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习中的记忆编码策略

时间:2022-10-08 04:14:55

高中生物学习中的记忆编码策略

摘要: 编码过程直接影响着信息加工水平和记忆质量;编码方式对信息的贮存和提取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知识的记忆编码策略对学生生物学成绩有比较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高中生物 记忆编码

人们对事物、知识的记忆过程,是一个信息在头脑中编码的过程。加拿大认知心理学家戴斯认为:“当我们用已知的信息去解释新的或输入的信息时,编码就发生了。因此,编码视为“依照学习者原有的知识背景与学习经历,将新信息纳入原有知识体系,并重新进行建构”。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采用记忆编码策略,无疑可以大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 已有知识储备与学习经历对记忆编码的影响

不同的学习者由于其心智状态、智力水平和环境背景的不同,学习经历不同,头脑中的知识储备量也不同,而这些知识有些是较正确的,但有较大部分则主要来自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前者能为学习者在以后的学习与理解时奠定较好的知识基础,有利于学习者更科学地理解深层次的知识。后者由于比较零碎、生活化,在对学生正确理解科学概念与知识方面可能会起到误导或阻碍作用――即学习者可能会根据这些知识对新知识进行有欠科学性的编码,从而导致认知错误。那么,怎样的记忆编码策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呢?编码主要有两种策略:维持性复述和精致性复述策略。

二、 维持性复述策略

维持性复述策略主要是机械复述,即对要记住的信息作反复的心理重复。对教材中比较简单、无需过多理解的知识,教师可引导学生使用这种机械复述来进行记忆,通过多次重复而达到深刻记忆的目的。例如,细胞中化合物的中文名称和化学式、科学家的名字、常见实验仪器、材料用具、药品名称等。

三、 精致性复述策略

学习者以某种方式转换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和重构,将新信息有效纳入学习者原有认识结构并在大脑中重现重要信息的一种复述。信息经过精致性复述可以表征为一个有意义的组块,使之在记忆中占据较少的空间,而在应用时可以实现自动联想。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精致性复述编码策略来帮助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

1.心理映象编码

心理映象是把信息引入记忆的基本途径之一。双重编码理论认为:图画比句子更容易用表象来编码;图片比文字更容易记忆:学习者用言语和图像两种认知系统表征相同的材料时,如果言语信息和图画信息在时空上一致。则在编码过程中就会形成言语表征和视觉表征的连接。这些研究告诉我们:展示图片、实物、模型,让学生观看实验、多媒体录像等,使学生形成视觉映象。有利于知识的贮存与提取,从而提高学习效果。除了通过视觉形成视觉映像外,还可以采用嗅觉、味觉等感觉编码。感觉编码注重学生的切身体会。有了这种体会。记忆更加深刻。如:制作果酒时,可以闻到酒味:制作果醋时,可以闻到醋味:让学生尝尝淀粉和葡萄糖的味道,消除“糖一定是甜的”误解。

2.动作编码

动作编码方式非常强调学习者的动手操作,其具有很强的记忆稳定性。例如:发给学生蚕豆种子,让学生亲手剥、观察、分析、讨论其结构和发育过程――可促进对植物种子、种皮、胚、胚乳、子叶、胚芽、胚轴、胚根等名词的理解记忆;然而很多知识由于时间、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不可能都能亲身体验。但可借助多媒体或教师讲解,设置特定情景,让学生感受其过程,想法解决出现的问题,必会记忆忧新。

3.衍射编码

记忆虽然靠编码组成,但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编码,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这种记忆编码策略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例如,以细胞为核心,可衍射出细胞的概念、细胞的发现、细胞的学说、细胞的种类、细胞的成分、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功能、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化和细胞的衰老等知识。

4.对比编码

对于易混淆知识运用对比编码策略能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水分代谢和矿质代谢;线粒体和叶绿体;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通过列表对比编码。可以明确概念的本质,掌握实质。区分容易混淆的问题,增强记忆、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5.抽象编码

该编码方式主要受启发于“归纳与演绎”的逻辑思维。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适当对知识进行抽象式的归纳,即可以总结一些规律性的结论,例如高等动物的物质代谢就很复杂,但它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无论是哪一类有机物的代谢,一般都要经过“消化”、“吸收”、“运输”、“利用”、“排泄”五个过程,这十个字则成为记忆知识的抽象编码。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抽象程度高低与记忆编码效果好坏不一定成比例。即,有时用较为具体的事物,反而越有利于学生进行编码。

6.概念图编码

认知心理学家把人脑看成一个信息加工系统。输入的信息按层级架构被选择和加工,并和记忆中已有的信息进行对照、组合、变换和重新排列。因此,结构化的知识便于回忆,知识结构的存在便于概括理解,有助于问题解决。而概念图作为认知工具恰好与上述理论相符:它把知识高度浓缩,将各种概念及其关系进行加工、概括 并以类似于人脑对知识储存的层级结构形式进行排列。概念图可以作为一种模板,帮助学习者组织、建构知识,并使之概括化、网络化。例如,生物膜的组成、结构、功能这部分内容的概念比较多,课本编排上相对比较零散,学生觉得难以记忆,但教师如果能够帮助学生总结概念图,就可以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和深入理解相关概念、原理。有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组块。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机械的记忆灵活化,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结语:心理学认为,记忆绝不是一个感知材料、同化材料和储存材料的机械过程。它包含着按照学习者现有的认识结构、把感觉输入、转变并改组成为有意义的模式的积极过程。因此 不管是采用哪一种编码策略,都要注重学生对信息的理解,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构联系起来,使之内化为学习者自身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陈欣,概念图、思维导图和生物图表的辨析[J],生物学通报,2008,(10).

[2]R.M.加涅著,皮连生等译,学生的条件与教学论[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74,71.

[3]奥希霍娃,皮亚杰的概念[J],北京:商务图书馆,1988,33.

上一篇:中考英语书面表达复习之我见 下一篇:构建初中数学高效率课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