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教育在台湾高中的实施

时间:2022-10-08 12:49:13

经典教育在台湾高中的实施

一、《论语》《孟子》经典的重要性

高中国文教学不只是语文能力的训练,听说读写只是“授业”的一部分,除了语文能力,国文教学同时也应该是情意思想、品格与生命的教育。长久以来,国文教学被赋予文化教养与人格培育的重责。

就文化教养而言,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指出,儒家文化带动了新加坡的发展。不仅是新加坡,儒家文化同时也带动东南亚地区的发展,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中国的兴起,日本战后的复兴,甚至2007年在亚洲金融风暴危机中,皆可看出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区域在经济建设与国家发展上的成效。处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与在地化相互I格,产业、信息、生活形态急剧变动的时代,对于自家文化资源的探索与诠释,不但是一个文化群体得以创新的凭借,更是凝聚群体、开创未来的动力。没有一种文化可以忽视自家传统,而仍能在新环境中照亮自己的未来。身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改步履犹仍颠踬、非议质疑屡起,课纲更迭纷纭、前景未明的世局下,欲构筑一条足以引领学生沉稳应付未来变局的康庄大道,便丝毫不能忽视儒家传统资源所蕴含的光明

宝藏。

就人格培育而言,崇尚品格是全球的趋势,在当前世界潮流中,人文素养与品格操守代表的是人才的竞争力。华硕集团把员工品德列入年终考绩,该集团总监说:“我们觉得品德在人才培育上是很重要的一环。”企业界如此,教育界又怎能忽视?若欲深耘品格教育,《论语》《孟子》是最佳教材,诸子思想都是中华文化的智慧精髓,值得阅读探索。然而,法家崇尚功利与权谋,在品格教育上缺乏积极、正面的意义;老、庄的逍遥虚静,开启玄妙的人生境界,然其恢宏深厚的智慧有待于生活的磨炼,始能体悟;唯有《论语》《孟子》所揭示的道德思索紧扣生命的哲理,是青少年阶段最能切实领会的生活原则!盱衡当前社会,人子挥刀砍杀亲长,银行行员监守自盗,各行从业人员怠忽操守职责,以致工安灾害层出不穷,一桩又一桩的产业掏空弊案,一处又一处的情场或职场失意人自戕戕人……社会上种种光怪陆离事件骇人听闻,国文教师该用什么来教导学生?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中昂首阔步,即便身处荆棘也能不弃不馁,面对利益与良知、困穷与苟且的挣扎时,能够想透尊严与磊落比一时富贵来得安宁!“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不是过时的高调,而是一份珍惜,珍惜生命的尊严,珍惜尊严便不会轻易妥协,不会轻易向失败认输!在《论语》《孟子》之中,随手摭拾皆是证诸现实的生命体悟,并非虚悬而过时的空论。透过课堂讨论,高中国文老师们可以引领孩子拥有更宽阔的视野、更深邃的思考能力,面对未来拥有更多勇气。

作为高中国文老师,站上讲台,我们渴切传递的,除了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更包含了文学意境的探索、生命情态的思考和文化深度的积累。所谓传道、授业、解惑,并非空洞的古文字句,是国文老师们永世难以搁弃的圭臬,儒家“仁义”思想,是数千年来知识分子信仰的主轴,也正是人格的养成的作家教材。因此,是以敝校同仁,经过讨论、分工,配合新课纲20篇古代经典作品的核心思想,辑选相关《论语》《孟子》篇章以做搭配,融入国文教学活动之中,其目的无非希望在极有限的三年20小时必修时程中,纳入数千年来华人生活圈最重要的文化资产,使之不至于在国文时数缩减的窘境之下,断绝文化薪传,斫丧慧命相续之功。

二、《论语》《孟子》融入古文教学规划

本教学方案以主题规划,就16篇古文之内涵,择取《论语》《孟子》中可资搭配的相关篇章,针对主题设计各类教学活动,期盼学生学习古文经典的同时对《论语》《孟子》的思想义理也能有所领略。依据台湾地区教育部门新课程纲要所建议的16篇古文,爬梳《论语》《孟子》全书章句,辑录与各古文篇章主旨相关的文句。针对课文与所辑《论语》《孟子》章句,设定专题,以学习单、课堂讨论、辩论、影片欣赏、延伸阅读、写作练习进行教学活动。

普通型高级中等学校推荐选文16篇与《论语》《孟子》章节之结合如表1所示。

表1

编号 篇名 主旨 《论语》《孟子》相关章节

1 《冯谖客孟尝君》 义利之辨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孟子・梁惠王上・一》)

2 《谏逐

客书》 用人唯才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U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论语・雍也・四》)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十四》)

3 《大同与小康》 大同之治的理想世界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二十五》)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七》)

礼义以为纪的小康之治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论语・阳货・四》)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三》)

4 《烛之武退秦师》 义利之辨 “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孟子告子下・四》)孟子劝宋疚鹨岳说秦楚休兵,而当以仁义劝之。

说明:烛之武以利成功说服秦国退兵,但两年后秦因攻郑有利而出兵,郑国幸得商人弦高智退秦军而免难。可见言利反助长秦之野心,非解决征战的根本之道。

5 《桃花

源记》 描绘理想世界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二十五》)

6 《鸿门宴》(《史记》) 权变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论语・子罕・二十九》)

7 《出师表》 忠贞的志节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论语・泰伯・六》)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七》)

尊贤纳谏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十九》)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论语・子路・二》)

8 《兰亭

集序》 生命感怀(人生无常的悲慨)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十六》)

9 《赤壁赋》 自适之道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学而・十五》)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十五》)

10 《岳阳

楼记》 以天下为己任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四》)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论语・宪问・四十五》)

11 《醉翁

亭记》 与民同乐的政治理念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四》)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离娄上・九》)

12 《师说》 从师问道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十四》)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论语・子罕・二十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二十一》)

13 《崂山道士》(《聊斋志异》) 坚定心志、

努力向学 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六》)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十六》)

14 《左忠毅公逸事》 忠义精神、坚贞不屈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七》)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二》)

师友之道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二十四》)

15 《台湾通史序》 民族大义、夷夏之防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十八》)

鉴往知来的历史价值、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二十三》)

16 《劝和论》 民胞物与,

和谐共荣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三、结语

在台湾即将实施十二年国教新课纲中,《中国文化基本教材》虽列置必修科目,却纳入国文必修的学分数之内,在有限时数下,《论语》《孟子》的讲授势必匆促,且难以详述其中精妙大义。高中语文教师不忍舍弃这两部千年文化正典,于是尝试把《论语》《孟子》融入国文课程之内;因此,规划了以上教学活动,透过教学实验,在时间运用与融入必修教材两方面,寻求省时、有效而深入的教学方式。我们争取些微时间带领孩子们有系统地接触《论语》《孟子》,让他们能够在崭新的世局与思潮脉络之下,反思中华文化传统资源,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沉浸于中华文化精髓,涵养其人格性情。

(注:本文根据2010年庄姆摇⒊戮灿ㄋ撰《正典与古典的融合》一文改写)

(作者单位:台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级中学)

上一篇:用于封建科举考试作弊的“夹带” 下一篇:例谈小学生的感恩教育