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专业本科生职业素养调查研究

时间:2022-10-08 05:14:40

翻译专业本科生职业素养调查研究

【摘要】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我国对外交往日益增多,各行各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然而,我国译者的素质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本课题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透过对翻译专业本科生职业素养的调查研究,阐述了翻译专业毕业生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分析了翻译专业本科生的职业素养现状、提出了提升职业素养的相关对策,以期培养出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高素质翻译人才,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职业素养;翻译专业本科生;现状;对策和措施

【中图分类号】G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当今世界经济和文化一体化的形势下,翻译的作用愈发重要。然而,在翻译需求不断攀升的同时,我国译者的素质培养却没有呈现相应的上升趋势。毕业生翻译技能不扎实,知识面狭窄,往往难以胜任不同专业领域所需的高层次翻译工作,致使我国翻译领域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因此,了解翻译专业所必需的职业素养、现状以及提高职业素养的相关对策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翻译专业所必需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

姜倩、何刚强(2008)在《翻译概论》中表明,翻译专业的学生,应该从以下素质和能力出发,不断提升自己的才能: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素养、丰富的实践经验。除此之外还需要系统的知识储备,包括扎实的双语基本功、丰富的双语文化知识、广博的杂学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扎实的翻译理论。作为翻译专业本科生,熟练的应用能力必不可少。其中包括良好的思辨能力、娴熟的翻译技巧、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熟练的IT技术。张双江(2013)在《翻译素质――译者的必要条件》中提出,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翻译素质,却是译者的必要条件。从现实角度来探讨译者应该具备以下素质:对双语能力的掌控、从文本特点角度来权衡译文、译者的责任心、译者必须朝着“一专多能,T型人才”的方向发展。

“翻译的职业化道路,必不可少地要有一定的职业道德为准绳,以此来指导和衡量译者的工作。”(李波 2004)。奇志(2001)在《庆祝2001年国际翻译日,2001年国际翻译日主题――翻译与职业道德》中表明,兼顾客户和译者双方的利益 ,国际译联列出了具有一定普遍性的道德原则,包括:保密;公正;按时;准确;尊重客户;公平交易;谢绝自己所不能胜任的翻译任务。并指出 ,职业翻译工作者必须承诺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二、翻译专业本科生的职业素养现状

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创新基金课题“翻译专业本科生职业素养调查研究”课题组以该校翻译专业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针对翻译专业职业素养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5份,回收率为92.5%,均为有效卷。调查对象主要涉及外国语学院2013级、2014级翻译专业本科生以及教授翻译课程的教师。

(一)2014级翻译专业本科生职业素养调查情况描述:

1.就译者职业素养的了解程度而言,31%的人基本了解,65%的人不太了解,3%的人一点不了解。可见多数学生对于职业素养的概念是模糊不定的。

2.从对翻译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认识来看,15%的人经常培养自身职业素养并制定方案,25%的人偶尔会注意到,然而,基本没有考虑的也占了53%,这说明接近一半的初学者还没有意识到培养自身职业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对于译者各种职业素养的重视程度依次为:外语基础 > 专业技术 > 能力素质 > 职业道德 > 杂学知识面 > 保密意识

由此反映出学生更在意自身外语基础和翻译技能的高低,而忽视了提升职业道德、提高语文能力、扩大知识面的重要性。

4.问卷调查中,50%的学生忽了翻译理论的学习,63%的学生认为学校应开设翻译理论课、编写翻译理论类教材,58%的学生认为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5.从学生认为的企业对翻译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同学们认为,在将来的工作环境中,灵活的应变能力、责任感与严谨的态度、专业胜任的素质要求是企业最为看重的。

(二)2013级翻译专业本科生职业素养调查情况综述:

据调查统计,相较于2014级学生而言,2013级大部分学生基本了解译者职业素养的概念。74%的人忽视了翻译理论的学习。47%的人对翻译理论知识不太了解。而且2013级学生对于译者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认识比2014级学生有所提高,他们还认为各种素养的重要程度应该按以下顺序排列:外语基础 > 能力素质 > 专业技术 > 杂学知识面 > 职业道德 > 保密意识

从以上学生对于译者职业素养的重视程度来看,学生更在意自身外语基础和翻译技能的高低,而忽视了提升职业道德、提高语文能力、扩大知识面的重要性。

三、阻碍职业素养提高的因素

阻碍翻译专业本科生提高自身职业素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经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了解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一)双语基础不牢 、专业技术不佳

翻译起码涉及两种语言,译者必须熟练本族语和外语,这是保证翻译质量的一个基本条件。问卷调查中,88%的人双语基础不牢、专业知识不佳。有的学生无法很好地掌握单词、短语、句型、语法,不能够熟练掌握、灵活运用英文的方法,从语义、语法、语境、句法、篇章结构、语用等方面来理解英文。有的学生汉语水平不高,没有深厚的现代汉语基础,写作能力不强。许多学生平时没有养成经常练习汉语写作的习惯,只重视学习专业知识,而忽视了汉语的学习。

(二) 知识面不宽

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科技进展一日千里的信息时代,一流的译者必须见多识广,具备百科知识的头脑。据统计,有92%的学生反映自身知识面不宽,阻碍了职业素养的提高。一些学生对中外文化不够精通,知识面不宽,就不能很好地学习翻译。90%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补充如外贸、外交、新闻、教育、科技、文化等相关知识。当今社会,中外经贸、文化、技术等各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学习交流双方的文化异同能有效地减少交际失误与障碍,顺利完成跨文化交际。

(三)专业知识不扎实

作为一名译者,应该“术业有专攻”,知识不可少。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一个或几个专业,进行精读、研究,如科技翻译、经贸翻译、商务翻译、旅游翻译、文学翻译、新闻翻译、法律翻译等。然而,有96%的学生在“阻碍自身职业素养提高的因素”中选择了“专业知识缺乏”90%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补充如外贸、外交、新闻、教育、科技、文化等相关知识。

(四)职业道德不高

部分学生职业操守与忠诚度有待改进。据调查,学生更在意自身外语基础和翻译技能的高低,而忽视了提升职业道德、提高语文能力、扩大知识面的重要性。有22%的人经常会因心情浮躁或急功近利而完成任务,65%的人偶尔会这样,10%的人从不。当承担了某项翻译工作时,47%的人偶尔会因“不熟悉”、“疏忽”、“时间太紧”等原因而未能出色地完成工作,但经常出现此情况者占24%,比重也不小。可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非常有必要的。

(五)翻译素养不高

在对待翻译工作时,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严谨。当面对理解困难的原文或表达困难的译文时,42%的人经常查阅工具书,向有关人员请教。44%的人偶尔会查阅资料。在进行翻译工作前,只有11%的人一直会考虑到翻译的外部条件。然而,有28%的人是基本没有考虑到翻译对象和工作环境对于翻译工作的重要性。对待自己的译文,17%的人会一直反复推敲,力求完美。15%的人只完成译文的初稿就以为大功告成了。可见,学生的工作热忱、精益求精的精神还是有待提高的。

(六)翻译理论学习不深入

许钧(2010)在《翻译理论素养的培育与翻译理论类教材的编写》中提出,翻译理论素养的培育和翻译基础理论的学习,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翻译活动的本质,认清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性质,明白自己所肩负的重任,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从而更好地为国际交流服务。因此,忽视翻译理论的学习也是无法做好翻译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问卷调查中,50%的学生忽视了翻译理论的学习,还有63%的学生认为学校应开设翻译理论课、编写翻译理论类教材。

四、提高职业素养策略

现今在翻译需求不断攀升的同时,我国译者的素质培养却有淡化的趋势。如何才能加强翻译专业本科生对自身职业素养的全面认识?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高校、专业本科生和社会都要对此予以重视。

(一)学校方面

1、制定通识教育的方案

注重外语与汉语并重、中西文化并重,拓展学生视野。在课程设置中,除翻译专业课程外,还开设大学通识课,例如中国历史、中国语言与文字、中国生活文化等。邀请教授主持讲座、文化研讨会、论坛,座谈会等。借此开阔学生思路,训练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有敏锐的社会触觉,能对我们国家和社会有最基本的认识。

2、运用翻译批评的教学方法

吴斌(2004)在《浅谈新时期的翻译批评》中指出,翻译批评的功能可大体概括为下列几种:指出译文的优劣之处、产生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赏析好的译文,提升读者兴趣,或分析差的译文,指出其不足;监督译者、译文出版者及其他译事活动,起到舆论导向作用;张扬公认的翻译批评的标准和规范;通过开展翻译批评,促进翻译理论的发展。让学生对同一篇文章的不同译本作对比分析,选择名家名译让学生进行欣赏评价,对有问题的译文进行润色提高,并将其纳入考试范围。翻译课上收集学生的误译实例,并指导学生加以分析、归类,解释错译原因;比较译文,取长补短,缩短摸索掌握翻译规律的时间和过程,切实提高自身的翻译水平。

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建立一支职称、学历、特长结构合理,研究方向明确,研究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办好翻译专业的有效保证。对教师的培训,可采用两种方式。一是由碛蟹岣环译教学经验的高效协作组织,分口笔译,采取小班上课、互动为主、研讨式的教学方式。可以积极选派教师进行高校间的培训与交流,来实现教学成功经验的有效互动。二是“可聘请有着丰富翻译经验的管理人员、译员来从事翻译教学活动,并在实习课程的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刘瑶,田志强 2014)

(二)社会方面

1、完善和细化翻译理论教材

翻译理论的编写要突出层次性,以适合不同阶段的学生学习。由于本科学生的翻译识别能力还不高,本科阶段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为主。因此翻译实践指导性强的理论应该编入本科翻译教材中,而其它理论则应该放在研究生翻译教材中。总之,教材编者在介绍翻译理论时应有所取舍,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柏,又要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有的放矢。

2、检验和应用翻译理论知识

掌握一定的翻译理论知识,能够培养译者将翻译理论知识转变为一种自觉意识,形成正确的翻译观,提高翻译实践能力和水平。国家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组织专家,编写难度各异的教材,供各校选用。一方面,大量的翻译练习材料可以以网络和光盘的形式出现。另一方面,翻译教材练习设计应该顺应章节内容,形式多样,不仅有英汉互译,还有分析、比较、纠错、评析译文、选择、填空等。曾剑平(2012)在《论翻译教材编写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原则》中指出,通过介绍各类文体语言的特点、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和分析以及各种不同文体的翻译方法,使学生掌握英汉双语翻译的基本理论,掌握英汉词语、长句及各种文体的翻译技巧和英汉互译的能力。

(三)个人方面

1、加强自身知识和文化的积累

学生应提高自主阅读意识,主动建构知识。学生可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丰富自己的课外阅读。掌握中外语言词汇的正确用法,积累经典句式,感受不同文体的遣词、行句和谋篇方式。学生可组团多看名家名译,看一些翻译批评与赏析之类的书籍,对照原文,对比分析别人翻译的范文,并与自己的译文进行比较,取长补短。学生在翻译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现、思考、争鸣、评判,形成严谨的翻译观。

2、培养自主拓展学习的能力

学生应培养自学能力,努力成为“博古通今,见多识广,通百艺,专一行”的“百事通”。学生可以有效假期社会实践,通过短期学习、海外学习项目、“暑期赴美带薪实习”等诸如此类的方式体验地道的外国文化。学生还可以在校方的帮助下与一些翻译公司合作,参与实际翻译项目,获得翻译实践经验,朝着市场需求的方向发展。学生还可以通过“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各类电子资源快速便捷地查找资料;文军(2010)在《翻译实用手册》提出,运用Google和百度两大搜索引擎,解决翻译中的问题,还可以使用CAT软件――SDL Trados建立自己的小型翻译记忆库,熟练运用IT技术,提高翻译质量。

3、重视自身翻译实践的训练

检验翻译质量标准的前提就是进行大量的翻译实践,只有积累了丰富经验,并进行思考分析、归纳总结,才能创造出高质量的译文。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和光盘进行大量的翻译练习,这样,一来可以随时更新翻译练习的素材,使之能够反映出社会文化的变化,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二来学生可自主选择练习,学生自己练习即刻得到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文军.翻译实用手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2]姜倩,何刚强.翻译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3]曾剑平.论翻译教材编写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原则[J].中国科技翻译,2012,(3):50-54.

[4]吴斌.浅谈新时期的翻译批评[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4,(1):41-44.

[5]李波.翻译的职业化与职业道德[J].上海科技翻译, 2004,(3):61-63.

[6]刘瑶,田志强.试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外语翻译教学的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134-136.

[7]许钧,高方.翻译理论素养的培育与翻译理论类教材的编写[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6):61-66.

[8]奇志.庆祝2001年国际翻译日,2001年国际翻译日主题――翻译与职业道德[J].中国翻译, 2001,(5):58.

上一篇:浅谈新时期幼儿园课程设计特点 下一篇:基于PCA和DEA模型的内蒙古邮政物流网络效率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