人自身为劳动的对象,而且也表现在了人与物之间、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互为对象。人们对象化的实践活动使我们这个生活的世界生成的最根本的方式。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对象化的实践是人类实现本质的唯一方法,也是认识并且改造客观世界的基本活动。人的劳动是在社会中人的一切关系的总和,人们从实践中出发,不断的认识客观世界,为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找到了最合理的发展道路。

人们深刻的认识对象化的劳动,有助于很好的区分对象化的劳动和异化的劳动,正确的认识劳动的本质。异化劳动的概念是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而提出的,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结果是:“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劳动者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所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

在人类现实的劳动中,劳动不仅仅表现为外化的产品,成为了一种外部存在的表现形式,并且成为了一种异己的力量与别人进行相互的对立。这种理念无法由人来支配和驾驭的,人成为了这种力量所统治的一个奴役。“因此,劳动者越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占有外部世界、感性自然界,他就越是在两个方面失去生活资料:第一,人们感性的外部世界已经不再成为所属于他的一种劳动的对象,成为了其它的劳动的生活资料;第二,这个外部世界越来越不再为他提供直接意义的生活资料,即劳动者的肉体生存所需的资料。”在异化劳动中,人们在劳动中失去了原来是自己的对象,并且劳动还把这种对象还变成了异己的和人相对立的东西。这样对象化的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成了人们维持生活的一种办法和资本家创造私有财产的一种手段。因此,“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者们来说,劳动往往一般都是外在的东西,是从根本上说不属于他们的;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广大的底层劳动者们在自己的社会劳动中,并没有实现对自己的一个肯定,相反,是社会劳动完全否定了他自己,所以他们感受不到劳动所带来的幸福,他们只会感受到劳动为他们所带去的不幸;他们也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去发挥自己的肉体和和精神力量,往往结果只能是使自己的肉体受到损伤、精神遭到摧残。”

三、现实生活世界是主客体间交往的关系结果

在我国现阶段,生活往往都是在人们实践劳动的基础上所展开的各种各样的对象化活动,通过各种各样关系的形式来表达在劳动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发展过程的。通常人们都是以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来展现自己的生活,这样的生产活动和生活往往又是在人们劳动交往关系当中进行的。而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就是一个万事万物之间相互联系的、统一的整体。“当我们还在深思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从人类社会诞生的那一天起,交往活动也随之开始了。

四、现实生活世界是现实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人类创造了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同时也创造了人类的历史。在对象化的实践活动中人类的生活世界在时代中产生,在历史中发展。人通过现实活动创造了自己,创造了历史,更在历史中不断的创造着自己,创造着世界,生活世界就是在这样一种时代和历史过程中不断的被改造着、创造着并统一着。人们的现实生活、现实活动规定了人的现实性存在和生活世界的现实性基础,而个人的活动都要受到具体的社会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制约。人的现实存在和生活状态,呈现着具体生命个体的当前生活状态,而人的历史性存在,是人在时间与环境变化中的过去生活状态和未来生活状态,生活世界既是过去生活世界的产物和继续,又是未来生活世界的基础和开端。所以哲学一定要考察现实生活、现实生活中的人、现实的社会历史条件,在超越感觉、超越表象、超越主观的基础上全面的把握时代精神,理性的反观时代,理想地引导时代。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3]《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4]蔡靖.马克思唯物史观生成三部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5(4).

上一篇:基于“微笑曲线”理论的蚌埠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下一篇:水彩画材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