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快乐起来

时间:2022-10-08 09:50:08

让写作快乐起来

为了贯彻执行素质教育方针,教育界很早就提出了关于“快乐作文”的写作理念。这个提法很好,它符合素质教育精神,但由于教育环境还没能根本改变,中国还是个大考场,应试教育还在有形无形地控制着人们的思想,因此作文教学亦不例外,这让我们的学生面对作文时快乐不起来。

依我从教多年的经验看,学生害怕作文,第一是内容方面的因素。学生作文的命题往往强加给孩子们教化功能,把针对成人的意识形态灌输给孩子,这些意识形态往往远离孩子们的现实生活,让他们感到遥不可及、抽象、无法接受。只能拍额搔首,无中生有,作无病状,如此孩子能不感到沉重吗?雨果说:“忧愁是一片乌云,可以改变人的精神状态。”在这样的情形下孩子们产生了畏惧心理。

作文让孩子们痛苦的第二大原因是语言。教师习惯让孩子的语言成人化,说官话,讲客套话,唯独不见孩子自己的话,人人都成了小大人。孩子知识有限,天真无邪,让他们编瞎话,抄书报,自然感到为难和痛苦。

学生作文,毛病出在学生身上,病根却在教师身上。

多年的教学使教师形成了规范化的作文理念,命题作文、统一思路、规划形式、如何开头、怎样结尾,成批地制造同一类型产品。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怎么会产生好的作文?孩子们自然很难“出徒”。

因此,为师者首先要消除作文的统一尺度,给孩子一个自由发挥的写作空间。

孩子们本性是快乐的,好似一个快乐的王子,不知天多高,地多厚,也不知道人间有几多烦恼,只想摘下天上的星星,铺一条星光大道。教师要顺其天性,将作文教学变成一个乐园,使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周围的世界产生好感从而培育孩子们的性情。使人快乐的条件是智慧,而智慧可以通过教育获得。这样就要求教师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使他们从重重的书包和众多的作业中解放出来,从没完没了的考试和排名次的阴影中走出来。让他们认识到作文是快乐生活的记录,是快乐生活的释放,是留住快乐的一种方式,从而在作文中得到乐趣。莎士比亚说过:“记录的快乐不亚于实际享受的快乐。”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写自己。以往的作文教学使用的是范文教育,让学生照猫画虎,因而作出来的文,思想感情都是概念化,类型化的。教师应该举起科学的火把引导学生,鼓励创新,张扬个性,提倡百花齐放,解放思想,放开手脚,让他们大胆去写。爱因斯坦说:“……因为这样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以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让孩子明白:我读了书,学会了写字,我要把心里装的东西告诉别人,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心里怎样想笔下就怎样写,写具体,写明白就好。

从这个观点出发,教孩子写作文就不宜拘泥于一定范围的材料以及一定的体裁了。扩大练笔范围,让学生自由探索,写自由文,让作文真正成为孩子彰显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他们一飞出“笼子”,便会毫无保留地向师者袒露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心灵。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让孩子们放开胆子自由写,他们才能真正浮想联翩,童心不泯,这样我们就实现了快乐作文。

另外,要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语言是作文的基础,初学作文模仿甚至抄袭是不可避免的。但这种生拉硬拽,东拼西凑的现象只能是暂时的,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如何掌握和运用读到的美文佳句,灵活运用在作文中。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习生活中的语言,用真正属于自己的语言写文章。这样的文章朴实,没有矫揉造作,清新充满灵性,虽稚气但可爱,虽平白,但感情真挚,细细品来定会有别样的风味,这与众不同之处便是——自然。如果为师者能真正让孩子们拥有使用自己语言的自由,写作的快乐也会由此而生。教师还要注意班上作文的好苗子,发现优秀作文要及时表扬,表扬的力量是无穷的,同时孩子们也会从赏识和赞美中获得写作的乐趣和动力。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从写作中获得了快乐,难道还会以此为“难”吗?

(责编 张晶晶)

上一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创新举隅 下一篇:浅谈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