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心身症患者58例心理调查分析

时间:2022-10-08 02:55:01

口腔心身症患者58例心理调查分析

摘 要 目的:探讨影响口腔心身症发病的相关因素,为其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58例口腔心身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心理疾病的发生率;并比较存在心理疾病和无心理疾病患者的各种相关资料。结果:200例患者中,口腔心身症患者58例,发病率29%;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明显升高(P<0.05),焦虑和抑郁发生率显著上升(P<0.05),58例口腔心身症患者中存在焦虑/抑郁的患者共43例,无心理疾病的患者15例;与无心理疾病组比较,存在焦虑/抑郁组的负性生活事件发生率更高、负性生活事件数更多(P<0.05)、负性生活事件值更大(P<0.05)。焦虑/抑郁组的社会支持总分和主观支持分都显著低于无心理疾病组(P<0.01)。结论:社会支持不足、负性生活事件可增加口腔心身症的发生率,控制负性生活事件,加强社会支持是预防口腔心身症产生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口腔心身症 心理 调查分析

随着医学的发展,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社会心理因素及个性特征与患者心理的关系越来越为医务人员重视。有研究发现某些口腔疾患就诊患者并没有明显的口腔疾患,其表现以躯体症状为主,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如精神性唾液异常、舌痛症、口腔粘膜异常感觉、牙齿牙周组织感觉异常症、味觉异常症等),这类口腔疾患被称为“口腔心身症”。有研究指出,口腔心身症药物疗效不理想,对其治疗要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为进一步了解口腔科患者的心理和健康状况,我们对口腔门诊病人就诊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心理因素与口腔治疗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调查2004年2月~2009年3月在口腔门诊就诊的患者,采用简单取样调查200例。同时发放量表200份,回收200份,有效回收率100%。患者年龄16~57岁,平均年龄30.37±6.42岁;其中男89例,女111例;文化程度:初中以及初中以下20例,高中110例,大学以及大学以上学历70例;无业37例,工人77例,教师22例,干部26例,学生38例;确诊存在口腔疾患的患者142例为对照组,口腔心身症患者58例为观察组。

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其主观感受,每个量表包括20个项目,每个项目按1~4级评分,将所得总分×1.25即得标准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诊断标准按评分标准,标准分在50分以下为无焦虑,50分及以上为有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DS):诊断标准按评分标准,标准分在53分以下为无抑郁,53分及以上为有抑郁。对两组患者用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自制的调查表进行测评,LES是自评量表,含有48条包括:家庭生活方面(有28条),工作学习方面(有13条),社交及其它方面(7条),另设有2条空白项目。本文按负性事件刺激量进行统计。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有十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等3个维度。总分:即十个条目计分之和;客观支持分:2、6、7条评分之和;主观支持分:1、3、4、5条评分之和;对支持的利用度:第8、9、10条。

统计学处理: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或t′检验,计数资料用X检验或校正X检验。

结 果

口腔心身症发病率情况:200例患者中,确诊存在口腔疾患的患者142例,口腔心身症患者58例,发病率29%;其中表现为舌痛症17例、牙齿牙周组织感觉异常症22例、味觉异常症9例、口腔黏膜异常感觉3例、精神性唾液异常6例。

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明显升高(P<0.05),焦虑和抑郁发生率显著上升(P<0.05)。见表1。

影响焦虑和抑郁的因素:①58例口腔心身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中,经X检验,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②口腔心身症患者负性生活事件比较:58例口腔心身症患者中存在焦虑/抑郁的患者共43例,无心理疾病的患者15例;与无心理疾病组比较,存在焦虑/抑郁组的负性生活事件发生率更高、负性生活事件数更多(P<0.05)、负性生活事件值更大(P<0.05)。见表2。

口腔心身症患者与社会支持:焦虑/抑郁组的社会支持总分和主观支持分都显著低于无心理疾病组(P<0.01)。见表3。

讨 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也从单一的“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患者心理因素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患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关系到其预后,是目前必须重视的社会医学问题之一。目前,对于没有口腔器质性病变而就诊的患者有增加趋势,研究发现患者多伴有过分挑剔与拘泥细节以及抑郁和癔病等个性特征,强调了社会、心理在疾病诊治过程中的重要性,指出患者心理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中存在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我们对此类患者进行了心理以及行为方面的调查,进一步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对其行为异常提供合理的诊疗方案有积极作用。我们对我院2004年2月~2009年3月口腔门诊就诊患者进行了调查,200例患者中,口腔心身症患者58例,发病率29%;进一步研究发现,口腔心身症患者SAS和SDS评分明显升高

首先报道用灭滴灵治疗坏死性龈炎,取得显著疗效。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甲硝唑能有效地抑制和杀灭牙周致病厌氧菌,如产黑色素类杆菌、牙龈类杆菌、中间型类杆菌、具核梭杆菌、螺旋体和可动杆菌等。因此,认为甲硝唑可有效控制牙菌斑。

甲硝唑的主要治疗机制是通过硝基被厌氧菌还原,产生细胞毒物质,抑制敏感菌的脱氧核糖核酸合成,使细菌死亡。它具有抗专性厌氧菌能力,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具核梭杆菌等牙周可疑致病菌有较强杀菌作用。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单独使用甲硝唑效果肯定。有研究对18例牙周袋深度(PD)≥5mm、有探诊出血(BOP)的慢性牙周炎患者,在SRP的基础上随机选择2个象限用25甲硝唑凝胶注满牙周袋,每周用1次。结果表明,中、重度牙周炎患者使用甲硝唑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牙周炎患者的龈下菌斑内以厌氧菌为主,占70%~90%,其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C)是目前公认的牙周炎主要致病菌之一,在成人牙周炎患者的龈下菌斑中分离比率较高。龈下菌斑中的细菌是牙周炎发病的始动因素,因此在牙周炎治疗过程中,药物抗菌治疗是一个重要环节。有研究证明,使用抗厌氧菌药物可有效杀灭厌氧菌,从而抑制菌斑的形成,停止牙周病变的进展、利于牙周结缔组织和牙槽骨的修复。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使用甲硝唑缓释药膜技术可以有效治疗牙周炎,总有效率达到91.3%,而且治疗时间短,药物能够在口腔内形成稳定的治疗浓度,抑制和杀死有害菌,消除炎症,最终达到治愈的目的,而且其操作方便,是治疗牙周炎比较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曹采芳.牙周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30.

2 Luman W,Ling KL,Ng HS.One week triple therapy for Helicobacter Pylori associated duodenal ulcer disease[J].Singapore Med,1999,40(12):738.

3 夏运岳,陈幼亭,邱峰.牙周患者龈沟液中甲硝唑浓度的测定[J].中国医药学杂志,2005,25(9):407.

4 李军,王静.甲硝唑制剂临床应用进展[J].海峡药学,2006,18(4):6-8.

5 张广耘,道彩梅,姚志道,等.复方甲硝唑缓释药条的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7,43(2):100.

6 岳松龄.口腔内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254.

7 张广耘.复方灭滴灵甘油局部治疗牙周病的疗效观察[J].新疆医学院学报,1991,14(4):304.

8 陈聪敏.厌氧菌及其感染[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89:10.

9 杨圣辉,仇新全.成年牙周周炎患者龈下苗斑内产黑色素杆菌群的分离[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87,22:273.

上一篇:低血糖脑病20例诊治体会 下一篇: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治疗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