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缩水”后果很严重

时间:2022-10-08 07:05:48

一向健康的张女士病倒了――腰背部有一种难以名状的疼痛,早晨起床时症状尤为严重,还伴有腹胀、便秘等症状。到医院检查后才知道,竟然是腰椎压缩性骨折。

脊柱“缩水”悄无声息

从来没有遭遇过外伤,骨折从何而来呢?张女士很是不解。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骨折是一种严重的损伤,伴随着车祸、外伤、流血、剧烈疼痛、肢体变形……为什么脊柱压缩性骨折如此哨无声息呢?

脊柱的出现是动物进化史上的里程碑。从颈椎、胸椎、腰椎,到骶椎、尾椎,每一块椎骨的锥孔首尾相连,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管道――椎管。中枢神经在其中穿行,得到了椎骨周全的保护。脊柱这一特殊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大自然赋予了它各种保护和缓冲部件――椎间盘、韧带、肌肉……虽然脊柱由一块块的椎骨构成,但由于有各种软组织的支持和保护,其稳定l生非常强,能够抵御常规的外界冲击。除非是严重车祸或高空坠落伤,一般的创伤很少会伤及中枢神经。

但是,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特别是女性)就不同了。由于骨密度降低,椎骨中骨小梁的数量减少,其硬度和韧性大打折扣,在遭遇纵向冲击力时,椎骨便有可能因“吃不住劲”而被压扁,这就是脊柱压缩性骨折。由于椎骨没有破裂或横向移位,早期或轻症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除了出现腰背疼痛外,通常不会产生其他典型症状,因此很容易被忽视。

神经损伤“潜移默化”

脊柱压缩性骨折早期症状缺乏典型性,通常表现为腰酸背痛,似乎问题不大,但对神经的损伤却在持续。张女士的腹胀和便秘便与此有关――从腰椎发出的神经受到压迫,使肠道蠕动减弱。神经损伤持续进展,局部皮肤麻木、肌肉力量减退等便逐渐出现,严重时甚至会发生截瘫。

微创手术避免大动干戈

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传统疗法主要有两种――症状较轻的患者要卧床6~8周,积极补钙,让骨折慢慢恢复;症状较重的患者要使用内固定法,即打钢钉将腰部固定,还原其稳定性,消除骨膜水肿。然而前一种卧床时间长,长期限制病人活动,容易引起肺和泌尿系统感染,疗效也不确切,更易复发;后一种内固定法,创伤较大,病人难以承受。

目前医学界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微创经皮穿刺成型术进行治疗。该疗法的优点是伤口小,出血少,无需内固定即可恢复压缩椎体高度,正常情况下,术后当天病人疼痛可缓解或消失,短期即可下床活动。该病预后效果良好,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远离危险因素

诱发脊柱压缩性骨折的外力均为纵向性的,行车剧烈颠簸,坐姿摔倒,头、肩部遭受重物冲击等,都是危险因素。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遭遇上述情况。此外,骨质疏松患者规范治疗是预防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根本措施。

(摘自《新民晚报》)

上一篇:“仿生运动”健身又防病 下一篇:疫苗打多了会降低免疫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