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研究

时间:2022-10-08 10:12:06

浅谈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研究

论文关键词:本科 教学质量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论文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内涵和教育目标,总结了制约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策略。继而指出提高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彰显特色办学是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需要全体教师员工的不懈努力。

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大规模的扩招之后,一场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特色为主题的竞赛已经展开。《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都把“提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重点。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在“大校”的基础上建“强校”几‘乎成了所有大学的发展战略。谁能赢得胜利不仅在于其教学目标和计划,更取决于其认识与理念、魄力与能力,以及是否本着科学发展的理念,拥有科学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系统的组织保障,等等。

一、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内涵

1.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概念

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16条规定:“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而198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4条规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成绩优良,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学士学位:(一)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比较高等教育法和学位条例的相关规定,可以容易明晰二者文字的异曲同工之处。

分析这两条法规,再去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专科”所作的表述:“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不难看出,“本科”特有规定性应该表现在,除去基本知识、基础理论之外,最应加以区分的是运用知识的技能和方法,特别是开展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大学通常所强调的本科教学所应有的创造性和研究性,这是大学本科教育固有的特性。

在分析了“本科”的内涵之后,得出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是指大学教学活动及其结果中固有的满足社会及学生需求的程度。简单地说就是教学活动满足需求的程度。

2.高校本科教育教学目标

既然大学本科教学的活动主要是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那么本科教育教学的要求和目标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1)社会对学生品质培养的需求,主要表现为用人单位对学生适用性的满意度;

(2)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要求;

(3)上一级教育对大学教学的要求,即:大学里最高层次的博士教学对本科教育的要求:

(4)国家关于大学教学的相关法律和规定对教学内容的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大学教学质量区别于物质产品质量,因为在这里学生是“特殊”的消费者,他们既是教学品质的承载者,又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产品”;既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又是教师教学服务的“客户”。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教育教学的复杂性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困难性。当然,大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大学的教学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这四个方面的要求。在理论上分别称之为教学的外适性质量、个性适应性质量、内适性质量和教学质量的国家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就是要提高这四个方面的满意度。

二、制约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

扩大招生之后,大学教学质量下滑的问题日益明显,若不及时加以解决,就会导致大学教学质量的严重下降。然而大学的教学质量又与大学的领导和管理、教育经费、教育条件、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的素质等许多因素有关,在这些相关因素中目前最突出的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班级人数太多,程度差异较大,有的学生起点较低,教师难以组织统一的教学活动、难以全面地照顾到每个学生。

二是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存在缺陷。例如: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新生刚一入校基本都配备了个人电脑,加之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松散,导致部分学生将大部分时问和精力投放在玩电脑方面,从而出现了逃课的现象。

三是教学资金和设施投入不足,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大学在大规模的扩招之后,对教学设备、教学条件和教学激励以及津贴等方面的投入跟不上,网络建设、图书资料和教学会议与教学活动经费都不足以满足教学方式方法提高的要求。另外,教师往往抱怨给“一表”学生和“三表”学生授课所付出的精力不同,但收入却基本相同的情况,更有甚者,部分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向民办高校,去赚取高额的讲课费,从而忽视了他们自己学校教学质量是否过关的问题。

四是教学内容陈旧难以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动性没有充分的发挥。由于大学本科教育的教学内容受到相关法律和规定的限制,往往出现教学内容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再加之学生往往不是按照本人的兴趣选择他们所修的专业,就会出现本专业的学生不喜欢本专业的课程,而外专业的学生却学不到他们感兴趣的课程,这就导致了部分学生不积极主动配合教学甚至影响教师正常的教学,出现了教学质量的下降。

五是部分高校分不清科研和教学两者的关系。高校的科研实力固然标志着教师的研究水平,但是,研究水平的高低与教学能力的好坏并无对应关系。我国学者韩淑伟等在对高校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两者关系进行研究后发现,大学教学的教学效果与科研水平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然而,高校普遍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这样就使教师那些本来就不多的精力更多地用在了科研上。

六是部分高校的教学领导与管理的水平不高,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高校的教学比工厂里的车间生产要复杂得多,其教学质量需要一系列科学的领导与管理方法,可是现在很多大学教学领导与管理工作在制度上和方法上都没有达到高质量教学的要求。

三、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措施

1.因材施教,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大纲,分层次进行培养

高校扩招之后,出现了学生数量大、学习能力相差大的特点。如果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还继续以往的教学模式,就会出现起点低的学生跟不上正常的教学内容,久而久之就出现教学质量滑坡的现象。为此,应该采取因材施教、小班授课的原则,在高校里开展多方向、多层次的教学体制,制定适合于不同水平学生的教学大纲,让较高水平的学生学习较深的课程,而低水平的学生学习简单但实用性较强的课程,为社会培养出适合不同层次岗位需求的人才。

2.完善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机制,及时修订学生的管理手册

由于时代的发展,出现了学生个性多样化、兴趣广泛化的现象,如果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机制和学生手册得不到及时地完善和修订,就会出现管理上的漏洞,从而影响教学质量。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部分学生过分留恋网络,导致在课堂上精力不集中,甚至出现缺课的现象。针对此类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法是制定相应的规定适当的对学生使用个人电脑进行限制。可以在新生的入学教育上强调过早迷恋网络的危害性,并对大一、大二的学生宿舍进行集中管理,限制他们宿舍的上网权限,让他们只能使用校园网,而不能使用因特网,只能够完成与教师的网络教学互动活动,而不能进行网络娱乐活动。当然,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也应该提供健康的网络服务,可以在他们的宿舍里楼层建设网络教室,由专人管理监督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这样,既做到了学生上网的方便性和必要性,又做到了监督管理的作用。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的宿舍具有正常的网络环境,毕竟网络可以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多有益的帮助。

此外,高校的管理部门应该及时了解当今大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及时更新本学校的学生管理手册,并每学期抽出一定的学时带领学生学习学生手册。

3.完善教育法律法规,办有特色的新型大学

我国的高等院校由于受到相关的法律法规的限制,在教学大纲的制定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教学内容更新速度也非常的缓慢,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学生自身完善的要求。从而出现了学生在完成本科教育之后,不能很快、很自信地适应社会。高校的部分学生甚至利用正常的学习时间,自费参加社会上的培训班,学习满足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但是,这部分学生却耽误了正常的本科学习活动,又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这种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高校在教学内容制定上的缺陷,也给高校在学生的管理方面带来了麻烦。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提出了以下4个名词:

(1)计划内理论教学。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本科生在大学期间所必需修完的本专业的理论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等等。

(2)计划内实践教学。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本科生在大学期间所必需修完的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包括: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等。

(3)计划外理论教学。根据高校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按照社会需求灵活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供本校全体学生自由选修,经授课教师考核后,给出该学生实际掌握该课程水平高低的证明,此证明不影响学生的正常毕业。

(4)计划外实践教学。根据高校教师自身的技能水平,按照社会需求灵活制定相应的技能培训内容供本校全体学生自由选修,经授课教师考核后,给出该学生实际掌握该技能水平高低的证明,此证明不影响学生的正常毕业。

在明确了这四个名词之后,高校可以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严格地进行计划内理论教学和计划内实践教学,进而完成国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要求。当然在课余时间,高校应积极的组织进行计划外理论教学和计划外实践教学,由学生自由选修并交纳一定的费用(远低于社会辅导班的费用),完成他们所希望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这样一来,学生既可以省去以往高昂的培训费用,又可以增强技术技能;而高校既可以优化配置本校的教学资源,又可以增加教学收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教学经费不足的问题。从而解决教学投入不足、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和教学内容陈旧难以满足社会和学生需求的问题。

4.明确高校的类型与职能,突出科研或教学的优势

目前,我国学者将从事普通本科教育的院校划分为3种类型,即: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并就“研究型”、“教学型”本科院校类型划分和职能作了界定,如表1所示。在结合这种分类方法和高等教育法、学位条例的有关部门规定之后,采用等级法对“本科”的教学质量要求予以如下分类,如表2所示。其中,A、B、C表示在对应项目上应该达到的等级和水平,依次为A级最高,B级次之,C级最低。

由表1、表2可知,我国的本科院校具有不同的类型和职能,因此,不同类型和职能的院校应该具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服务需求。那么,我国的本科院校就理应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秉持契合自己学校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的质量观,突出各自对科研和教学的要求,制定出相应的奖励机制来激励教师积极工作,并坚持不懈,才能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5.加强教学领导与质量管理

教学需要领导,质量需要管理。领导能促进改革,质量管理能够提高质量,这已经是得到无数事实证明的真理。教学领导不同于教学管理,教学领导更强调方向、发动、激励与改革,教学管理则更强调控制与程序。日本正是依靠质量管理使其产品由“劣质品”转变为“优质品”。我国近年来产品质量的大幅度提高,也得益于质量管理体制与方法的广泛确立和运用。笔者认为,大学欲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一方面要强化教学领导,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学质量管理。

此外,通常意义上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大多数都是经验型的,总结出的影响因素也仅仅是思辨式的推论,缺乏科学和实证的依据。因此,世界各国在寻求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策略时,虽有大致相同的方式、方法,却也存在不少差异,有些甚至相互抵触。美国学者Chiekering和Gamson于1987和1991年提出了大学良好运作的七条原则:师生互动、同辈合作、主动学习、给学生反馈、努力情况、对学生的高期望值、多元互动学习。而我国台湾地区学者张雪梅通过实证研究,也给出了相似的结论。由此,有理由相信对这些本科教学质量的影响因子予以足够关注,也必将有助于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结语

提高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彰显特色办学是高校生存、发展与竞争取胜的策略,任何一所高校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能否科学、高效地做好这两项重要工作,关系到高校的声望、品质和前途。如果说一所高校的水平主要取决于这所高校的教师水平和管理团队的水平,那么能否找到科学、有效、持续的质量提高方法,在提高质量的同时,促进特色办学,这是对高校管理团队和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的挑战,也是对全体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工作能力的考验。而这种努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在重视质量和特色的政策、制度与文化的环境下,持续不断地努力奋斗才能取得真正的效果。为此,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彰显特色办学必须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有管理、有步骤地进行,必须要有全体员工的参与和持续的努力。

上一篇:浅谈中药的物理化学特性和功效 下一篇:构建烹饪专业两个平台教学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